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展望

2020-09-10 07:22蔡旭
教学博览 2020年26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成效展望

蔡旭

摘  要:内部质量保障的主体是高校,凭借高校本身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其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已是各高校共同承认的。如今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建设的效果、建设的情况和课堂教学管理的能力,都在稳步提升,证明了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存在一些细节和问题仍待完善,内部质量保障的成效和作用还没有完全得以体现,此篇文章将从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效果、建设难题及未来的期望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成效;问题;展望

近年来,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在高校中相继被重视并开始构建,内部质量政策和管理结构也逐渐形成和完善,同时,内部质量保障工具和方法的开发确保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效果。在关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成效的同时,体系建设时所产生的具体问题、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设定目标的达成、问题的改进和调整,同样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因素。

一、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成效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虽然已经开始被各高校所重视,但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形成整体性的体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立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的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通过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调查来看,教学质量的提升、教职员工和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升、教学效率方面的提高的实际效果还是不错的,虽有不足之处,但仍旧在发展、在进步。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对于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来说最重要的,目前的体系建设主要是监督教学活动过程并实施控制,以监控和奖励为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虽然可以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同样也暴露出它的短板,影响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二、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现存的问题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还存有以下问题:认识度一般,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行为上的不自觉,把它当成一个理论性政策文件,不想也懒得去建设,即便建设了保障体系,也相对比较粗糙、缺乏科学性;不善于使用内部质量保障工具,不习惯将工具和评价结果融合管理,没有进行高效的提升质量措施,浪费资源;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效果的反馈和成果利用方法不当,缺乏改进能力,没有采取有效的善后措施,造成措施错误和落后的问题,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不够,自我评估积极性不高,致使高校在自我评价之后的问题诊断中做的并不太好,导致内部质量保障的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出来;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结构建设不科学、不合理,管理方向和方法不匹配,质监工作往往是由高校教务处人员兼职,权责关系模糊,易出现问题难找人的现象。

三、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展望

高校办学质量的提高主要还是依托于高校自身水平的提高,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对高校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有重要作用,针对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如何进行构筑和优化,现提出了一些探索和展望。以下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完善、完善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估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希望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在各高校得以重视,促进教学质量,促进人才的发展。

(一)定位人才培养

高校自己来衡量自己才是审核评估的关键,用什么去量、怎样去量,都是高校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高校的定位和人才的培养是衡量过程中的关键点。目前,各高校的办学定位存在统一性,学校功能相似、理念相同,这都会使高校的发展缺乏独特性,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难以被体现出来从而造成教学的相同,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培养的人才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合,形成公司缺人、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各高校应以审核评估为切入点,以学校历史、地点及政策方面入手,确定高校自身的优势、正确的定位,合理的设置发展,找好测量的方向才能做出精准的计划,才能确保人才的培养适应社会、促进发展。

(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确立教学中心地位。高校应把教学工作作为中心,这就要求教职工重视教学,积极解决教学问题,对教学方向提出改革建议,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规范制度,提升教学的质量,再利用教学规范和质量水平的评估来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同时投入教学经费,改善教学器材,鼓励科研研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支持科技研究竞赛的开展。

2.提高专业的建设。高校不仅要优化专业的结构形式,按照学校的她点启动重点研究项目,设立特色专业。结合自身专业又是突出学科的核心竞争力,赢的不可取代性。还需进行专业的综合性改革,刺激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学校定位及文化传统等,明确专业建设的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标准,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将传统学科专业和新兴学科专业进行综合整改、合理融合、重点突出,构建独一无二的学科相关专业群。增加国际方面交流,推动国际合作模式,提高学科建设的国际化程度。

3.完善精品课程建设。重新确立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案,制定新的学科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和改革课堂教育形式及方法,从课程教学的质量水平下手整改、提高,创建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为榜样、为目标,逐渐提高所有课程的质量水平。确立好精品课程的建设数量、目标及建设方式,设立精品课程建设专项基金,组成专家组对精品课程的建设进行审核和测评,确保课程建设的公平化、透明化。

4.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和培养人才中的主要作用,快速地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及学习能力。推进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主体与各质量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和配合,培养高标准、高能力的工作人员和教师。教师在课堂上要以身作则,认真对待课堂,设置有趣、合理的教学情境,抓住重难点进行教学,突出教学主体,通过情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张在课堂中进行快乐学习。在课堂之外继续学习充实自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情境。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的关键所在,而质量监控主要包括两点:第一,自我评价和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自我评价和质量控制的实施效果。所以,监控课堂教学时要突出重点,制定监控工作计划和总结方案,发挥评估专家组的作用,定期对教学工作的重难点实施监控和反馈;教学的常规检查要长久性,教学常规检查是指日常的一些教学检查,更注重持久和长期性,如果敷衍了事,所得的效果亦不会太好;实施多方评教工作,讓教师和学生一同加入,邀请家长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有助于改进教师教学,改善学校发展的计划,树立学校在家长眼中的良好形象。评教反馈可以通过收集学生、教师、专家、领导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数据,学生学业成绩和第二课堂的奖励分以及学院教学工作的相关数据进行反馈,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对自我进行评价,了解质量监控的效果,及时进行质量监控的纠错,完善质量监控程序,提高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四、结束语

要完善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需从内外部共同入手进行建立,除了政府、学校、社会等外部评估体系建立以外,还要努力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体系,增强质量保障能力,强化控制,注重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瑾,李亚.以审核评估为契机,优化地方高校质量保障体系[J]《教育现化》,2016(12).

[2]贺建权,袁华斌,尹琪.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高教育学刊,2016(04).

[3]]钟乘林,用海涛.国际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发展的新特点、影响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9(01).

[4]魏红,钟秉林.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基于96所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文本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000(006):64-70.

[5]毕家驹.高校内部质量保证工作:评教面面观[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024(002):69-74.

[6]毕家驹.高校内部质量保证工作:专业培养计划的设计[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24(004):53-58.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成效展望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
中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
基于采购绩效的供应链采购质量控制对策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