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0-10-28 07:03郝静雯
经济视野 2020年14期
关键词:比重现代农业河北省

文| 郝静雯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河北省要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就要依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河北省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从2011-2018年河北省农业数据来看,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为确保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表1:2011-2018年河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构成情况表

从农业经济总量和构成来看,河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07.00亿元,与2011年相比,年均增长3.22%。农林牧渔业的结构中,农业比重最高,其次是牧业,林业、渔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很低。2011-2018年,农业、牧业所占比重虽有小幅波动,但与2011年相比分别下降0.30和4.19个百分点。林业、渔业和服务业的比重略有上升,但比重仍然偏低。

从主要农产品产量来看,河北省粮食总产量不断增加,蔬菜、畜牧、果品三大优势特色产业产品产量地位凸显。201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3700.90万吨,蔬菜总产量5154.50万吨,水果产量1348.00万吨,肉类总产量466.70万吨,生牛奶产量384.81万吨,禽蛋产量377.97万吨,分别位居全国第5位、第4位、第7位、第5位、第3位和第3位。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10.64%、14.34%,-1.24%、10.10%、0.83%和10.22%。

农业水利化、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8年全省耕地面积6523.55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4495.13千公顷。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自2012年起逐年提高,2018年达到68.9%。2018年全省机耕、机播和机收面积比重,分别为61.27%、82.51 %和71.06%,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3.14、4.57和26.18个百分点。

图1 2011-2018年河北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情况

农业产业化发展稳步向前,2018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6737.40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65.9%,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41.63%和5.9个百分点。到2018年底,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经营组织个数2552个,龙头企业(集团)2297个,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长61.93%、75.75%。此外,2018年末全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11.75万家,家庭农场3.7万家,分别比2017年底增长1.3%、24%,合作社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位;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7.1万家,同比增长4.4%。

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产能压力不断增大。2018年河北省耕地面积6524千公顷,总人口7556万人,农村人口5829万人,按总人口计算的人均耕地面积1.29亩,按农村人口计算的人均占有耕地1.68亩,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6亩和1.91亩。2018年河北省粮食产量3701万吨,粮食播种面积6539千公顷,分别位居全国第五位和第六位。全省粮食单产5.66吨/公顷,人均粮食产量491公斤,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其它粮食主产区相比,河北的粮食单产、人均单产差距明显:与江苏省相比,两省粮食产量相当河北略高,每公顷粮食产量相差1.02吨;与辽宁省相比,河北粮食产量是辽宁的1.7倍,每公顷粮食产量相差0.63吨;河北省人均粮食产量仅为到黑龙江的25%,河南的71%。

表2:2018年河北省与部分省份的比较

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亟待调整优化。河北省的农业、林业、渔业比重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结构优势在于与牧业比重处于领先地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周边及沿海发达省份。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林业、渔业比重过低,不仅低于发达省份和一些周边省份,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河北省林业、渔业比重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8%和34%,特别是渔业,河北作为沿海省份,其渔业比重远低于其他沿海发达省份。

表3:2018年河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的横向比较 单位:%

3.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水利化、机械化水平低。河北省高标准农田比重低,大量中低产田需要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足,抗灾防灾减灾能力较薄弱。2018年末,全省节水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为55.16%,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为80.04%。2018年全省旱涝保收面积3597.78千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为43.89%,与“十三五”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0%的目标相比较,相差16.11个百分点。2018年全省机耕、机种、机收的比重分别为61.27%、82.51%、71.06%,与“十三五”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的目标相比较,机耕、机收比重分别相差18.73个百分点和8.94个百分点。

4.农业信息化水平不高。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大数据建设不足,农业数据中心的技术支撑体系有待优化。农业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农业信息化管理不规范。针对农民的信息化专业技能培训不多。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缺少农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服务缺少专职人员、基层信息化服务人员技能有待提高。缺少政策、资金支持以及技术人才的投入。

加快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

1.多措并举,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完善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确保全省粮食产量保持在670亿斤以上。增加资金整合,创新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农村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实施力度,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规范引导土地流转。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品牌农业。依托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2.利用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主导产业优势,增加市场紧缺和适销对路产品生产,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建立健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快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

3.加快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水利化、机械化水平。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的投入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资金、物力、人力等支持。重点建成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种养设施、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大力提升设施农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生产效益。推动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完善社会化服务,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4.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河北省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培育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手段的新型流通业态,实现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

猜你喜欢
比重现代农业河北省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现代农业
河北省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