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新模式探索

2020-08-20 16:25周启亚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1期
关键词:资源高职课程

[摘           要]  在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课程应适应学员基础多样性、学员需求层次性的课程建设与实施新模式。课程内容重构的职业性,课程资源呈现形式的多样性,课程媒介载体选择的立体化、网络化,是课程建设模式具备的显著特色;打造高质量的在线课堂,仍然凸显教师在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依据脑科学、学习科学的规律,注重“高认识活动”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本能,是课程实施模式的亮点。期望对广大高职教师进行课程建设与实施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实施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208-02

自2019年起,我国明确表明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高职院校,2019年大规模扩招100万,2020年再扩招200万。在高职扩招背景下,在校学员结构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宽口径、多层次扩招之后,高质量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须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没有扩招之前,我国高职院校生源主要以高中应届毕业生及职高对口升学为主,生源结构相对单一,生源基础大体一致,教学形式普遍采用集中面授。大数量的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学员入校后,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人才培养过程的基本环节——课程教学,在新形势下就不得不考虑课程改革。生源结构多样化,基础不一样,课程内容不能千篇一律;扩招的学员大部分是带薪学习来提升技能的,只能工学交替进行,学习时间也不一致,使我们的课程实施方式也得彻底改变。因此,扩招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模式必须改革。

本论文探索了在扩招背景下适应学员基础多样性、学员需求层次性的课程建设与实施模式。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1)由于学员基础的多样性,高职课程在建设时如何设计内容的难易等级,如何选择课程资源的呈现形式及课程的媒介载体选择,以方便供不同基础的学员学习,应予以明确。(2)对于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学员,采用弹性学制,机动灵活高效的课程实施模式尤为重要,本论文探索了有效的在线教学方式。

以铁路区间信号设备维护课程为例,在课程建设方面,高职课程内容应首先突出职业性,依据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来设计课程教学情境,根据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教学内容的难易等级。课程资源呈现形式应多样化(文本、语音、图片、视频、仿真、动画、微课),实现知识颗粒化打碎,再实施项目化组合,以便于各种教学场景下的重构。课程媒介应立体化(工作手册/活页式教材、新形态数字教材、MOOC、SPOC),做到学员随时随地都可以学。

在课程实施方面,由于学员工学交替,不能集中面授,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是采取多种信息化手段,借助“空中虚拟教室”软件,营造真实的教学氛围,打造高质量的在线课堂。与传统面授课堂不同,在线教学的互动、反馈功能被严重削弱,难以开展“高行为学习活动”。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强化“高认识活动”的教学设计。(1)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重情感激发,让情感生动机;(2)做到高效输入,通过符合人类思维本能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高认识活动”;(3)实行高效输出,通过课后的创作式输出,开展“高认知+高行为活动”,深化理解。

课程内容突出职业性与实践性,为确保教学内容真实(真教真学真做)且具有时效性(反映最新技术成果、最新工艺),我们解构现场典型工作过程来重构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实施中使学习者掌握知识,同时实现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养成。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重构,对每个任务建成任务单、任务实施引导文、任务实施微课视频等资源。

课程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集传统与新型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纸质教材、PPT、新形态数字教材、微课视频等资源齐全。以打造“金课”为目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线上”教学具有灵活性,“线下”教学也具有不可替代性,两者缺一不可。以任务为单位,课程主要采用“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铁路区间信号设备维护课程是践行前述建设理念与思路建成的一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经过不断积累与完善,课程资源丰富,已在教学和培训中被大规模推广使用。课程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统计至2020年6月4日,MOOC使用课程学校总数:126所,MOOC选课总人次:3671人,SPOC使用课程学校总数:10所,SPOC选课总人次:1412人。课程累计日志总数至2020年6月4日达600025次。

特别提及的是课程双语教学资源还应用于国际培训项目及国际留学生班,例如,2019年9月应用于马来西亚国家轨道交通师资培训班,2019年9月至12月应用于泰国留学生班。据学员反馈,本课程资源质量很高,使用方便。附部分使用课程企业名称如下:北京铁路局、上海铁路局、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公司南昌电务段、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段、中铁武漢电气化局集团、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柳州电务段、惠州电务段、长沙电务段、广州地铁、北京竞业达沃凯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地铁、广西沿海铁路。

2020年,课程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积极开展了在线教学,积累了丰富的课程实施经验和学员输出资源。学生普遍反映在线教学效果很好,多次得到教学督导的肯定。实践表明该模式操作性强,符合学员认知规律,运行效果好,在扩招背景下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建设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在理论上,本成果包括扩招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建设模式和实施模式两大部分,这是为解决职业教育发展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而进行的实践探索之后的理论升华,解决的这些问题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成果的取得是以高等职业教育学、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学、心理学、脑科学、学习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开展交叉结合应用研究所得,所以成果具有理论创新性。

建成的课程资源不仅用于校内教学,还用于企业培训,同时集成了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级轨道交通信号类竞赛要求的、最新的课程相关内容,随着学院国际培训市场的拓展,建成了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涉及本门核心课程的双语教学资源,在建设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展课程教学研究,及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各类专利,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支撑下,课程具有“集学训研赛产一体”特色。

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之处:

1.课程在产教融合上还需加大力度,除资源在企业推广使用外,从建设理念、内容规划、资源建设、实施评价、科研攻关等全方位都需与企业深度合作,使职业教育课程全面融入企业文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真正促进教师成长,成为“双师”“名师”培养的切入点。

2.还需进一步拓展成果的理论支撑深度,以先进、科学的理论来指导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实践,从而使人才培养能有高质量的课程单元作为支撑,课程除了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意志历练外,还应融入更多的“课程思政”元素,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周启亚.基于网络空间的铁路区间信号设备维护课程资源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5(2).

[2]谭素平,周启亚.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课程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3).

[3]周启亚.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9).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资源高职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