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治疗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10-11 05:31赵雪平杨海花刘丽萍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肌张力消融术血液循环

韩 霞,王 甜,赵雪平,杨海花,金 鑫,刘丽萍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射频消融术于1987年应用于临床,随着操作技术日臻成熟,其已逐步成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1]。射频消融术需经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患者术后术肢需制动6~8 h,股动脉穿刺患者术后术肢需制动24 h。由于术后制动时间相对较长,患者术侧下肢活动减少,从而导致术侧下肢血液循环不佳、肌张力增高、舒适度下降。气压治疗仪(又称梯度压力治疗仪)通过多腔气囊按次充放气,对组织和肢体形成梯度压力,对下肢进行均匀挤压,从而加速下肢血液回流,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直接或间接治疗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疾病[2]。临床上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后卧床患者或长期卧床自理能力欠佳者,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较少。为提高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舒适度,改善术后术侧肢体血液循环及活动度,我科对患者实施气压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2019年3—9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160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80例(男39例、女41例、年龄13~77岁),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80例(男34例、女46例,年龄13~76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气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干预组组内比较气压治疗前后术侧肢体肌张力变化。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病程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射频消融术实施顺利,术中无不良事件发生;术后一般情况好,能够配合研究。排除标准:聋、哑或神志不清,交流困难;瘫痪或肢体残疾;妊娠或哺乳期;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有恶性肿瘤者;依从性差者。

1.3 干预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射频消融术后帮助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6 h内术侧肢体制动,运用轴线翻身法。穿刺点用弹力绷带包扎。术侧肢体制动期间每30分钟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术肢的温度、皮肤颜色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对无下肢静脉血栓等禁忌证者进行腰腹部及下肢按摩、足部被动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患者舒适度。6 h后拆除弹力绷带,用敷贴贴于患处,保证敷料干燥,防止感染。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定期消毒,降低术后感染风险,保持室温在20℃~22℃,避免大声喧哗、吵闹。叮嘱患者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以清淡且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为主,避免食用生冷或易产气食物,避免饱餐[3]。

1.3.2 干预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气压治疗。所用仪器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DSM-800S。心内科患者气压治疗前,进行活动能力分级,共分4级。心功能1~2级者可以小压力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心功能3~4级者则不建议使用。我科高血压和心功能1~2级患者的治疗压力为60mmHg,一次只做一侧肢体,这样既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又对回心血量影响不大,不会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也不会影响血压。实施气压治疗前为患者测量血压,血压不得高于180/110mmHg。经股静脉穿刺患者于术后3 h进行气压治疗,经股动脉穿刺患者于术后6 h进行气压治疗。气压治疗期间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术侧肢体皮肤的颜色、温度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操作方法:清洁术侧肢体,让患者取平卧位,将压力腿套置于患肢下,拉上拉链。接通电源,将腿套压力设为60mmHg,按照踝、小腿、大腿下部、大腿上部的顺序依次充气,时间为20min。气压治疗前后分别运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标准评估干预组患者术侧肢体的肌张力。

1.4 评估

采用自制主观舒适度调查表评估患者术后舒适度。该调查表包括10个条目,分为4个等级,满分100分。96~100分为舒适,86~95分为较舒适,76~85分为不舒适,≤75分为极不舒适。

运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标准评估患者术侧肢体肌张力。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0级:无肌张力升高;1级:肌张力稍高,被动屈伸肢体时有“卡住”或突然释放感,或在关节活动(关节活动度,ROM)的最后出现轻微阻力;1+级:肌张力稍高,被动屈伸肢体时有“卡住”感,且前关节活动的前半段始终伴有轻微阻力;2级:肌张力明显升高,关节活动的大部分时间有阻力,但被动活动仍较容易;3级:肌张力显著升高,被动活动困难;4级:屈曲或伸展位时受累肢体僵硬,被动活动非常困难。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术后舒适度比较用χ2检验,干预组气压治疗前后术侧肢体肌张力比较采用Symmetry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舒适度比较

干预组中舒适例数为57例,占71.25%;对照组中舒适例数为39例,占48.75%。干预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 1。

表1 两组舒适情况比较(n)

2.2 气压治疗前后干预组肌张力比较

干预组气压治疗前肌张力0级者30例,肌张力1级者42例;气压治疗后肌张力0级者78例,肌张力1级者2例。气压治疗后患者术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者明显少于气压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干预组气压治疗前后肌张力比较(n)

3 讨论

3.1 气压治疗与传统按摩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后的传统护理方案是压迫穿刺点及术侧肢体制动6 h或24 h,但长时间肢体制动和严格平卧常导致患者肌肉处于强迫伸直状态,使其腰背酸痛、焦虑、身心疲惫,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加之卧床期间需由他人协助进食、排便等,暴露了患者隐私,导致其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4]。以往提高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舒适度的方法是为患者按摩因长时间制动而疼痛、僵硬的术侧肢体,改善其血液循环。该方法不仅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效果不佳。随着介入手术技术的逐渐成熟,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不断改进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以及护理人员工作量。追求舒适为人类的本能,对于病痛中的患者,舒适更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4]。

气压治疗仪利用间歇压力对肢体进行逐级加压,通过反复膨胀和收缩,促进肢体淋巴液循环和静脉血液循环,弥补了人工按摩及功能锻炼的不足,在促进血液流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比传统按摩更有效[5]。与气压治疗相比,传统按摩达不到压力大且力度均匀地对肢体发挥作用[6],而气压治疗简单易行、省时省力、易于掌握,治疗过程安全舒适、无噪音、患者无不良反应[7]。

3.2 气压治疗对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益处

本研究表明,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实施气压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术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和灵活度,而且明显提高了舒适度。干预组气压治疗后,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气压治疗后的肌张力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气压治疗弥补了传统按摩以及卧床期间被动功能锻炼的不足,节省了人力,值得在临床推广,而其不足之处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肌张力消融术血液循环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国内首例“磁共振引导下脑转移瘤激光消融术”成功实施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应用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关键
直立性眩晕怎么办?
胃口不好可能因为鞋挤脚
利用建模学习 落实概念教学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