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

2020-09-10 07:22张笑笑
教学博览 2020年26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人文关怀

张笑笑

摘  要:现代高校的教育质量越来越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教育管理必须要渗透人文关怀理念。我国的高校教育虽然已经进行了人文关怀理念的推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很多高校的人文关怀理念依然缺失,这需要高校加大人文关怀理念的推行力度,运用新颖的教育管理方式,让学生接受,并且鼓励学生加强自主学习,以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提升。本文以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文关怀切入点,探索人文关怀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以便于更好的满足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提高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质量,推进学生素质发展。

关键词:人文关怀;现代高校;教育管理

高校的教育是学生踏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的最后阶段。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虽然能够给工作带来很多便利,节省时间,但是,这种管理制度太过于死板,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受到管理制度的约束,很难将个性发挥出来。现代教育管理工作倡导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高校管理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把人文关怀加入其中,学校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管理,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1.人文关怀视角下的高校教育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文关怀虽然受到了重视,并且得到了大力推广,如高校推行学分制、选修科目等措施,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人文关怀缺失现象还是比较普遍,学校教育管理不够完善。造成高校教育现状的原因有很多。

1.1重“专业技能”,轻“人文关怀”

高校教育是为了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十分重视,要求也很高,学校对于专业设定课程相对较多。对于人文关怀教育力度不够,人文教育课程较少,学校对于人文关怀教育不够重视。这样重“专业技能”,轻“人文关怀”的现象就导致两个极端,导致了学生专业技能过硬,而人文关怀素养偏弱。这样重“专业技能”,轻“人文关怀”的现象,在高校很普遍。

1.2重“管理”,轻“服务”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往往重视管理,对于人性化服务不太重视,缺乏人文关怀,不能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将人性化教育管理工作完善,没有考虑到人文关怀对学生的必要性。这样重“管理”,轻“服务”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模式,不利于学生形成完美人格,不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1.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虽然高校已经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室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摆正在自己课堂中的位置,做一个合格的课堂参与者和指导者。但是,很多高校还是延用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不到课堂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创新,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人文关怀在高校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比较制度化,虽然这种制度可以让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正常开展,但是,缺乏了人文关怀,这样的教育管理制度就会凸显出制度管理的劣势,这样的管理模式更加程序化,在管理工作中体现不出人性化,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称之为优秀的人才,还存在着某些缺点。传统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加入人文关怀元素,这样可以在尊重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将人文关怀融入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变多了,可以使学生了解教师的出发点,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对于高校的稳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交流,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建立和谐的氛围,有效提升学校的发展。

3.人文关怀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探索

高校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紧跟时代的发展,实现人性化教育管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在教育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找到高校教育管理的新理念,并大力推广,有效提升高校教育管理的质量。

3.1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高校在培养专业型技术优秀人才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不能只重视技能,不重视人文关怀。加大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强化人文关怀教育,让学生不光学习到专业技术和能力,还要在人文教育中形成良好的品行,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人文关怀教育都要关注,既要培养学生成为专业型技术人才,又要让学生感受到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文教育。将人文关怀加入到学校教育管理中,实行学校人性化教育管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3.2转换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主管理

高校教育管理中,教师是指导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教师管理,学士被管理,这样教育管理模式只注重工作效率,不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

高校要转换管理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在管理过程中主动性,让管理者适当转化,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形成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建立检查机制,推动学生严格管理、规则管理,学校充分利用党员先进性,让党员带头管理,推动管理机制的转化,让又以前的老师管理,学生被管理改成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这样既节省了老师的工作量,又能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在教育管理中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管理工作,增进感情,让人性化教育落到在学校基层管理扎根。

比如在高校的检查卫生和检查课间操,学校招募学生会成员进行检查,教师指导学生管理工作。学生成立专业社团,把学习和实践活動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巩固知识,培养自我处理能力,一方面可以推动校园文化发展。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对管理工作的方案进行补充或者给出相应的建议,教师认真思考,与学生沟通探讨教育管理工作建议的合理性,有效的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使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稳步提升。

3.3加强高校人文教育,投入更多感情

加强高校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举措。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人文关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感情,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给于鼓励,让他们自信起来,独自完成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社会打造高素质的人才。

3.4重视高校教师对人文关怀的需求

高校教育管理教育工作,学生需要人文关怀教育,教师同样需要人文关怀。在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中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情感和需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言行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重视教师的人文关怀需求,让教师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获得归属感,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效率。教师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学习。

满足教师的人文关怀需求,让师生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他们的作用,让学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加入人文关怀,让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加稳定。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和完善教育管理模式,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才会越来越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争取成为新时代模范高校。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显宁,祁宏玲.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探析[J].高教学刊,2017,204:165-167.

[2]龙丹艳.“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及启示[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23):123-125.

[3]梅丽斯.人文关怀视角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24(04):51-52.

[4]尚玲玲.人文关怀视角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13(08):102-103.

[5]陈健.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文关怀的现状及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03):60-61.

[6]余望成.试论以人为本与我国现代高校管理[D].湖南师范大学,2005.

[7]李楠.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7,No.321(11):19-20.

[8]洪元琪.非理性管理:现代高校学生管理的新视点[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

[9]韩雨辰.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旬刊,2013.

[10]丁涵.浅谈法治思维与现代高校管理的现状[J].新智慧,2018,000(005):P.31-32.

[11]陈力全,王淮庆,姚颖君.现代高校学生管理理论与指导实务[M].中國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

[12]苏志武,吴远香.论现代高等学校管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人文关怀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