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心理学教育的教学优化策略分析

2020-08-20 16:25廖启水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1期
关键词:心理学教师应心理

廖启水

[摘           要]  教育行业深入改革为教育体系优化创新的实现提供了契机,就目前而言,心理学教育在各阶层学校内部已经完成了普及发展。以中职学校为例,这一阶段学生的成长发展往往具有特殊性,应着重强化心理学教育的落实。系统分析了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中职教育;心理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200-02

教育事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其内在驱动力。现阶段,我国人才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专业技能方面,而是要求具备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心理学教育的开展,是基于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心理教育,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抗压能力迎接未来职业生涯的挑战。

一、中职学校心理学教育常见问题分析

(一)心理学教师素质尚待提升

在中职教育学习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的上升期,也是学生心理逐渐趋于成熟的阶段。学生步入中职学校,受到年龄、阅历的影响,对事物的认知尚不明确,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造成心理伤害。因此,教师应着重加强对学生心理动态的把控,以班级学生资料作为参考,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优化对学生的针对性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答,在回答中增加鼓励性话语,逐步完成对学生正确道路的引领。而这一切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教师较高的专业素质基础上。就目前而言,心理学教师专业素质缺失已经成为各中职学校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将会直接导致教育的偏差。中职教育是学校与社会的连接点,为实现学生逐渐走向社会这一过程的良好管理,要求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在正确的建议中帮助学生明确学校与社会的差距,做好面向社会的心理准备[1]。

(二)学生对心理学兴趣不高

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对心理学教育关注度较低,对课堂教育漠不关心,仅仅依靠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成绩合格后便被认定为完成了心理学学习。这种方法将造成心理学教育流于表面,无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中职教育中心理学教育的缺失,将导致身处这一成长阶段的学生难以得到良好的引导。缺乏对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的疏导,随着学业、就业压力的增长,学生压力得不到有效排解,在心理逐漸扭曲的情况下将加剧悲剧发生的概率,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同时,心理学教育方法不当,将使学生难以提起兴趣,对自身心理状态发展关注度较低,很难实现对自身感受的正确表达,造成问题堆积,逐渐形成心理疾病。学校对心理学教育重视度不够,将会导致心理学在总体教育方向上出现偏离。

(三)教学内容单一

为保证教学知识点的集中性,教师教学主要围绕课本展开,而课本往往具有抽象的特点,概念性较强。教师的讲解多为对一些概念性知识进行解读,在教学方式的单一模式下,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通常存在误区,认为通过课后复习也可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导致课堂听课状态不佳。乏味的课堂使学生对心理学的影响停留在概念的学习中,厌烦情绪充斥在课堂之中,教师难以实现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学生缺乏对心理学的主动性,将造成其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虽然在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了对重点的勾画,但是多为死记硬背的形式,并没有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了解,学生认知浅薄,受挫、抗压能力较弱,自身素质的提升受到制约。

二、中职学校心理学教育优化措施研究

(一)强化对心理学教师的素质培养

在心理学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的直接对接人,其素质不仅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还与教学质量有直接关联。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面向社会,也是逐步走向社会的过渡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变化通常较为复杂。一方面部分学生受到青春期的影响,心理较为偏激;另一方面百万扩招使中职教育生源逐渐趋于复杂,学生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心理需求也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应确保自身的专业素养,将教学经验作为武器,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合理规划班级学生的心理引导教育。除此之外,中职院校应积极承担在教师培养中的责任,除鼓励教师重视自我提升外,还要积极委派教师进行外出学习,强化教师的专业知识积累。学校可在校内定期组织开展相关研讨会,以讨论的形式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专业素养。

中职心理学教师应秉承条理性的原则,通过对知识点的把控,以逐层深入的形式完成对学生的教授,建立在与学生有效的沟通基础上,增强在学生中的信任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提升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主动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内心世界的找寻,并始终保持清醒的意识解决生活中难题。教师自身也应格外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确保能紧紧抓住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与学生相互理解,为学生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帮助,满足学生对心理学教育的需求。

(二)提升学生心理学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应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将心理学管理纳入总体教学大纲中,摒弃传统对心理学重视度不高的问题。学校应明确心理学教育重点,以健全学生人格为出发点,通过心理学教育,促进学生抗压能力的提升。心理学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因此,教师应将兴趣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在有效的教学方法中实现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心理学教学的实际效果,显著提升参与度。教师可将课堂内容与校园生活紧密衔接,从学生常见生活问题着手,借助心理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基于心理学实际功效,对心理学学习提出要求,促进教育的深层次化发展[2]。

(三)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接形式,也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提升自身吸引力,借助教学知识的完善,凝练书本知识作为核心,联系生活实际,将时下学生感兴趣的热门事件作为心理学案例,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借助多媒体设备,学生在得到听觉体验的同时教师将课堂内容以画面形式呈现,通过视觉影响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教育不应将教学局限在课堂范围中,教师应积极寻找相关素材,使学生能基于一些实践活动的参与,得到心理锻炼。立足于心理、思想两方面强化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学生能以更加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以设身处地的方式完成教学,提高教学与生活的贴近度,使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帮助。

1.因材施教

学生所处生活环境不同,接触的事物也存在较大差别在思想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心理学教育应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心理的真实反馈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教师应明确相同的教学方法不一定对每个学生都具有适用性的认知。要着重加强对学生的观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处事方法分析學生的心理状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更具针对性的解答,避免以往存在的因为教师使用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降低的情况出现,使师生之间沟通更加顺畅。教师应拓宽与学生的沟通途径,深入了解学生,使其面对学生的困惑更加从容。

2.注重心理学背景讲述

心理学教育应建立在充足的科学依据基础上,确保其在教学中的说服力。同时,每一项心理学研究都是建立在无数次的实验中,最后以理论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因此,教师应强化在教学中对科学依据的补充,使学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感受到科学所具有的力量,增强其对心理学的兴趣。除此之外,科学依据的提出,能够帮助学生把控心理学学习规律,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3.教学方法优化

心理学发现式教学法应用的主要目的在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学生通过回顾往期知识点,及时发现遗漏部分,并通过思考,强化心理学学习的完整度,并从中得到相应的学习技巧。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应将目光仅仅集中在课本,应积极鼓励学生展开课外心理学书籍的阅读,扩充自身知识点,实现智力上的开发。借助一些心理小游戏,学生可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剖析。教师应注重教学时机的把控,使学生能够在困惑中及时得到提示,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教师强化学生应以合作机制完成教学任务,由教师作为组织者,学生作为领导者,在问题的集中讨论中得到分析能力的进步,建立在良好的思维能力基础上,推动学生心理的进一步健全[3]。

总而言之,心理学教育在我国中职教育中具有突出作用。中职学校应强化心理学教学课时在总体教学中的比重,通过深入调查心理学课堂情况,针对心理学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另外,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心理因素变化的过程中,要以突出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心,确保心理学教学能够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帮助,使其能得到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黎小静.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家参谋,2019(24):296.

[2]付英杰.中职学校心理学教育的教学优化分析[J].职业,2019(7):30-31.

[3]李欣文.心理学教育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优化分析[J].现代交际,2017(9):220-221.

◎编辑 刘莉琴

猜你喜欢
心理学教师应心理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没有用”的心理学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跟踪导练(二)5
心理小测试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