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管控刍议

2020-10-28 07:03魏春莲
经济视野 2020年14期
关键词:管控融资国有企业

文| 魏春莲

背景介绍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国计民生影响重大。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抢占有利地位,推动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少国有企业都选择了并购这一途径,力图通过投资行为与融资行为的有效结合,提升其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优势。然而国有企业的并购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财务等风险,对国有企业的顺利并购造成阻碍。尤其是财务风险,直接影响到其国有企业并购前后的业绩,因此要高度重视,只有加强国有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管控,才能真正实现1+1>2的效果。

国有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表现

国有企业并购前的价值评估风险

企业并购活动开展的前提是对企业进行估值,通过科学准确的价值评估才能确保并购成交价格的合理。当企业价值评估过高,国有企业的预期收益也会随之过高,当评估价值不够合理,就会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实际收益,增加融资成本和财务负担。

然而在国有企业并购前的估值阶段,由于对并购目标认识不清,加上价值评估中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财务信息的偏差,势必会影响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加之一些国有企业为了顺利完成,会故意隐瞒财务信息,促使企业实际资产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过大,让并购价格远远高于预期,给并购方带来严重的财务压力。同时进行资产价值评估的方法过于单一,无法对国有企业的综合资产进行全面、准确评估,也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国有企业并购中的资金管理风险

国有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资金活动,无论是融资活动还是支付活动都可能出现财务风险。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的并购需要非常大的资金量,为此许多国有企业都需要通过融资的方式来确保并购活动的顺利完成。但从实际看国有企业的融资也存在许多问题,包括: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国有企业盲目扩张,并购规模扩大等。在进行并购融资时,大部分国有企业往往会按照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股票和债券发行的顺序来进行融资,这样较为单一的融资渠道会大大增加国有企业的融资难度,使得融资风险相对集中,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就会导致并购失败或产生违约风险。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对自身认识不清,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会选择投资并购以扩大企业规模,但这种盲目投资并购的行为,远远超过自身融资和偿债能力,也会引发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

同时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受到支付方式的影响,无论选择现金支付还是抵债支付等方式都会出现一定的影响,进而产生风险。很多企业为了提高并购成功率,会选择现金支付方式,但这对企业现金流量和融资能力要求过高,如果出现企业内部资金紧张、流通不畅的问题,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中国航油股份有限公司在石油期权和期货投机中,由于决策判断的失误,导致企业损失超过5亿美元,最终并购失败,走向破产,就是最好的例证。

国有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风险

国有企业并购并不是支付结束就全面完成,还需要构建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以便更好的通过财务整合来确保双方企业的协同管理。然从实际情况看,还是存在财务风险,尽管制度上统一了,但是不同的财务部门,因为企业文化、工作人员素质等方面的不同,会影响财务工作的有效衔接,出现债务处理不到位、投资回报慢、资金流动性不高等风险,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国有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管控的具体策略

国有企业并购前期财务风险的管控

通过对国有企业并购前价值评估风险出现因素的全面综合分析,不难看出最主要是因为价值评估调查人员工作没有做到位。为此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并与调查人员的结果准确程度挂钩,以此作为奖惩依据。通过对调查结果与真实情况严重不符的进行问责,以此来约束调查人员的行为。

同时国有企业内部还应成立专业的评估小组,与中介机构同时开展评估工作,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科学、准确,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有效讨论,避免因评估人员的主观失误,导致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情况的出现。

为了避免有的企业对自身财务情况的隐瞒,在进行价值评估时要深入调查备选并购企业的现状概况、历史情况、主营业务、财务指标、负债情况等,在充分发挥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交易中的主导作用,让并购双方都不能处于主动状态的交易活动不利于互相了解真实情况,更利于后期财务组织管理制度的整合与有效实施,弱化财务风险对国有企业并购活动的影响。当然为了确保价值评估的准确,还要应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加快资产基础法与收益法的结合,对并购企业双方的经营状况、收入状况以及未来收益等进行科学评估,也是管控国有企业并购前期价值评估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国有企业并购中期财务风险的管控

通过对国有企业并购中资金管理活动的研究发现,融资与支付是导致财务风险出现的两大主因,为此在管控财务风险时,也应当从这两方面入手。

首先,要明确国有企业的融资方式各自的利弊,再结合对自身资本结构情况的准确分析,以及并购后资本结构可能出现的变化的准确预测来选择最佳的融资方式。整体来说,国有企业在并购中的融资方式,以债权、股权+自由资金的混合融资方式最佳,能确保国有企业完成并购后资本结构最优化,将融资成本降到最低。当然关于国有企业债券融资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关注国有企业的股权集中控制程度,结合实际情况完成控制权的分散比例和股权出让限额,还需充分考虑市场情况、行业情况、企业经营状况、利润情况、财务状况等可能出现的资金需求,利用金融工具降低利率变动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将财务杠杆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次,由于国有企业并购支付方式多种多样,也为采用混合支付方式的可能提供了保障。需要国有企业全面动态掌握自身的现金流量情况,并对支付方式所产生的成本和风险进行科学评估,以此为依据来定制支付占比最合理的混合支付方式,部分使用现金支付,部分使用收购债务支付,这打破了原有单一的支付方式,有利于避免财务风险相对集中的问题,促使国有企业并购后利润最大化。

国有企业并购后期财务风险的管控

通过各种国有企业并购实例可以发现,加强并购后期财务制度与管理机制的风险管控至关重要。

国有企业并购双方应根据统一的财务目标来制定财务制度与管理机制,只有当财务目标统一时,才能加快预算管理制度、采购制度、销售管理制度、财务报表编制管理制度、现金流量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更利于并购后企业的规范管理。同时为了减少国有企业并购后财务实施所引发的风险,需要对并购双方的负债进行整合。

通过对债务金额、债务偿还时间的调查整理,能够让企业综合考虑,对融资、资金调拨等进行调整,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和战略目标不会受到负债影响,从而降低债务问题导致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

国有企业并购后,双方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都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衔接以及有序开展的重要参与者,为了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在企业并购后期开展企业文化整合活动。可以保留原有企业的文化优质部分,求同存异,互相弥补,形成让员工认可且具有归属感的全新企业文化,这样更能增加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加快融入全新集体的速度,加快彼此间的感情交流与沟通,增强新集体的凝聚力,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避免对企业的经营效率产生不良影响。

结语

影响国有企业并购的风险众多,通过国有企业并购前期、并购中期和并购后期财务风险的管控能最大化降低财务风险的出现,为国有企业并购的顺利完成保驾护航,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管控融资国有企业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融资
融资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7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