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视角下高校重大传染病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

2020-08-20 16:25张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1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传染病应急

张薇

[摘           要]  高校建立重大传染病应急管理机制,应当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要求,可以以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这五要素构成的框架为基础来完善。可以思政教育引导营造有利的环境,可建立应急管理风险的自我评估机制并建设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可适当运用控制活动做好“互联网+教学”的远程管理以及联防联控,运用各类互联网沟通工具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并建立沟通、反馈与改进的闭环控制,可通过纪检监察、内审、教务、群众共同参与的全角度方式进行监督。

[关    键   词]  内控视角;重大传染病;应急机制;完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213-03

一、引言

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强调,应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控体制机制。重大传染病的应急管理是一个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再深入到每一个组织的系统性工程,是重大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机制。高校学生数量庞大,2019年百万扩招的政策执行以来,高校的学生群体不仅有应届高中毕业生、中职生,还增加了退役军人、回炉深造的社会人员等多样性学生群体。同时,高校采用的产教融合形式的教学模式多样化,在重大传染病应急管理中,不仅需要做好校内的防控与教学,还要建立协调联控机制,全面覆盖在岗实习、产教融合项目中的传染病防控与育人工作。因此,高校构建与自身特点相符合的重大传染病的应急管理机制,部署科学的、全方位的防控机制,对于我国高校落实中央关于“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控体制机制”的要求,做好国家防控体制下高校的末端建设尤为必要。

高校的重大传染病应急管理机制如何建立,尚且缺乏一个系统、全面、有效的建设框架。内部控制最初是由COSO①提出,旨在提高上市公司信息的透明度、经营行为的合法性和经营的效率,这一框架已在2011年、2014年分别为我国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所采纳。在高校引入COSO提出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要素框架建立重大传染病应急管理机制,可为重大传染病与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套保障机制,促进高校重大传染病应急管理依法依规,科学配置人、财、物,促进联防联控机制,确保传染病相关信息及时、准确披露,确保传染病防控下高校在线教学活动的效率。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索高校重大传染病发生时的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对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关于传染病防控和“互联网+”教学的应急管理模式加以剖析,可为其他高校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二、高校重大传染病应急管理的内控五要素构建路径

(一)营建对重大传染病适时响应的控制环境

一是高校应建立起重大传染病应急管理的组织架构,建立应急管理指挥中心,搭建从学校到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再到每个班级学生的三级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各层级的权责设置与各个岗位的相应职责。二要营建对重大传染病高度警觉、适时响应的机制,在日常的例行检查中,一旦发现可疑的情况及时上报,对该学生及其密切接触的人员采取隔离措施。三是引导教师开展在线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这也是应急机制的一环,是在传染病发生时教学活动依然可以高质量运行的重要基础。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适时开展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思政教育,充分宣扬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控的党员师生的先进事例。

(二)构建高校重大传染病应急管理风险评估机制

高校应及时评估重大传染病应急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风险,综合来看,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评估应急管理体系的岗位设置、权责是否明晰,能否做到及时、系统地快速响应传染病的发生,具体到各个层级及其职能的划分是否适当,每个岗位的职责分配是否合理。二是应急机制中对教学活动的管理是否科学、合理,能否保证教学活动与教育工作的质量,相关教学设计是否与人才培养方案相吻合。三是学生对应急管理防控工作的支持与适应度,是否存在不能适应急管理机制的因素,校方是否对此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和排查,是否采取有力的措施为学生提供所需帮助。具体风险评估活动可以通过清单式设计,通过对问题进行对照检查来开展,风险的等级可以设高、中、低,以作为风险应对措施的依据。

(三)完善高校重大传染病应急管理的控制活动设计

(1)设计隔离控制应急管理预案,在应急管理体系中,应形成多部门联控机制,学生管理组主要负责在校学生和校外学生的排查,医学观察与隔离组负责师生身体状况的体检与传染病排查、外联,建立发现传染病后的转运预案,保安负责校园进出控制、建立隔离执行预案,后勤提供餐饮和采购等相关服务,隔离场所准备、隔离点送餐、防护物资储备等相关服务的专门预案。(2)在线教学质量的控制机制,应当建立在线课程质量标准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加强在线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包括慕课、SPOC课程、精品课程等,以备用时之需。对传染病发生期间的线上教学活動,通过收集学生反馈、对在线教学材料开展检查等多角度适时开展质量控制。(3)建立重大传染病的校企联防联控机制,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化开展,顶岗实习、企业实训等也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对于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应当加强校企之间的联防联控,建立一套授权审批流程与健康的适时上报程序。(4)建立传染病期间身体状况申报制度与行动授权制度,师生员工每日主动申报行程与身体状况,应当对归口部门负责人、班级的班主任进行申报,获得授权方可离校或返校,授权可对接利用政府发放的个人健康码和行程申报结果进行考虑。(5)建立将重大传染病发生期间应急管理的效果纳入年终绩效考评的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员工年终绩效以“优”来评定,并在职称晋升中关于“德”的评定以满分鉴定。

(四)加强重大传染病应急管理中的信息与沟通

传染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恐慌的心理,不透明、有失偏颇的舆论容易放大真实的情况,使恐慌加剧,因此,通畅的信息与沟通尤其重要。高校应采取措施保障校内的校、院、班、个人的四级纵向沟通和校内各职能部门以及高校与实施产教融合的企业的横向沟通渠道畅通无阻。纵向沟通上,充分利用校园网、OA、学校公众号、QQ、微信、钉钉等信息沟通媒介,进行信息传达,也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及时开展上行沟通,摸查师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大家的疑问。横向沟通上,一是内部各职能部门应按照应急管理指挥中心的调配,抽调人员开展相关职能的工作;二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应当做好学生实习工作协调与安排的沟通。

(五)加大重大传染病应急管理机制执行的监控

高校应建立由纪检、内审、教务、群众组成的对重大传染病应急机制执行的监控机制。纪检部门主要监督领导干部、党员、全体师生在重大传染病应对中遵循政策、决策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担当、作为等情况,以及对应急管理各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对于未能尽职履责的人员按规定进行处理;内部审计监督主要从对政策的执行、应急管理机制的落实以及防疫物资的采购、资金的使用审计入手,对政策的遵循性与预算资金的使用及其效益开展审计;教务管理部门负责教学活动的监督,对传染病下的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监督,防止应急管理下出现监管的空白,从而降低教学质量;群众监督在传染病防控中能发挥其身在一线的作用,可以通过设置监控热线,或者开展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问题与反馈,建立奖惩机制,促进良性循环。

三、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传染病应急管理的内控剖析

(一)以思政教育引导控制环境的营造

学校成立了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对于传染病防控从政治上、思想上给予了高度重视。(1)领导小组通过会议、文件及时传达、引导全体师生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做好传染病防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的學校书记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五个方面对传染病下的思政课教学给出了指引,又通过校园网、学校公众号,推送《最美逆行者》系列报道,宣传了退役军人学生、党员学生等在武汉、在社区担任传染病防控志愿者的先进事迹,提升了师生的思想政治觉悟。(2)学校落实领导小组决议精神,建立了从学校到二级学院到班级的三级防控体系,设立了综合协调、外事及留学生管理、宣传报道、教工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医学隔离观察、监督检查九个小组,为传染病的防控作了充分的组织准备。(3)学校上下统一思想,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不仅有宿管阿姨提前为返校学生晒好被子,还为学生准备了大礼包,从外用的消毒防护用品到增强免疫力的牛奶,通过向学生传达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温暖,为学生尽快安心下来,专注读书营造了氛围。

(二)重大传染病应急管理风险的评估与应对

传染病发生期间,学校建立了师生行程与健康每日上报制度,同时,学校根据风险评估情况,决定开展网课教学,教务处制定了《关于做好传染病期间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利用自2018年开始深入推进“互联网+教学”改革的成果,已有90%以上课程在相关平台上课,建立了四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十余门省级在线课程,教师提前两周上交了在线教学计划,通过提前组织教师与班级对接、引导教师提前熟悉好钉钉直播、QQ直播、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教学媒介,充分利用已有的慕课平台、精品课程平台开展在线教育,教学活动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5月7日为返校日,学校建立了返校的流程,设立了隔离区,在校园开阔处新建了多处洗手池,配备了消毒液;食堂中拓宽了就餐区域的面积,以便学生保持一米的距离。

(三)独具特色的控制活动设计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针对传染病特色控制活动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互联网+教学”的远程线上教学质量控制,这是一个新命题,学校的管理从以下三类控制活动的设计入手:(1)开课审核制,要求提前两周提交“课程学习任务单”至教务部门,主要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详细的学习内容和拟采用的在线学习平台,要求只有符合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慕课或SPOC课程平台、熟悉相关的直播方式才能开课;(2)授课过程控制,课后需要提交“课程远程教学日志”,内容包括:本课任务、课程教学资源、测验、作业及考试批改情况、在线考勤签到情况、开展视频或音频直播(截图)、在线指导答疑情况、课堂教学亮点与特色、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八项内容;(3)开展远程教育经验分享活动,教师在二级学院内通过撰写微文的方式分享“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方法、问题与建议,在来不及为所有教师开展远程课程培训的背景下,通过该项活动使老师们了解到不同平台的优缺点和应对的措施。二是对重大传染病的联防联控机制,包括对于顶岗实习的学生采取了实行家长、实习单位、学校联合审批,并由指导教师全程对接指导,对师生的复工复学联合政府发放的健康码,严格实施申报与授权制度,对校园半封闭式管理,并联合各职能部门、校医院等进行全方位防控。

(四)构建了全方位的信息与沟通体系

对于综合信息的发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建立了官网、“今日校园”App用于官方综合信息、学校决定、相关文件的发布。在“互联网+教学”的模式下引入了“喜鹊儿”教务平台,可用于学生在手机上签到、记录上课表现情况以及课后检测与答疑。学校微信公众号则用于校园重大通知与特色信息的宣传,对重要传染病及相关信息进行适时发布,传递了正能量。通过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摸排了家庭困难学生的名单,为他们补助了上网课所需的手机流量费。返校前,学校公众号发布了“学生返校复学报到流程”的专题片,进行了进校流程的示范。

(五)“四位一体”的应急管理监督模式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基本建立了纪检监察、内部审计、教务、群众“四位一体”的监督模式,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中专设监督检查小组,由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担任,要求他们积极主动履职,对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影响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的部门、单位及党员进行及时通报和提交处理。对教务的监督,主要由教务处负责,“互联网+教学”的模式下,除了对日常教学管理所需提交资料的检查,教务处还建立了由各班班干参加的教学反馈QQ群,及时收集学生对上课情况的反馈,收集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偏。同时,通过老师对缺勤学生信息的反馈,二级学院对缺勤的学生进行适时沟通,严重的予以警告。

四、结语

通过从COSO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的视角探索高校重大传染病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框架,以及对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案例剖析,高校可以通过五要素框架来查找自身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高校重大传染病防控体制机制。高校可以通过夯实思政教育来奠定重大传染病发生时应急管理的组织基调,以便营造一个有利的控制环境;可以建立应急管理风险的自我评估机制,以便适时查找风险点,有的放矢地制定传染病发生各个阶段的风险应对预案;可适当运用职责分工、审核授权、流程管理、绩效考评等方法做好“互联网+教学”的远程日常教务管理、构建传染病期间居家、返校和复工、复学的防控机制;可充分运用各类互联网沟通工具,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并建立沟通、反馈与改进的闭环控制;最后,可通过纪检监察、内审、教务、师生的共同参与开展全视角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张志强.高校内部控制规范化对维护校园稳定与促进依法治校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9,6(29):227-228.

[2]杨从印,刘晓华.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困难及对策:基于高校内部控制建设自评报告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9(11):122-125.

[3]唐大鹏,吴佳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探究[J].财务与会计,2019(1):47-49.

[4]钱玲.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廉政建设:基于高校103个违纪违法案例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2):33-39.

[5]宋菊屏.高校内部控制完善对策[J].财会通讯,2018(35):111-113.

[6]方红星,池国华.内部控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传染病应急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准备好应急包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应急预案的编制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