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高中学“三生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2020-10-13 09:39刘世超
教育界·A 2020年9期
关键词:三生教育有效性策略

刘世超

[摘要]文章探讨了中学“三生教育”普遍存在的教学效能偏低和认识、组织、实施等方面的误区,提出中学“三生教育”必须强化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科整体渗透为关键,以活动、体验、实践等重要形式提高“三生教育”的有效性,具体采取课堂教学策略、渗透策略、活动策略、实践策略。

[关键词]三生教育;有效性;策略

“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它不是一门学科的教育,而是渗透到中学各门学科的一种通识教育。自2011年11月云南省教育厅将“三生教育”正式纳入到全省中小学必修课或选修课课程体系之中,10年来,“三生教育”在云南全省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各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立德树人,创新德育工作,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功不可没,引起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如今,“三生教育”已被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但作为新生事物,作为中学新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程,“三生教育”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进。在减负提质的大背景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活动空间范围内,在师生精力、能力受限的前提下,如何提高“三生教育”的有效性成为此项教育在中小学持续、健康开展的关键性因素。

一、目前中学“三生教育”中存在的效能问题与误区

“三生教育”在云南及全国部分地区实施10年来,已取得了全社会公认的成效,在国内外教育界都有了较大的影响力。“三生教育”从无到有,如今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大学,都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系统、针对各个年龄阶段、适应身心发展特点的“三生教育”读本。在各级教育部门的积极倡导、推动下,“三生教育”进学校、进课堂,在云南全省各地大部分中小学、大学都已开设“三生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三生教育”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取得阶段性发展成果。但在成绩的背后,尤其是在当前中学的“三生教育”中,还普遍存在教学的效能问题和诸如认识、组织、实施的误区。

1.目前中学“三生教育”中存在的效能问题

其一,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灌输式、文本填充式、填鸭式、注入式、强制式、被动接受式的“三生教育”充斥课堂。教学方法亟待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滞后,有针对性的专门研究少,可供借鉴、可广泛推广的中小学“三生教育”的教学经验委实不多。

其二,由于学校领导、执教教师认识不到位,“三生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课堂教学低效,教师教学过程存在走过场的现象,课堂教学乏味,学生学习兴趣欠缺,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

其三,各学科渗透“三生教育”时,条块分割,各自为阵,有名无实,支离破碎,没有有效形成学科整合的合力,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其四,“三生教育”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冲击下,面临升学压力和主干、必修学课的双重挤压,生存空间狭窄,处境尴尬,教学甚至流于形式,课程安排难以落实到位。

2.目前中学“三生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目前,中小学“三生教育”存在诸多误区,突出表现在教学效能不够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偏低,针对性不强。从课堂教学内容来看,重书本知识传授,轻生活、生存技能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重间接经验的传授,轻直接经验的生命感知与体验;重文本学习,轻实践行动。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重预设轻生成;重知识讲解,而忽视学生的内化反思、自我矫正,行为改变;重知识性学习,忽视诊断性学习。从学校“三生教育”的教学组织、实施、管理来看,中学的“三生教育”重课程进课堂,轻教学监管,重课程开设,轻过程性评价,学校活动重形式轻内容,重应试成绩轻能力培养,教师个性化教学缺失,学生创造性学习缺失,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学的有效性存疑。

二、提高中学“三生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中学在“三生教育”的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高学校“三生教育”的有效性势在必行,且大有可为。中学“三生教育”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科整体渗透为关键、根本,以活动、体验、实践等重要手段和形式,提高学校“三生教育”的有效性。

1.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策略是指学校强化、落实对学生“三生教育”必修或选修课的开设,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来提升学校“三生教育”有效性的策略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来学习的,而且是来生活的,他们要在这里获得知识,寻找友谊,学会生活,形成个性。”学校作为“三生教育”的主阵地,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学校应确立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各科渗透教育为辅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学校应当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把“三生教育”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三生教育”课程,真正使“三生教育”內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学校加强对“三生教育”教师的培训,实行集体备课制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过程,以新课程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三生教育”课堂,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强化学生的个体活动、学习体验,在体验中提升生活感悟能力,在实践中提升生存技能,在学习与生活中提升生命价值。

2.学科整合与渗透策略

学科整合与渗透策略是指学校认真地分析、研究中学现有课程设置及学科特点,充分发挥现有课程资源、学科优势,将“三生教育”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实施“三生教育”的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策略途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不仅仅是“三生教育”课程教师的使命,更是所有任课教师共同的使命,“三生教育”不仅是当代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而且是人生的一门大学问,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的人生哲学。学校要认真地分析、研究中学现有课程设置及学科特点,充分发挥现有课程资源、学科优势,将“三生教育”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实施“三生教育”的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学校要根据“三生教育”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及需要,将其分别渗透、融合到思想政治、语文、生物、体育、心理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校本课程等学科教学中去,赋予“三生教育”更加丰富的内涵和生命力。由学校教务处根据“三生教育”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资源、学科设置及学科特点,制定“三生教育”与学科渗透的教学计划书或教学纲要,将“三生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容进行科学的分解,各教研组、备课组加以细分落实,由各学科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及特点分别选取、承担其中一部分内容,确保“三生教育”与学科教学无缝对接,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渗透具体化、可操作化,从而避免“三生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渗透形式化、空心化、重复化和简单化。

3.活动策略

活动策略是指学校以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的感悟、体验,提高“三生教育”有效性的策略途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艺术节、科技节、学生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多种载体开展“三生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亲历中感悟、体验,习得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校可以通过少先队活动仪式、学生退队仪式、学生入团、入党仪式、十八岁成人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主题班会、主题板报评选等各种仪式和社团活动,精心组织设计,力求规范长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激发对生命成长的自豪感,培养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唤起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懂憬。学校通过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环保社、科技社、心理社、健身社、野外生存训练团等社团,指导学生广泛开展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不仅接纳自己的优点,而且能接纳自己的缺点;在生存中不仅关照自己的外部生存世界,更注重关照自己的内部精神世界,用科学、人文、艺术的智慧滋养生命,提升生命的独特价值和生存体验。学生通过活动将直接经验转化为一种生存技能;将人生感悟内化为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生活追求和健康人格,使“三生教育”真正扎根学生心中,将“三生教育”的要求、行为准则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

4.实践策略

实践策略,也被称为行动策略,是指以实践为利器提升学校“三生教育”有效性的策略、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沟壑,需要用实践来把这条鸿沟填满。”这就需要教师把“三生教育”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内延伸至校外,真正让学习与学生的曰常生活、生存、生命无缝对接。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模拟听证、模拟选举、模拟联合国活动、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活动、研究性学习等探究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为学生提供真切的活动情景或场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培养生存技能,丰富生活经验,提升生命價值。

在“三生教育”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大胆解放学生的头脑去思考,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自主学习、活动、体验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为学生提供真切的活动情景或场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情趣,培养生存技能,提高生存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提升生命智慧与价值;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真正为幸福人生奠基。

[参考文献]

[1]罗崇敏.三生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罗崇敏.生命生存生活社会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杜.2018.

猜你喜欢
三生教育有效性策略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大学生“三生教育”的性别差异分析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