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与历史解释的融合策略

2020-09-30 06:46韦月琴
考试周刊 2020年82期
关键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初中历史

韦月琴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历史课程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人类社会历史的问题。史料不仅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更是学生进行历史解释时的重要参考资料。在初中历史课堂环节,培养学生将史料与历史解释融合的素养,需要教师具有全面、客观的创新意识。文章从分析初三历史课本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入手,尝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史料与历史解释融合的教学手段探索。

关键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初中历史

一、 引言

《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历史课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初中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学科有五项核心素质要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与时空观念,它们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共同之处。因此,教师在对初中学生的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将史料和历史解释融合的意识和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健全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 史料与历史解释的关系

(一)历史学科中的史料与历史解释

在历史学科研究中,求真既是历史研究的灵魂,更是历史研究的目的。“史料”从本质上来说是最接近事实的历史解释,它记录了历史,可以作为历史研究中加以参考的东西。“历史解释”是在探究史料实证的基础上,结合事实对史料进行价值判断的解释,这个解释和判断过程都是在尊重史料实证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和历史解释

研究最近几年人教版地区中考试卷发现,初中历史考试试题越来越侧重考验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即考查方式不再是简单的材料分析,而是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论证。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梳理和证明史料真实性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物,有利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融合的意识和能力。

三、 史料实证的训练和历史解释的练习

(一)史料实证训练策略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素质,锻炼学生自主搜集并进行史料实证研究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对研究史料产生兴趣并在探究中掌握课程内容。

1.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供多元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与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把握课堂这个主阵地,为学生创造锻炼史料实证意识的条件,培养他们的史料实证意识和能力。传统教学中,学生在历史课中可接触和利用的资源大都来自教材,虽然教材中的内容是经过学者探讨研究选出来的,能够直接证明历史的材料,但是这样做不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产生史料实证意识。

2. 让学生自己搜集史料,在搜集过程中锻炼史料实证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教材和老师上课讲的史料资源,能够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深度的剖析,然后循序渐进地锻炼自己的史料实证能力。但是,如果教师一直都在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补充材料,不能长时间地调动学生探究史料真实性的兴趣,因此,适当地给学生自主展示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搜集史料并在学习和分析史料之后进行信息提取、事件解读从而形成对完整历史事件的认知、锻炼史料实证能力。

(二)历史解释能力练习策略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时一般会脱离历史语境和时代背景,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重要的内容。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历史解释的意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养成更高的历史素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应该初步掌握一些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在解释历史问题、评价历史现象时做到推论有理、言之有据。因此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适当地为学生提供与所学历史主题相关的材料,并设置与历史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查阅、分析史料的基础上锻炼历史解释的能力。

四、 结合课文的史料和历史解释的融合策略探索

(一)以史料定位时代背景,还原历史语境

历史事件的发生是由时代背景和历史语境决定的,对史料进行研究可以解释深度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因此,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把历史事件放在其所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语境中去解读,能够最客观地解释历史事件。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有着特定的经济背景、政治背景和思想背景,在这一系列因素的交互影响下,法国大革命巧妙而又必然地发生了。18世纪晚期的法国,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社会意识形态都已经出现了不可逆转的危机,为法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也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教材中关于《法国大革民和拿破仑帝国》的史料包括:

材料一 法语中“启蒙”的意思是“光明”,启蒙运动是传播光明的运动。法国作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许多启蒙思想家,而且启蒙运动的引导者主要都是知识分子。

材料二 法国的封建等级制度:教士是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第三等级则由工人、农民、城市平民以及资产阶级共同组成。

材料三: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法律对于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人权宣言》

这些材料能够为解释法国大革命事件提供史料支撑,帮助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背景的了解,同时,在史料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科历史解释,是中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应该养成的历史素养。

但是,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记忆教材中的内容,则不利于深度地锻炼学生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的能力。因此,在充分利用和解读教材资料的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史料,比如在透彻研究教材中信息的基础上,制作多媒体课件,在互联网上筛选多样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材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并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甄别史料的能力。比如将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相关的主题:《人权宣言》的颁布、巴黎人民起义、雅各賓派的统治、拿破仑的政治活动、拿破仑颁布《拿破仑法典》等各项内容做成专题PPT课件,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简单梳理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以及时间脉络,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意识。在分析重点事件的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形式引入大量的能够证实当时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史料,让学生在了解多元史料的同时深化史料实证意识。

猜你喜欢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初中历史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从未知到已知: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