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师生沟通”问题的研究

2020-09-10 07:22罗艳艳
教学博览 2020年26期
关键词:师生沟通中学

罗艳艳

摘  要: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要落实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展开过程中,强化师生沟通能够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进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中学;教学管理工作;师生沟通

引言: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理上、心理上成熟度不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违规行为和不良举动,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从学生心理、行为角度对学生思想、行为进行规范,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组织者、参与者,教师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展开民主、高效的教学管理工作,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度,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促进学生积极融入到教学管理过程,提高教学管理实际效益。

1 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师生沟通”展开的意义

1.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阶段,教师是教育教学重要的引导者、组织者,对于学生是一种榜样、模范角色,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不仅对学生知识学习具有影响,还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传统中学教学管理模式中,教师站在领导者的角度进行教学管理策划,学生被动的遵循教学管理条例。这样的管理方式缺乏民主性,难以让学生从心理上形成信服,教学管理效率不高。实际上,教学管理工作展开过程中,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对之间影响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其不仅影响教师所教科学的学习效果,还影响学生人际交往、合作互动能力的发展。在教师管理过程中展开有效的“师生沟通”,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有效措施,体现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民主性,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给予学生认可、支持、信任、尊重,并愿意与之成为朋友,展开平等性交流沟通,则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信任、信服、尊重,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建立,使学生自愿、积极的遵循教学管理制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善良、自信、宽容的人格。

1.2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效益

素质教育、新课改不断推行的教育背景下,对学校教育教学要求提高,不仅要求对学生基础知识进行培养,还要求发展学生思想情感、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性发展。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展开单向知识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地进行知识学习,课堂积极性不高,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教学积极性低下。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虽然能够得到发展,但是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提高。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沟通,促进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思想传授,以此来构建一个双向互动型的课堂教学,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全面素养。双向互动型课堂教学的构建,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将更多的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互动沟通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体现了自己教学引导者的角色,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 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管理理念落后,师生关系不平等

长期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下的束缚下,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直存在不平等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被动进行学习,对教师的话言听计从,导致学生自主性逐渐缺失,在行为上对教师体现出恭敬和疏远,在心理上对教师存在着害怕与畏惧,对教师形成封闭,甚至出现逆反心理。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开,两者难以从心灵达成契合,学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甚至于教师主动与之进行沟通时,学生也会出现反感心理。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关系是影响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主体对待,学生才能信任和依赖教师,积极参与进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促进教育教学有序展开,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2.2 教师专业素养缺失,沟通缺乏民主性

教师在展开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区别对待的现象,即关注在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于差生产生忽视。很多教师在展开教学过程中,倾向于与优等生进行交流沟通,并在展开教学管理规划时采纳这部分学生的意见,而对于差生,教师很少从他们身上采纳教学意见。社会不断发展,“民主”成为主题。教育教学中的民主性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教育教学有序展开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从中找出教学问题进行优化与改进,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民主沟通,不区别对待,可以避免教育教学的片面化,有效地推动教学管理工作展开。

3 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师生沟通”展开策略

3.1 注重平等性,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教育教学中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教学的有效展开具有重要意义。“师生沟通”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有效措施,提高“师生沟通”有效性是教育教学中探究的热点。中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在思想上具有一定的自我性,自尊心較强;在行为上具有一定的无拘性,好奇心较强,在这个阶段学生较为敏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式,要体现出平等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以此促进学生打开心扉,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一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不强求、不施压,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诚意,对教师产生信任与依赖,并愿意与教师进行分享。二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提出沟通主题,以此来激发学生交流积极性,使得学生愿意从生活、学习、情感方面与教师进行分享,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3.2 注重民主性,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

新课改背景下,主张教学的平等性、民主性,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单一,忽视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难以促进学生个性和全面性发展,无法展开有效的“师生沟通”。一是教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平等、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积极发掘学生身上的发光法,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沟通积极性。二是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展开因材施教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进教育教学过程。

4 总结语

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过程中,有效的“师生沟通”展开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是有效地“师生沟通”展开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是有效地“师生沟通”展开构建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效益。目前,我国很多中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师生沟通”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教师管理理念落后,师生关系不平等;教师专业素养缺失,沟通缺乏民主性,本文就中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师生溝通”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以下两条解决策略:一是注重平等性,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二是注重民主性,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邹妍锋.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师生沟通”问题的研究[J].中国教师,2013(12):74-75.

[2]谭泽仁.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 “师生沟通”问题的研究[J].读天下(综合),2019(6):8-9.

[3]王守粤,荣志民,蓝晓东,等.中学教育管理中师生沟通策略[C]// 0.

[4]刘晶.中学教育管理中师生沟通的探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

[5]孟静.试论初级中学师生的有效沟通[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3):248-249.

[6]王本陆 任海宾.中学教师课堂管理[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7]王守粤,荣志民,蓝晓东,等.中学教育管理中师生沟通策略[C]// 0.

[8]刘晶.中学教育管理中师生沟通的探究[J].教育现

猜你喜欢
师生沟通中学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小学师生沟通的障碍及其策略
师生沟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字时代中职学校师生沟通现状调查(教师卷)调查报告
浅析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尊重和理解是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