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下学生主体学习行为的培养

2020-10-12 14:04陈家庆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4期
关键词:有效学习学生主体核心素养

陈家庆

摘  要:《新课标》中提出了小学数学的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教师应该要切实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促使学生展现自己的主体学习意识,使其围绕具体的核心素养去整理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以生为本,让学生实现自主建构数学概念,也能在特定问题情境下积极迁移数学知识,由此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引导学生积累有效学习经验,切实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做好充足准备。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生主体;有效学习

在常规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相比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是否可以按照预期计划去学习数学知识,是否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接触更多的数学知识,所以“灌输式”的教师讲、学生听行为十分普遍。然而,这一教学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是比较严峻的,小学生不仅无法及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还会导致小学生渐渐养成惰性的学习习惯,越来越依赖教师讲解,根本无法促使学生积累有效学习经验。如此,也难以让小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调整师生关系,重构师生互动,以生为本,切实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以便逐步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关联生活,创设情境,优化思维状态

数学知识的抽象度高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小学生学不好数学的直接原因便是无法适应数学课程的思维特点,所以会直接丧失学习积极性。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则要客观分析数学知识的起源,深挖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由此创设生活情境,迁移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带着记忆去分析数学概念。如此,则可初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易于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就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准备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利用这一生活实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每一个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积累了消费经验,他们对人民币并不陌生,知道足够的钱可以换来自己想要的商品,所以当他们看到人民币时,很自然地便开始回想自己的消费经验,也能据此排列元、角、分这三个金额单位。在此基础上,笔者就展现了超市的货架台,让学生自主认读商品价格,使其对照相应的人民币实物,自主展开消费模拟活动,由此猜测元、角、分之间的单位换算进率,从而切实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数学探究,丰富合作,改善学习行为

数学探究是突出学生主体学习行为的重要方式,可以很好地改善师生关系,需要全面解放学生,让学生能够围绕探究主题去整理数学材料,发现问题,分析、解决数学问题,自觉展开直观想象与逻辑推理,引导学生顺利从数学问题中抽象出解题规律,提炼数学道理。因此,在突出小学生主体学习行为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组织数学探究活动,丰富生生合作,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其能够经历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动态过程,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就如在“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教学中,笔者就组织本班学生以6人小组的方式去探究余数的概念、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规律,希望学生可以切实积累有效学习经验。实际上,二年级小学生已经普遍学习了除法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除法计算经验,这就可作为学生探究有余数除法算理与算法知识的知识经验,使其顺利探究有余数除法新知,使用精练的数学语言去解释余数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在此基础上,本班学生也可自主归纳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便于学生切实建构运算知识,使其在问题情境下自主解题。

三、综合实践,完善体验,提高迁移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的一个突出亮点,是为了实现知行结合,让学校教育回归生活,引导学生顺利将学科所学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也能切实展现自己的主体学习行为,很好地优化自己的实践创新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适当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迁移体验经历,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就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中,笔者便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学习了具有轴对称结构特征的图形知识,有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积极思考了几何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就要求本班学生自主设计轴对称图形,使其积极设计美观简洁的几何图案,由此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希望学生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与图形结构。这就可以切实优化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实现有效学习。在此基礎上,本班学生也可亲身体验平面图形的几何美,而这就有利于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

总之,要实现数学教学从获取知识这个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让他们在经历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和感悟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阿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中国农村教育,2018(06):56-57.

[2]成伶秀.在“主人教育”光环下实施小学数学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7(23):22-24.

猜你喜欢
有效学习学生主体核心素养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