日本“三位一体”德育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2020-08-20 16:25郭丽霞李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1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道德教育道德

郭丽霞 李芳

[摘           要]  日本“三位一体”的德育途径联合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国德育改革和探索中,日本道德教育的经验值得借鉴。

[关    键   词]  日本;“三位一体”德育模式;启示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194-02

日本的道德教育是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这种“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网络”在日本得到了成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种德育模式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一、“三位一体”德育模式

日本开展道德教育谋求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化的道德教育。在“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中三者各自既起着不同的作用,又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力量。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部分内容。

(一)学校道德教育

1.“道德时间”

“道德时间”是日本学校特有的一种道德教育课程,主要讲授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公德品质和做人的道理。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开设到初中毕业,是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这种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讲授、讨论阅读、交流、视听、角色扮演和实际锻炼等教学方法,在道德教育中发挥主渠道作用。

2.各学科的道德渗透

日本学校中各学科教学也承担道德教育的任务。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指出,国语科培养语言的实感和尊重国语的态度,文学性的教材也要挖掘道德教育价值。数理学科则通过归纳推理等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态度,提高道德判断能力。音乐和图画科,一方面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情操,另一方面艺术家们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及对生活、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会引起学生的崇敬和模仿,发挥出比抽象的说教大得多的道德力量。因此,各学科的教学已注意到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特点,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发挥综合教育作用。

3.“特别活动”

“特别活动”是日本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另一途径。特别活动的目的、内容、形式类似我国的第二课堂或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如小学的特别活动有学生活动、学校的例行活动、班级指导;中学的特别活动有课外学习室、学生会活动、俱乐部活动、学校的例行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社会意识,培养自主的创造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发展个性。实践证明,特别活动是把德育目的、内容加以具体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力手段。

4.校园文化

发展校园文化在日本被格外重视。主要作法有:通过培植学校特色(如有的学校定为音乐陶冶;有的定为体育锻煉;有的定为社区服务;有的定为文学创作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风貌。通过开展摔跤、柔道、剑道等国际知名的传统体育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竞争、拼博、不怕苦的精神。通过对学生进行书道、茶道、花道、雕刻、古典音乐、交响乐等传统艺术、古典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协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二)家庭道德教育

日本家庭的道德教育主要是养成良好的基本生活习惯,把学校的道德教育落实到实践生活中。很多学校还给家长准备了“家庭教育笔记本”,包括家庭的教育、管教问题、孩子的不良行为、生活规律、想做的事、个性与梦想、空暇的娱乐等内容、家长要认真填写,然后交给校方,以便配合学校的道德教育。

(三)社区道德教育

日本的社区也是开展道德教育的良好场所。社区里不光设施齐全,而且年长者乐于支持各种社会活动。他们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教育社区的孩子,这都能对孩子们的道德健全发展起到很好的配合作用。

日本的社区道德教育方面主要有以下经验值得学习。一是扩张儿童社区体验活动场所,丰富生活体验,组织儿童在社区开展传统艺能、技术,了解乡土等活动。二是建立自然教室,通过都市与农山渔村等的相互交流和人与森林、河川、海滨等大自然的交融,扩充、推进并体验由同龄人与异龄人组成的集体生活,以此使青少年对生命和自然产生爱心、敬畏之心,也在大自然的熏陶中形成刻苦、忍耐、自制、自立等刚强之心和积极进取之心。三是在社区里开展社会志愿者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参加清扫街区、敬老院服务、社区福利院服务等社会性劳动,以此培养学生重公益、同情和尊重他人之心。

(四)联合的道德教育

联合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联合。在联合各界教育力量方面,日本比较成功的做法是广泛建立PTA组织。这种组织现已遍布日本,从区、市到都、道、府、县各级地区和各级学校都设有PTA。日本联合的方法多种多样:公开授课时,让当地人们参加并协作,这时学校是联合的中心;如果是在社区中实行的各类传统祭祀活动、体育活动、文化活动、对自然的体验活动之时,社区又是中心。

二、日本“三位一体”德育途径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创新德育方法和模式适应我国德育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我国德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日本道德教育途径的丰富经验,对我国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启发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参考和借鉴其教育方法。

(一)采取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日本的学校道德教育一方面设置了专门的德育课,通过公开的途径、正规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又把德育的目标和内容渗透到各个具体的学科和各类活动当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道德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

目前,我国虽然也强调道德教育的显性和隐形的结合,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重灌输、轻渗透,并且对德育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没有内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只有通过显性教育对学生道德规范和理念的传授加上通过隐形教育使学生的道德规范和理念内化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才能真正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二)重视家庭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

日本的学校道德教育十分重视家庭的力量,通过学校与家庭的通力合作来教育和影响孩子。在我国学校与家庭的交流大多是关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在学校的表现,忽视了孩子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态度。父母往往关注孩子的成绩而不重视孩子道德品格的成长,一旦出现相关问题常常采取“截流”的措施,不与学校进行必要的交流。家长既要给孩子以关爱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交流,又要与学校紧密结合,形成一股促进孩子成长的合力。

(三)发挥社区在德育中的作用

日本社区在道德教育中发挥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德育要积极依托社区的力量,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学校的德育要积极开发和利用社区内各种潜在的德育力量,发挥社区环境育人的功能。如聘请社区的老红军、劳模、先进工作者担任校外辅导员;充分利用社区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影剧院、公园、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带领中小学生关心和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参加社区内开展的各种活动,如社区的公益劳动、社会募捐活动、青少年志愿者活动和节日庆典活动等,使青少年儿童的德育寓于社区的活动中,有效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

(四)形成道德教育的合力

日本在长期的改革和实践中形成了以学校为核心、社区和家庭为辅助的道德教育体系,对全面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我国目前道德教育存在简单的误区,往往把德育看成是学校的事情,割裂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没有形成一套德育体系,因此道德教育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在我国今后对道德教育的改革和探索中,应该以学校为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家庭、社会则要辅助学校道德教育,提供道德教育的实践渠道,形成道德教育监督体系。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相互影响,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从而提高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荣.当代中日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廣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

[2]付兵儿.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方法和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4).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道德教育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跟踪导练(五)(2)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