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瀚蓝环境学院”为例

2020-10-16 02:54陈海军朱伟业宋宪强石君君江学顶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院环境

徐 颂,陈 忻,曾 飞,陈海军,朱伟业,宋宪强,石君君,江学顶

(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广东 佛山528000;2. 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528000)

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是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转型的重要路径,它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办学模式,与社会建立起紧密联系,从而有效地整合了学校和企业的教育教学资源[1],是对传统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的升级版,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2]。组建产业学院是我校在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新形势下所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主动适应新工科、新业态、新经济的主战场,培养一批服务地方创新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新探索。

我校作为创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单位,定位是立足服务广东发展,密切结合产业需要,围绕着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五大领域建设,为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我校五大领域发展中的重点学科,其对应的环境工程专业具有工程实践性强、治理和管理技术发展快等特点,需要培养具用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因此,在环境科学和工程学科建设中,特别适合采用产业学院发展模式。

1 瀚蓝环境学院的运行与管理模式

1.1 成立瀚蓝环境学院管理机构

2016 年8 月24 日,我校与瀚蓝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瀚蓝环境学院。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环境服务产业的上市公司,业务领域涵盖污水处理、固废处理、自来水供应等。

2016 年9 月双方成立“瀚蓝环境学院”管理委员会,具体管理机构见图1。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与产业学院相关的管理章程、规章制度、实施细则以及工作推进计划。

管理委员会成员由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与合作单位共同派员组成,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管理委员会负责聘任院长、副院长,指导编制产业学院工作规划。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务办负责瀚蓝环境学院日常管理工作。

图1 瀚蓝环境学院管理机构的设置

1.2 配套和完善相关制度

根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产业学院”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瀚蓝环境学院制订了《瀚蓝环境学院管理实施细则》、《瀚蓝环境学院互聘教师管理办法(试行)》、《瀚蓝环境学院联合培养质量督导团及管理办法》等,从制度上保障了瀚蓝环境学院的运行。

1.3 选拔招录学生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的需求,环境工程专业设置“产业班”,直接对接瀚蓝环境学院。“产业班”由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对接企业的资源、条件、管理方法,提升学生教学和就业质量。

另一方面,非产业班的专业学生选拔则采用双向选择的形式,先由瀚蓝股份有限公司来我校进行宣讲,主要介绍公司的现状、发展历程和规划、选人用人标准等,同学们可就关心的问题提问、讨论;对报名参加的学生再由产业学院组织专家按市场需求的数量、要求和具体专业特长进行筛选。

1.4 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

改善双方的人力资源结构是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的目的之一,随着转型工作的推进,应用型师资在地方本科高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更为突出[3]。“瀚蓝环境学院”组建专业建设团队,实施双方互聘互认机制,企业高层兼任产业学院副院长、专业负责人、兼职教授,企业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全程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专业建设、教材开发等,有效解决企业人员在专职与兼职工作上的时间冲突难题,学校专业教师兼职担任企业部门经理、项目开发经理和培训导师,全程参与企业经营管理、项目研发、员工培训等,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提升了专任教师成果转化和实践教学能力。

1.5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瀚蓝环境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校为主、按照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形式与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具有产业功能和教学功能的现代企业,在真实企业环境中学院与企业、教师与工程师联手实施能力素质人才培养的模式[4]。培养过程中,采用以对接企业为主导,联系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废水、废气、固废处理技术纳入教学内容,按照企业营运模式通过实地观察、实地操作等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 瀚蓝环境学院建设成效

2.1 初步建立了瀚蓝环境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从2017 年开始设置瀚蓝环境学院“产业班”专业,直接对接产业学院。“产业班”在“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的需求,考虑人才培养和教育规律的要求,与对接企业业务骨干共同制定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实行“3+1”的教学模式,3 年在我校学习,1 年在“瀚蓝环境学院”学习。

“产业班”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变化是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优化了核心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将《环境工程案例》、《环境工程构筑物设计》等课程放在企业上课,由校内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完成课程的指导、考核和评估。

2.2 学生的实践技能明显提升,就业率大幅提高

学生的实践范围扩大,实践效果明显。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企业涵盖了大气治理、固废处理、污水处理等业务,学生有机会接触最先进的污染治理工艺、运行和管理模式,快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017 年8 月,2014 级环境工程专业13 位学生入驻“瀚蓝环境学院”,“产业班”正式运行,目前已运行3 届。瀚蓝环境学院已接受2014 级、2015 级、2016 级环境工程共358 人次的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活动。有10 位学生成为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的正式员工。

双方联合编写了实训教材,理论与实践对接吻合。目前,瀚蓝环境学院组织双方人员编写了《固废生态循环产业园模式理论与实践》教材,该教材有理论也有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运行情况的实例,已在两届学生中使用,学生十分喜欢。

联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质量大幅提高。目前,在瀚蓝环境学院学习的学生80%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来自企业,十分接地气,指导老师为双方人员,近两年有4 位瀚蓝环境学院的学生获学校优秀毕业论文(设计),4 位学生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了论文。

学生就业率提高。通过一年在瀚蓝环境学院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动手实操能力大大提高,学生就业率达100%。

2.3 共建环保“孵化器”初见成效

通过产业学院的建设,双方合作打造科技创新新平台。瀚蓝环境有限公司提供场地和“瀚蓝环保产业孵化器”平台,双方于2018 年成功孵化了由我校教师担任法人的“佛山环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一方面解决瀚蓝环境有限公司运行过程中碰到的环保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承接社会其他企业的环保技术服务,近两年来承接了环保竣工验收、预环评、场地调查等环保咨询项目,营业额达到100 万元。

2.4 产学研深度合作效果显著,教师的科研服务能力大幅提高

为企业解决环保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瀚蓝环境学院成立后,在科研方面的合作主要采用企业委托项目模式,教师团队带领学生主动承接项目。依托企业项目主要是由企业牵头,根据企业在营运过程中存在的污染治理技术难题,通过科研合同委托形式,对污染治理技术难题进行联合研发。近三年来,产业学院所在企业委托我校进行研发项目8 项,合同金额156 万元。目前,双方合作开发了具有抗水、耐硫、抗重金属的高效低温NH3-SCR 催化剂,针对垃圾焚烧发电尾气具有水蒸气含量高、灰分含量高、重金属含量高的特点具有较好的脱硝效果。通过合作开发的脱硝剂可为企业节约操作成本5 766.4 万元/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0 480 t/年。

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和奖项。与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省、市科技项目3 项。双方共同研发的项目“炉内高分子脱硝技术探究与脱硝高分子药剂研发”于2019 年获佛山市科技先锋奖(科技进步奖)。

2.5 科教融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效果明显

通过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在教师的科研服务能力大幅提高的同时,环境工程的学生参与到技术研发、环保咨询服务中,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建设期,共有25 位学生参与了教师的技术研发工作,10 位学生参与了环保咨询服务工作,有5 位学生申请了实用新型发明专利,4 位学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6 位学生获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3 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1)留在合作企业的学生偏少。从实践情况来看,一方面,瀚蓝环境学院所在企业近几年业务扩展较快,对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的需求较大,但企业选中的学生,学生不愿入岗,而愿意留在企业工作的学生,企业又没看中,导致入职合作企业的学生数量偏少。另一方面,企业花费大量的成本联合培养学生,就业人数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合作企业的积极性下降,为持续联合培养留下了隐患。

解决办法:一方面,学校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就业加强引导,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大宣传企业的发展前景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2)实践环节的安排在沟通上不够畅通。第1 届学生在瀚蓝环境学院学习期间,主要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习岗位,安排的实习岗位有时存在时间过长、工种单一等现象,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实践环节的培养方式双方存在一定的差距,沟通方式上有时会出现不畅通的现象。经双方沟通协商,学生在企业轮岗实习,每个部门的时间不超过2 个月。

(3)学生参与产学研科研项目偏少。由于在瀚蓝环境学院学生大部分时间在生产车间,时间和精力有限,企业依托的项目中,学生的参与率不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不明显。针对上述问题,瀚蓝环境学院拟每周留出一个单位时间,通过课题汇报、座谈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到项目研发上。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学院环境
初等教育学院
装备环境工程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环境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