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究

2020-10-16 02:54邹安全杨佳慧
关键词:佛山专业学位粤港澳

邹安全,杨佳慧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强调大湾区的产业和人才市场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良好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因此,高校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下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十分重要。这不仅表明高校能够有效地增强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实践和创新能力,而且在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模式下,可以根据学生发展需求,灵活地调整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实现高级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双方的需要。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探究大湾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校企合作办学的必要性,结合粤港澳地区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粤港澳地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即校企联合培养不平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不健全、校企监管不严格、双导师制不完善,并针对我校佛山基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成功案例,提出健全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严格的监管体系、完善的双导师制度是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成功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为大湾区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大湾区经济发展[1]。

1 大湾区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必要性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定位与湾区“9+2”城市人才资源数据如表1~2 所示[2]。从表中数据可知,尽管当前大湾区各区域都在出台各种人才政策,但人才分布还是出现较明显的区域差异。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的定位与现实差距较大,人才占比较小,这就要求企业与学校合作,有针对性地为大湾区的发展培养更多专业对口人才。

表1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定位

表2 湾区“9+2”城市人才资源数据

2 大湾区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应用的现状

大湾区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应用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具体内容如下。

2.1 校企联合培养不平衡

在湾区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过程中,没有正确把握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质量的平衡,有的过分强调研究生在企业中的实践,忽视专业教学的理论基础,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储备也严重不足[2],在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结合中存在困难;有的则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忽视理论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均衡发展。

2.2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不健全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大部分高校和企业还没有建立健全完整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还不够成熟,模式种类并不是很多,难以满足各类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制定仍需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无法有针对性地去对口企业进行实践,企业也无法引进对口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研究生人才与企业资源的浪费,无法达到校企联合培养的效果。

2.3 校企监管不严格

大湾区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建立的时间不久,管理体系不是很完善,这也是导致校企联合培养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很多企业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并没有给予研究生专业的实践指导,监管力度放松,没有严格按照联合培养方案对研究生进行培训,高校也没有严格负责研究生实习后续工作的跟进,高校和企业培训依然脱节,研究生无法得到系统的培养,这种管理方式和监督体系不利于企业,更不利于为大湾区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

2.4 双导师制不完善

校企联合培养,要求研究生在高校和企业都有专业的导师指导,但目前在大湾区双导师制并不是很完善。一方面,高校的导师与企业内导师缺乏沟通,高校导师不能及时将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传达给企业导师,企业导师也无法根据学生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另一方面,企业导师可能因工作繁忙等原因,无法接受专业的培训,其培训方式和方法学生一时难以接受,这就会使培训效率大打折扣。

3 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构建

为了提升大湾区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在进一步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的培养现实意义及其对现状的影响因素基础上,以我校佛山基地培养模式为例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体系的关键因素。

3.1 佛山基地培养模式简介

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以下简称佛山基地)是国家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于2015 年11月面向国家和区域新兴产业着力联合打造的可持续和复制推广的政产学研校企协同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开放平台和高校研究生科技成果传播与转化的平台,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高校+中心+示范点”模式运作,为地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培养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培养模式

3.2 佛山基地培养模式成果

目前已有来自中山大学等11 所高校、科达洁能有限公司等40 家产业创新人才培养企业示范点的研究生参与我校在佛山基地示范点的研究生对接企业联合研发人才培养,共有近200 名研究生通过精准对接基地企业示范点参与我校提供的近300 个企业研发人才培养项目。2018 年首届57 名研究生联合培养期间申请发明专利53 件,研究生人均专利成果近2 件,转化专利成果2 件;研究生成立公司2家,其中,朱振武同学创立了“佛山市德显达科技有限公司”和“德显达贸易有限公司”,荣获第五届“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2017-2018 学年度广东省优秀学生(研究生阶段称号)”,学生就业率大大提高,50%以上的毕业生留在佛山服务,平均薪酬高于非基地毕业研究生的23.7%。

3.3 佛山基地培养模式分析

3.3.1 校企联合均衡培养

大湾区高校和企业联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均衡培养。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且学生在校期间在高校导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及时与合作企业对接;企业有针对性地规划学生的专业实践,及时将学生在实习期内的项目成果反馈给高校,使高校和企业资源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发挥最大化作用。这不仅可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也使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走上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实现了学生专业性与职业性的完美结合,为大湾区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3.3.2 健全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佛山基地采取的“高校+中心+示范点”的模式,是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取得成果的重要原因,值得当前大湾区高校与合作企业借鉴和学习。这种新型健全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省教育厅把对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招生计划直接下达到基地企业,由当地政府提供资金,通过第三方运作确保研究生联合培养成效,它高效地利用了大湾区企业和高校的资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对口平台[3]。

3.3.3 严格的监管体系

首先,可以通过企业与高校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合同,互相督促双方完成各自的培养任务[4];其次,政府制定完善的监管体系,监督企业和高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大湾区经济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巨大,必须实施严格的监管体系,才能保证高校优秀毕业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才能促进大湾区产业更好发展。

3.3.4 完善的双导师制度

选择大湾区有影响力、专业性强的企业进行合作,高校导师和校外导师要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合作,实现校内科研成果与企业技术研发项目强强联合。企业导师进行专业培训,认真学习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的培养目标,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5]。企业导师是学生的第二导师,作用不容小觑,在学生实习期间负责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也是企业导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完善的双导师制度对大湾区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尤为重要[6]。

4 结语

粤港澳经济大湾区高等教育主管部门要努力实现把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打造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球最大影响力的、国际顶尖的科技与创新企业和研究开发中心这一战略目标,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为此,粤港澳经济大湾区的高等教育主管部门迫切需要加强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与创新型相关专业人才的校企联合培养形成更有力的教学质量保障和有力支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完善和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校企联合三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加深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更多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佛山专业学位粤港澳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佛山瑞光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