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教学训练课的最佳效果

2020-08-20 16:25贾晓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1期
关键词:训练课教练员运动员

贾晓东

[摘           要]  怎样才能获得田径训练课最佳的效果,一直是教练员用心研究的问题,大家都在寻求如何在规定时间内以消耗少的精力(体力、智力)换取最大的教学训练课效果的教学训练方法、手段。根据多年的训练工作经验及体会,考虑到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对青少年及业余体校教学训练课怎样才能够达到的最佳效果,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为基层体校教练员上好训练课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  训练课;运动员;教练员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228-02

教學训练课是训练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贯穿于训练的始终,它具有实践性、全面性、外显性、灵活性、可检验性的特点,要想获得教学训练课的最佳效果,使训练课呈现最佳化,应着眼于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学训练课方案设计

要按训练课最佳化理论进行备课,必须反映教学训练过程对教学训练准备与进行的依从性和规律性的要求。教学训练过程是否能达到最佳化,首先取决于教学训练方案的设计。根据训练规律所应遵循的原则,要从编写课时计划入手。

1.了解每一个运动员的情况,培养运动员骨干,安排布置场地、器材,为教学训练课创造有利条件。

2.明确制定本次课的具体教学任务,使训练课目的清楚、任务明确。

3.根据教学训练内容中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比重,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量、遵守教学训练内容的逻辑顺序,并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处理好提高技术、增强体质、促进发育的关系。

4.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水平,以所有运动员都能得到自身发展与提高为依据,对各种教学与训练方法进行选择,要始终能够使运动员积极地学习与锻炼,而运动员的训练态度与教练员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有密切的关系。

5.要根据运动员的基础水平,有针对性地把每个运动员都合理组织在一起,使他们能够完成各自的训练任务,要最大限度地在保证训练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好时间与空间,充分发挥教与练的相互促进作用,这是实现训练课最佳化的根本保证。

6.在教学训练课过程中,可能出现偶然事件,或者意外的伤害事故,要准备补救措施并制定完备的应对预案。

综合上述,在制定教学训练方案时,应使教学训练方案具有方向性、科学性、可靠性、可检验性等特点。只有具备这些特点的教学训练课方案,才能达到教学训练目标的最佳方案,这也是实现最佳训练效果的依据。

二、教学训练课方案的实施

教学点训练课方案的实施与设计是两个紧密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不同阶段。设计是实施的依据,而实施是设计的具体体现。实施是直接影响训练效果的重要环节,这个阶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训练课质量的优劣。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教学训练原则,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和运动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使双方的作用协调起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能够始终以最大的热情,不断地支持、启发和鼓励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激发和维持运动员良好的训练状态、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使每个运动员在训练中均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教练员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练员要引导和激发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提出明确并具体的训练任务。结合本次课训练内容特点,引导运动员将高质量完成训练任务变成自觉的行动。这样就要求教练员在授课时要充分观察运动员的训练表现,不断地调动他们的训练状态,使运动员始终保持最佳的训练状态。而“最佳的训练状态”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精神饱满;(2)训练欲望强;(3)对完成训练计划有信心。

因为在任何一个项目的教学训练中,运动员所感知的具体内容,即使所讲述的是抽象理论(动作原理、规则等),也只能变为具体的事物才容易被接受。所以,在实施教学训练方案的过程中,教练员必须具备能够正确、完善地表现训练技术内容的能力,也就是说教练员示范动作要标准和轻松,并具有美的感染力,能吸引运动员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促使运动员在好奇心、钦佩感的驱使下,建立获得成功的愿望,产生学好、练好的训练动机,精神饱满地进行练习和训练。对于技术动作动力定型的运动员,要根据他们不同的水平进行分组,同时分别提出相应能力水平的动作要求,这种方法可以使运动员不断地学习、完善和提高,达到一定高度后还要继续攀登新的高度,不会感到自己差距大而丧失信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的欲望。实践证明,这样授课安排可以增强运动员的训练欲望,对提高运动技巧也有积极的作用。在运动员掌握了一定技术并达到相应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够提出增加技术难度的要求,并在循序渐进的原则条件下提出更高的标准,确保运动员对完成整个训练计划充满信心。。

2.教练员组织和指导运动员反复做练习,使运动员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处于最高的状态,也就是教学训练课的组织形式、所采用的手段方法要表现出运动训练教学的艺术性。根据精讲多练的原则,教练员必须具备符合运动训练教学特点的语言能力,能够抓住运动员训练中存在的要害问题,有“一点就透”的功夫,这是实施教学训练课方案的基本要求。训练课中,教练员不能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应重视学生的练习,教练员的语言必须遵循生动、形象、简明、精炼、通俗易懂的原则。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可以激发运动员的学习动机。提高教练员的语言效率,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使他们迅速理解教练员的意图,这对促使教学训练过程最佳化有积极的作用。

3.教练员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检查、反馈,随时找出影响学习和训练过程的不利因素,使运动员在规定时间里尽可能有更多收获。教练员要通过观察运动员的神情、动作获取信息。如讲解示范时,运动员精神饱满注目于教练员时,就是在认真思考,就可以很快地领会动作要点,完成要求。如果运动员呈迷惑不解神态,做技术动作和练习时又不知所措,这就说明教练讲解有问题,需要立即清醒地分析出是什么不利因素影响了运动员的理解能力。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整个教学训练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整体,在教练员的教学训练过程中,与运动员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活动过程,应该是统一的整体,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教与练是相互影响的,只有教与练的关系达到最佳,才能保证训练课方案实施过程的最佳化。

三、检查教学训练课是否达到最佳程度

对运动训练课过程是否最佳的检查,是把运动训练教学的实际效果同计划目标进行全面的对照和比较,并对影响运动训练任务实现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最佳和较差的影响因素,以确定最佳化的程度。尤其是评比与观摩课,要作为重要的检查评定依据,对于总结训练经验、促进训练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意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1.课前准备的分析。主要检查训练课教案(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并具有科学性,课的准备措施是否得力。其中包括对每一个运动员的了解、场地的安排、器材的准备和布置,如何培养并充分调动运动员骨干,排除和避免不利因素对训练课的干扰等。

2.课任务的分析。评价所制定的任务是否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运动训练不仅具有提高运动员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身体能力的作用,还具有提高他们心智能力的作用。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要看所制定的任务是否切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是否符合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等,做到因材施教。对每一个运动员来说,教学训练课的任务都应具有可接受性,对教学训练课的任务来说是要看是否达到完成训练任务的目的。

3.课任務进行的分析。首先检查训练课任务是否反映了全年不同阶段训练计划的要求。其次检查训练内容安排顺序是否符合运动员的认识规律和生理机能变化规律。最后看是否符合学、练、提高的要求。

4.训练课方法的分析。由于训练对象、训练内容以及训练条件不同,所采用的训练方法也应该是多样的、灵活的。检查与评价应以运动员的认知能力和人体机能变化规律为依据,检查教练员所采用的训练方法是否使每个运动员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同时分析教练员在多大程度上成功地运用了教学方案所选择的训练方法,如何根据运动员掌握训练内容及完成任务的进程来合理地调整训练方法,使之更具有合理性与实效性。

5.课组织形式的分析。检查教练员在训练形式上的选择是否做到了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而合理地选择不同的训练形式,这些组织形式是否有利于增强运动员的训练欲望,有利于运动员技术的提高,利于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提高。

6.课上教练员活动的分析。检查教练员是否执行了教育理论,能否规范并正确地处理与运动员的沟通和交流,尤其要重视对违反训练纪律的运动员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斥责,甚至是体罚的办法,还是采用循循善诱说服教育的办法。简单粗暴的方法只能增强运动员的对抗精神,以致其不能完成训练任务。

7.课结果的分析。检查运动技术、体能训练的目标是否大于规定的目标,这应包括运动员负荷等监测数据对比,评价是否合理,同时分析在时间的使用和精力的花费上,以及经费使用上的合理性,在训练课效果实现后进行全面的比较和分析。

8.运动员状态反馈分析。最佳的训练课效果,就是运动员高质量地完成训练计划和任务。训练中教练员和运动员均能够切身体会到“最佳训练课效果”,运动员方面具体表现在:(1)精神兴奋,主动积极;(2)体力充沛,控制能力强;(3)顺利完成训练计划;(4)训练结束后,对下次训练课仍有兴趣。

如果运动员能够达到以上四点,就说明本次课已经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按教学训练原则,对上述八个方面逐项检查和分析,最终可评定出教学训练课全过程的效果程度,尤其要尽量对教练员的训练课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评估,如打分制法,这样会对教学训练课的评价更加具体,可视性更强。

四、结语

基层体校教学训练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优秀苗子,为上级运动队输送后备人才。每一堂教学训练课的效果都是至关重要的,训练课的任务和训练目的取决于训练计划和方案,训练课的质量取决于训练方案的实施及运动员的课堂状态。有效地提高教学训练课质量,不仅对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起着关键作用,同时还是打好身体素质基础、掌握良好技术、提高运动能力、创造良好运动成绩的关键,为能有效提高基层训练单位的训练质量,做到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教学训练课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郑瑜.浅谈业余体校田径训练课的安排及构成[J].田径,2012(1):37-38.

[2]柯冼文.提高田径运动训练效果的经验与体会[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1):100-101.

[3]干红.浅谈业余体校田径训练[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0(6):47-48.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训练课教练员运动员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河北省国家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教练员队伍状况研究
被偷听的训练课
思维策略训练课与语文学科教学课的结合
让训练课独好
运动员
构建完整作文教学体系,走出作文教学困境
思维擂台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