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医类课程需求的调查研究

2020-09-28 01:36马越言枫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问卷康复传统

马越, 言枫

20世纪80年代,现代康复医学进入我国之后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康复治疗技术被运用在疾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中国传统康复作为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当代大康复医学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作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省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培养和输出了众多康复专业的优秀人才,在国家大力推动中医药发展的今天,如何与时俱进地培养适应当前康复治疗需要的人才,是在专业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中医素养、医院对于康复医学工作者传统康复相关知识及技能掌握的需求、患者对于康复科中医传统康复治疗的需求,从而为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医课程设置提供思考和帮助。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1.1 学生组 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选取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大二和大三在读学生(大一新生因其尚未涉及传统康复技术课程排除)。实际发放2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96份,有效回收率98%,其中男生81人,女生115人;大二学生116人,大三80人。

1.1.2 行业康复医学工作者组 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向江苏省一级、二级、三级医院中从事康复治疗的医务工作者(包括康复医师、传统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进行调查。实际发放133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3份,有效回收率92.5%。其中一级医院37人,二级医院48人,三级医院38人;康复医师51人,传统康复医师34人,康复治疗师38人;初级职称49人,中级职称42人,高级职称32;男性78名,女性45名;年龄22~59岁。

1.1.3 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组 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向在江苏省一级以上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准入标准:①年龄20~85岁;②在门诊或病房进行康复治疗;③意识清醒,无精神障碍;④自愿接受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②合并有严重的并发症,如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伴心衰,或明确有肿瘤病情不稳定者。实际发放109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92.7%。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36例;中风后康复患者43例,颈胸腰椎疾病患者28例,运动损伤患者11例,其他疾病19例。

1.2 调查方法

根据不同调查对象自制不同内容的问卷调查表,包含学生版、行业专家版及患者版3种,均采用传统的纸质调查表进行调查。①学生版问卷共设计16道选择题,其中单选题15题,多选题1题,主要围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中医素养进行调查,由康复专业各班主任下发,统一填写后收回。②行业专家版问卷共设计18道单选题,主要围绕康复相关医务工作者对传统康复的需求以及传统康复各项目对患者帮助程度进行调查。③患者版问卷共设计1道填空题和16道选择题,其中15道单选题,1道多选题,主要围绕患者对康复的认知、所患疾病的种类、接受康复治疗的种类及相关疗效进行调查。行业专家版问卷及患者版问卷由项目组成员在各医院进行发放,现场填写后收回。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有效问卷进行分类汇总,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2.1.1 学生对中医传统康复项目感兴趣程度的比较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康复课程感兴趣与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中医经典感兴趣的学生人数少于不感兴趣的人数,对中医养生感兴趣人数多于不感兴趣人数,对传统功法感兴趣人数多于不感兴趣人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1.2 学生对中医传统康复的积极性比较 未缺勤过传统康复技术课程的学生人数多于缺勤过的人数,参加中医社团的人数少于未参加的人数(均P<0.05);参加中医类选修课的学生与未参加的学生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学生对中医传统康复项目感兴趣程度比较[n(%)]

表2 学生对中医传统康复的积极性比较[n(%)]

2.1.3 学生认为传统康复对今后发展有无影响的比较 认为中医课程、中医类社团以及传统康复技术对今后发展有帮助的学生均多于认为没有帮助的人数(均P<0.05)。见表3。

表3 学生认为传统康复对今后发展有无影响的比较[n(%)]

2.2 行业专家问卷调查结果

2.2.1 临床康复对中医传统康复的需求比较 认为传统康复技术对于临床康复是有需求的行业专家明显多于认为没有需求的专家(P<0.05);认为需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专家少于认为不需要学习的专家(P<0.05);认为需要学习推拿疗法和中医传统功法的专家均多于认为不需要学习的专家(P<0.05);而中医养生对临床康复是否有需求,行业专家的认知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临床康复对中医传统康复的需求比较[n(%)]

2.2.2 传统康复技术对患者康复的帮助分析 更多的行业专家认为传统康复对患者感觉障碍、肢体运动障碍、言语障碍及吞咽障碍的改善有帮助(均P<0.05);但对患者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有无帮助,行业专家的观点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表5 传统康复对患者康复的帮助分析[n(%)]

2.3 患者问卷调查结果

2.3.1 患者对传统康复认知调查结果分析 多数患者认为推拿治疗属于康复的一部分(P<0.05),但对于养生和功法练习是否属于康复的认知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患者对于传统康复认知调查结果分析[n(%)]

2.3.2 传统康复对患者治疗的帮助分析 患者普遍认为推拿治疗和养生疗法这两种传统康复疗法对于疾病康复有积极意义(P<0.05);而功法练习对于康复是否有帮助的认知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传统康复对患者治疗的帮助分析[n(%)]

3 讨论

结合本次调查发现,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中医素养有待提升,康复医师及康复治疗师应当具备一定的传统康复能力,患者对部分传统康复治疗项目认可程度也很高。因此作为一所中医特色的高职院校,我校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当不断摸索着走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道路。

3.1 课程体系设置的改进

课程体系设置的不断优化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就业[2]。目前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当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进。当前国家大力发展中医中药,众多医院开展多项传统康复的治疗项目,传统康复治疗手段已经成为不少康复科的必备项目,掌握一定的相关技术是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基本要求。调查结果也表明,目前对于从事康复治疗技术的专业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康复相关从业者具备一定的传统康复能力,尤其是推拿疗法。此外,众多临床研究也充分表明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如推拿疗法、针刺疗法、中药外敷疗法、功法治疗、养生、食疗药膳等,确实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患者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乐于接受并认可中医传统治疗[3]。因此,针对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只有一门传统康复技术课程的现况,我们在制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对课程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增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康复科从业人员认为传统中医理论对于康复治疗并非必需,因此,我们基于“必需、够用”原则,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相对缩减传统中医理论的教学,突出宏观知识体系的把控;对需求高的传统康复治疗手段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扩增。目前,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传统康复技术课程共计80课时,在大二学年分为上下两学期进行教学。上学期为理论教学,内容主要为经络与腧穴的理论知识;下学期为实践教学,内容涉及推拿技术及拔罐技术。因此,我们建议:①大二上学期适当缩减经络腧穴理论教学比重,同时增加推拿手法的理论与实践教学;②大二下学期进行推拿治疗、拔罐技术实践教学,同时增加艾灸技术、刮痧技术的教学,并增加各系统(如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常见病的传统康复治疗教学,特别是内科常见病的传统康复治疗教学;③结合临床实际巧用多种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CBS教学法(以病例为中心的学习法)、情境教学法、床边教学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贴近临床、明确传统康复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意义[4-5]。

3.2 课程内涵建设的深化

78.86%的专家认为学生需要学习推拿疗法,77.23%的患者认识到推拿治疗是属于康复的一部分,81.19%的患者认为推拿治疗对于康复有帮助,可见,推拿治疗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需求很高,对其课程的内涵建设值得深入思考。作为传统医学的推拿手法,主要依靠长期实践经验总结而成,手法操作标准不统一,施术部位和操作力量的强弱等均取决于施术者经验,缺乏更加客观、精确的评定,使得在临床上对疾病的轻重缓急和疗效无法准确评估;而在现代康复中,运动治疗技术有严格的分级标准,对于手法轻重、快慢等刺激能够进行量化分析[6]。因此,我们建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中医类课程的需求不局限于单纯增加课时量,而是深入思考课程的内涵建设,将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利用传统医学的“整体康复观”和“辨证康复观”,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辨证施治,同时利用现代康复医学神经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原理,对治疗手法的刺激量进行量化和分级,治则治法进行精准选择,进一步提高康复的整体疗效,提升学生的执业能力,最终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7]。

综上所述,明确了中医类课程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行业康复医学工作者以及康复患者中的需求后,我们将在强调专业性、重视西医知识完整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中医特色康复技术的教学,重视传统康复技术类的实践教学,突出传统康复的实践技能训练;将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有机结合,积极培养学生的中医素养,使学生既传承扎实的西医功底,又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逐步将中医特色康复治疗技术融入现代康复医学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问卷康复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问卷你做主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