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小儿外科病房管理策略

2020-09-28 01:36王丽思李长琴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病区病房外科

王丽思, 李长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1]。小儿外科的收治对象为儿童患者,因为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且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导致抵抗力下降,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实践证明,儿童感染初期临床症状较轻,甚至无任何特异性症状,容易隐蔽,无形中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且后期病情发展迅速,可能引起呼吸衰竭、败血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2],危及患儿生命安全。为高效启动小儿外科病房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护程序,保障病区患儿的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和指导意见,并结合临床实践,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梳理并制定出病房管理策略,现报告如下。

1 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区分类防控指南(试行)》等法律法规,我院结合小儿外科病区特点制定出《小儿外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管理制度》及《小儿外科疑似病例转运流程》,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及病房工人、保洁人员均要学习,同时制定《小儿外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防控应急预案》,促进医护人员做好职业防护,保证自身及患者安全,有效抗击疫情。

表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小儿外科病区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方案

2 加强环境管理

2.1 设立预检分诊台

病区严格执行24 h门禁系统,病区入口通道设立单通道出入,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台,专人管理,管理人员资质要求拥有医学背景、熟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方法。住院患儿凭腕带出入病房,每一位进病区人员均需测量体温,并进行“三询问”:近期是否曾到过湖北(武汉)?是否曾接触过湖北(武汉)到蓉人员?有无发热、咳嗽和乏力?同时,建立《小儿外科入科筛查登记表》,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是否有疫区接触史、体温及联系方式等。对于体温>37 ℃、符合流行病学史者需在《小儿外科入科筛查登记表》上记录,避免让其进入病房,同时上报医院,安排专人按照《小儿外科疑似病例转运流程》护送至发热门诊。具体转运流程见图1。

图1 小儿外科疑似病例转运流程

2.2 病区内环境物表消毒管理

根据我院《关于防控环境物表清洁消毒方案》,小儿外科病区属于中度风险区域,病区保洁人员每日照表执行(表1),病房总务护士对清洁消毒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2.3 加强病房通风换气

由于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也可能通过粪口和气溶胶途径进行传播[1],为了避免新冠病毒的院内感染,科室制定了固定的病房通风换气时间(每日11∶00和16∶00),每次通风时间>0.5 h。

3 加强病区人员管理

3.1 医、护、工勤人员管理

3.1.1 分等级防护 医务人员是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力军,涉及在疫情期间围手术期的诊治和护理的医务人员要做好职业防护[3]。所有医护人员根据儿童外科疾病诊疗过程中职业暴露危险程度分级,选择适宜的防护措施。①对于和患者没有直接身体接触的医疗项目,比如体温测量、病史采集,设置为低度风险等级,可以采用一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严格做好标准的手卫生。②对于和患者有体表或伤口接触的操作项目,比如查体、术后伤口敷料更换、引流管的拔除等,设置为中度风险,需要一级防护:严格执行手卫生,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医用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护目镜及乳胶手套。③对于需要和患者行急诊或限期手术、基本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情况,但考虑到潜伏期的传播风险,医护人员可能要接触患者的血液、气管分泌液、体液等,设置为重度风险,需要二级防护:严格执行手卫生,戴医用防护口罩、无菌手套、工作帽、护目镜,穿工作服和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3.1.2 护理人员调配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4]。临床护士是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殊时期,护士长根据临床工作量科学调配,合理安排护士人力,在保证病房安全的基础上,减少人员聚集。

3.1.3 流行病学史排查和体温监测 ①要求病区内所有医、护、工勤人员每日在网上填报《疫情调查表》,并将调查结果上报护士长,以排查本病区工作人员近期有无疫区接触史,如有接触史应联系院内相关人员会诊,按要求进行居家隔离等处置后,无异常者方可返回工作岗位。②每日动态监测所有工作人员体温,上班人员由办公室护士定时测量,休假人员每日居家测量体温并通过微信平台上报,如有体温异常者,由护士长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总值班,并安排其做进一步排查。

3.1.4 人员培训 ①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知识对医护人员进行重点培训,暂停集体交班、科室业务培训等聚众活动,培训方式以微信平台线上培训为主,利用微信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学习内容直接推送到其手机上,方便其学习。培训内容包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础知识、流行病学知识与病史采集技能、诊断标准、疫情报告要求、消毒、隔离、防护基本技能等,同时使用问卷星平台对重点内容设计考核试卷,要求科室全体护士参加培训后进行线上考试,专人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未掌握或掌握不全的知识再次强化培训。②工勤人员流动性大、专业知识缺乏、个人防护意识薄弱,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因此,需加强工勤人员清洁消毒、转运转诊、个人防护等知识的培训。

3.2 外科手术患儿入院时间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为节约医疗资源、减少医务人员和患者暴露,对外科手术患儿的入院时间进行严格管理。①择期手术患儿:建议可待疫情稳定或消除以后再考虑入院,在等待过程中,入院处及接诊的医护人员可给予患儿及家长心理疏导,减少其焦虑等不良情绪;②限期手术患者:如肿瘤患儿,建议开展多学科讨论后根据患儿病情,尽量待疫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治疗;③急诊手术患儿:如嵌顿疝、气胸等患儿,以抢救患儿生命为前提,入院前完善胸部CT检查,采集流行病学史,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检测,对于疑似或确诊病例给予隔离+手术治疗,对于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患儿尽快将其收入病房行手术治疗,入院后尽量分开安置,避免人员集中的情况。所有入院患儿均须签署《住院患者特别疫情告知书》,在院期间不得随意在各病房走动或离开病房。

3.3 患儿术后发热管理

发热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类型之一,不一定伴感染[5],无菌手术后的创伤反应性发热一般在38 ℃以内,且持续不超过1周,临床上无需特殊处理[6]。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一但出现患儿术后发热,包括患儿家长在内,立即给予单间临时隔离,由专人护理,并立即通知医生联系专科会诊,排查患儿及家长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风险排除后解除隔离,进入常规治疗流程。

3.4 病房陪伴管理

疫情特殊时期要求每一位患儿只能有1名家属陪同,禁止其他亲属探视患儿,以保证陪护人员相对固定,减少人员流动。进入病区患儿及家属均须正确佩戴口罩,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由主管护士及院感护士指导患儿及陪护家属实施手卫生的正确方法及时机,并监督其有效执行。

4 加强防护物资管理

防护物资统一由总务护士管理,设立出入库账本,严格把控物资数量,保证病房物资充足,满足临床一线工作需求。使用过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进行回收处理。

综上所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峻,小儿外科病房通过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加强环境管理、加强病区人员管理、加强防护物资管理这四方面的管理策略,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系统化,有助及时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人群,保护易感人群,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围手术期儿童患者,有效控制院内感染,保障患儿及临床工作人员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病区病房外科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换病房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病房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