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腭弓形态与母乳喂养的相关性分析

2020-09-28 01:36梁玮伦李媛钟远梅郑雪媚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上颌磨牙表面积

梁玮伦, 李媛, 钟远梅, 郑雪媚

母乳喂养属于基本哺乳方式之一,亦是国内外所公认的新生儿最佳喂养方式。正常情况下,人们进行呼吸时口腔均处于封闭状态,气流经由鼻腔进入呼吸道。然而,婴幼儿在接受非母乳喂养时,口腔正处于开放状态,可能引起鼻呼吸受阻,甚至引发经口呼吸,进而对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1-2]。母乳喂养婴儿在吸吮母乳时,口腔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从而避免了气流通过口腔进入呼吸道。由此可见,不同的喂养方式可能会对婴儿腭弓形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婴儿腭弓形态与母乳喂养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干预提供数据支持,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自然分娩婴儿1 056例。纳入标准:①所有婴儿均足月分娩;②母亲均不存在妊娠合并症或(和)并发症。排除标准:正参与其他研究者。将其按照产后喂养方式的不同分成母乳喂养组937例和非母乳喂养组119例。母乳喂养组胎龄37~42周,平均(39.12±3.01)周;出生体质量2.4~4.7 kg,平均(3.39±0.34)kg。非母乳喂养组胎龄37~42周,平均(39.16±3.02)周;出生体质量2.3~4.9 kg,平均(3.42±0.33)kg。两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研究对象家属同意,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研究方法

腭弓形态相关指标检测:采用藻酸盐印膜材料(购自美国Densply公司)制取印膜,超硬石膏(购自德国Heraeus公司)灌制研究模型。采用3D激光扫描仪(购自韩国DOF公司)实施石膏模型扫描,精确度为10 μm。通过Minics 15.0以及Geonagic 12.0软件对采集到的3D数据进行重建以及测量。参考点共有8个:上颌切牙乳头中点(P1),上颌左第一磨牙中央窝(MFR),上颌右第一磨牙中央窝(MFL),上颌左第一磨牙腭侧龈缘最凸点(MR),上颌右第一磨牙腭侧龈缘最凸点(ML),上颌左第一磨牙最远中点(DR),上颌右第一磨牙最远中点(DL),上颌左右第一磨牙中央窝连线和腭中线平面相交的点投射至腭部对应的点(P2)。参考平面共有4个:基准平面(F1),即通过P1、MR、ML三点的平面;远中平面(F2),即通过DR、DL两点,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磨牙腭高平面(F3),即通过MFR、MFL两点且与基准平面垂直;腭中线平面(F4),即通过腭中线且与基准平面垂直。磨牙区腭部高度主要是指P2至磨牙间宽度连线的距离;腭部体积主要是指由通过所有牙齿腭侧牙龈最凸点的连线所组成的平面以及远中平面组成的区域体积;腭部表面积主要是指由通过所有牙齿腭侧牙龈最凸点的连线组成的平面与远中平面组成的区域表面积。检测时间为出生后6个月,所有相关检测均由我院同一名经验丰富的医师独立完成。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腭弓形态相关指标水平,包括磨牙区腭部高度、腭部体积、腭部表面积。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腭弓形态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母乳喂养组磨牙区腭部高度低于非母乳喂养组,而腭部体积、腭部表面积均大于非母乳喂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婴儿腭弓形态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2.2 母乳喂养与婴儿腭弓形态相关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母乳喂养与婴儿磨牙区腭部高度呈负相关关系(r=-0.579),而与腭部体积(r=0.583)、腭部表面积呈正相关关系(r=0.702)(均P<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报道显示[3-5],人类牙弓的发育存在一定的时间规律,磨牙间的宽度发育自出生后便开始,通过乳牙列以及替牙列期的快速发育并持续至13岁,之后便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可能存在轻微的牙弓宽度缩小情况。其中,吮吸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初期具有特殊的生理意义,若吮吸出现异常可能引起牙列、牙弓以及颌骨的异常[6-7]。母乳喂养过程中需婴儿进行吮吸,而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对腭弓形态产生影响。

本文结果发现,母乳喂养组磨牙区腭部高度低于非母乳喂养组,而腭部体积、腭部表面积均大于非母乳喂养组(均P<0.05)。这提示了母乳喂养方式可能与婴儿腭弓形态密切相关,即母乳喂养可有效减轻对婴儿腭弓形态造成的影响。婴儿在吸吮母乳时,口腔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从而避免了气流通过口腔进入呼吸道,有效预防了口呼吸情况的发生,最终有效减轻了口呼吸对婴儿腭弓形态产生的影响[8-10]。此外,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母乳喂养与婴儿磨牙区腭部高度呈负相关关系,而与腭部体积、腭部表面积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这充分证实了上述结果,表明了接受母乳喂养婴儿的磨牙区腭部高度相对较低,腭部体积、腭部表面积明显更大。究其原因,非母乳喂养婴儿可能长期存在口呼吸情况,从而促进了异常腭部形态的发展,而母乳喂养婴儿可有效促进婴儿鼻呼吸,继而避免因口呼吸引起的腭部形态异常变化[11-13]。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通过针对性干预,提高婴儿的母乳喂养率,从而有效减轻婴儿腭弓形态的改变程度,为其正常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婴儿腭弓形态和喂养方式密切相关,母乳喂养婴儿的磨牙区腭部高度相对较低,腭部体积、腭部表面积明显更大。临床工作中应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提高婴儿的母乳喂养率,继而避免腭弓形态发生异常改变。

猜你喜欢
上颌磨牙表面积
巧求表面积
磨牙症各类垫的临床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表面积是多少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表面积是多少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