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教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020-09-10 01:35李毅
教学博览 2020年26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李毅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课改新目标。传统模式下的小学教育,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没有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导致课程改革以后,很多地方还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还在延用传统小学教学模式,教师不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还有很多地方虽然进行了课程改革,但是,改而不变,不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这样的现象在小学教育中很常见。本文以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原因,探讨小学教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和策略,为小学教学教育提供参考,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教学手段。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自身学习效率的提升帮助很大。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引导,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因此,作为小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自身核心素养。

1.小学教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开展,倡导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升,但是,很多学校还是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1.1单一的教学方法

小学传统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灌输,学生接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低。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中凸显的更加明显,学生不理解或者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教师就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固定模式形成固定的思考方式,从而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形成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意识,学生的潜能没有通过正确的教学手段挖掘出来,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2教师没能正确的引导

很多学生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大多数时间都是延用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情况是教师想要去引导,但是,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首先教师要学会如何正确引导。教师的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课下完成,教师要求,学生背诵。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处于被动状态,被动接受知识。这个过程让学生不能主动去学习,不能主动思考。教师作为课堂的参与者和指导者,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导致学生不能在学习中找到培养独立思考的方法。

1.3教师不能换位思考

课程改革就是要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摆正心态和位置,做课堂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但是,很多学校的课程改革其实就是改而不变,课程教育的实质并没有改变,这一方面的原因是由学校造成的,一方面是由教师造成的。教师不能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发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就适合学生,不必要改革。这种想法导致了教师还运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不能很好的学习课程改革,不去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

2.小学教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才会花时间去学习。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帮助很大。要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经过课堂实践和独立思考,进而达到自主学习,这对于提升小学教学教育质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小学教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3.1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基本理念落实到实处

坚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的基本理念要落实,不能光喊口号,要把基本理念落实到实处,转变师生观念,让教师真正认识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重要性,讓学生不在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主动学习。

3.2教师加强学习,努力提升业务水平

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要做课堂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在课堂上如何正确引导,是每位教师需要掌握的技术。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提升业务水平,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课堂引导的方式方法,并鼓励学生,让学生自信起来,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3.3积极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

小学阶段,学生很爱玩,很喜欢玩游戏,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游戏教学,积极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比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就把游戏教学作为常规教学手段。其他科目也可以积极效仿。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在课堂上玩游戏是浪费时间,学生没有时间去学习。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游戏教学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当的玩游戏,可以有效的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能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3.4增加师生互动,完善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教师去积极引导。教师在引导前,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师生交流互动,有效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样学生就愿意配合教师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完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通过互动交流,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然后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知识。

比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身体素质,提出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生都能通过学习和锻炼,达到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为整数的减法,教师课前为学生出题“妈妈有十元钱,一斤小米五元,妈妈买了一斤小米以后,还剩多少钱,你们想不想帮忙,算出这道题的答案?”这种贴合生活实际的问题,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真听讲,学会独立思考,有效的提升课堂实效性。

3.5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养成固定的学习模式,遏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进行教学,可以创造出相对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参与感加强,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为乘法的运用,数学教师进行接力游戏,一天蛤蟆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扑通扑通跳下水。数学老师鼓励学生,让学生接着往下说,学生甲说:两只蛤蟆八条腿,四只眼睛,两张嘴,扑通扑通跳下水。学生乙说:三只蛤蟆十二条腿,六只眼睛,三张嘴。随着蛤蟆的数量不断的增加,数字越来越大,学生可能会出错,数学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这样的接力游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语: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梅世岭.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03):134-135.

[2]刘声桂.小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2):176.

[3]李绍乐.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思考能力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27):282-283.

[4]钟桂德.小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112-113.

[5]田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學刊).2015(12):108-110.

[6].2020年“桃李杯”全国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大赛[J].小学教学参考,2020(19):98.

[7]许双双.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74

[8] 曾美芬.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7-9.

[9]宋亚亚.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分析[J].才智,2019(22):54.

[10]孟戡,刘永萍.新时期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33(04):72-74.

[11]郭友群,郭锦.试析教研室主任在新时期高校建设中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新区,2018(11):61.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