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当有“上巳之欢”

2020-11-03 13:38范吉明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11期

范吉明

摘要:语文当“用”,但不应止于“用”!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向美而行,止到至善。唯“向美而行”,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在心中树立一把“美”的标尺,才会主动地、心情欢愉地用这把“美”的标尺去咀嚼、推敲“语言文字”,才会情投意合地让自己的“语言文字”去向这把“美”的标尺靠拢。

关键词:语文之美;上巳之欢;语用;向美而行

3月26日,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里。早在上古时代“上巳节”就已经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春和景明,惠风和畅,人们走出家门,集于水边,举行清除不祥的祓除仪式。后来,“上巳节”几乎成了宴饮春风、鸟语飞歌、曲水流觞等种种赏心乐事的代名词。历史上著名的兰亭修禊和红桥修禊都在此日。“上巳节”这三个字蕴含的是春风雅韵,承载的是人们欢愉振奋的情绪和吉祥如意的心愿。我更乐意把这些称作是“上巳之欢”!

许是沾了“上巳”之春韵乐怀,就在这一天,我分别与“会心两友”相逢:老友——23年前撰写的一副嵌名新婚联;新友——福建省小学语文名师卢永霞的新作《审美:语文教学之本质》。

与“会心两友”相逢不禁使我想起当下的语文教学似乎已经没有了“上巳之欢”!

语文课学什么,学了语文又可以做什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对此权威话语,永霞老师“不以为然”,她认为“当语言文字作为交流的工具时,一个处在母语环境中的人,即使不上语文课,也能‘初步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好一个“不以为然”!我是深深认同永霞老师的观点的。君不见,围绕着“运用”,我们的阅读课总是“深负使命”地在向“有用”靠拢——会答题、会考试。而学习阅读似乎就只剩下“读题目——筛信息——取答案”,殊不知这样的阅读课也渐渐变得无味、无趣。而习作课呢?大部分学生上了习作课后,在没有任何外在强制要求的情况下,有几人会乐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或是主动运用文字进行自我交流沟通呢?

毫无疑问,语文当“用”,但不应止于“用”!

一味地强调“用”,所带来的语文现实的功利性会无情地遮蔽语言文字本身的美感,会钝化学生对美的认知。有多少课,学生直面的是被肢解了的课文,是和鲜活文本对立的僵化的答题套路。没有了阅读的真情实感,没有了阅读的独特体验,缺失了对美的探寻的历程,学生发现“美”的“天眼”就会在不知不觉间被蒙上纱布。如何让与语文课结缘的师生拥有那份令人神往的“上巳之欢”?让我们继续读读永霞老师在《审美:语文教学之本质》一文中的这段话,或许我们可以探寻到路径。永霞老师认为语文课应当是教人审美的,“审美的对象当然主要是言语作品,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提升,学生能够领会并享受文字之美(音、形、义)、内容之美(自然风光、社会人情、艺术情致)、形式之美(节奏、结构、修辞等),从而吸收古今中外文明的精髓,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养,外显于言行举止,成为一个更加美好优雅的人。”

是啊!审美!审美!对于永霞老师的主张,我“深以为然”!

现在,我想请出那位“老友”——23年前撰写的一副嵌名新婚联,尝试着与大家分享我在学习语文道路上的“上巳之欢”!

莫道荣华,待明日气清天朗,旺运能如晓日腾云起;

且迎淑气,看今宵花好月圆,珍情恰似红梅傲雪开。

这就是当年的那副对联。3月26日上午我在微信上与它阔别重逢,并收到这样一条信息:“吉明,感谢你在我跟荣旺婚礼的时候赠送给我们这副嵌名婚联。这么多年啦,一直保存下来舍不得挂。今天去找东西特别把它找出来,挂起来。你也一起来欣赏欣赏哦!等什么时候拿去重新再裱过的时候再拿来挂到我这房子这边来,顿觉蓬荜生辉。再次感谢!”

坦诚地说,这属于我早期的“语文作业”,不敢谈水平,但祝福是真!尤其是因为语文之美所带给我的“上巳之欢”依然温存——

首先,乐于送上我的祝福,用“语文”的话说就是乐于参与到沟通交流之中。

新娘淑珍是我的同学,亦是我同事。昔日同窗,她敏于学,好于问,善于思,成绩优异,早已令人羡慕,如今同事,又是同一学科。她的课即便是讲评一张试卷,亦能让全班学生“群情激昂”,并乐于参与、订正,教学成绩自然是在全学区遥遥领先,这更是让我佩服不已。新郎荣旺是我的学长,亦是同事,他虽是一位数学教师,但是在语文、音乐、体育等领域自是一把好手。初到学校,在教学中我得益于他的真诚指引。课余,他在锄地、种菜、炒菜等方面更是让只会擅长泡面的我见了叹为观止。在那段艰苦的村校生活中,我得到他的帮助与分享最多,以至于多年后,每逢就餐,闻到的仿佛还是他烧的菜香。因此,在这一对新人新婚的特殊“语境”里,我自然是乐于参与沟通交流,乐于送上我的祝福。

其次,乐于选择撰写“嵌名婚联”用来祝福,用“语文”的话说就是乐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送上祝福的方式更应该要与其他学科教师有所不同,不能总是“恭喜恭喜”“百年好合”“早生贵子”一类的套话。在语文课上,我们常会对学生说:“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你的作文就不可能没话说!”“学习写作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表达!”在教学论文中我们也常会写“语文就是生活!”“要树立大语文观!”然而,我们往往是在课堂里要求学生做得多,在生活中自己運用语文的机会少,或者说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忘记了自己是一位“语文人”,“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只不过是在我们的论文里频频出现的“好词好句”罢了。我想所以为同事、朋友撰写一副“嵌名婚联”应该就是为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做一个表率吧!

再次,乐于享受发表的快乐。

至今我仍然能想到那个冬夜,在那个不大的房间里,我用数个小时,先是字斟句酌完成我生平为别人撰写的第一副“嵌名婚联”。然后,我又乘着兴致,在洒金红宣上,第一次濡墨挥毫书写自己撰写的对联。更令我激动的是,我这副两个“第一”的作品能够挂在一对新人的新房之中。新郎新娘说要感谢我,其实说感谢的应该是我,因为一对新人的包容,拙作才可以在喜庆的日子里被人投以温馨的一瞥,用语文的话说就是享受着发表的快乐!

最后,乐于享受被欢迎的快乐,用语文的话说就是习作得到共鸣的快乐。

荣旺与淑珍的爱情是“有故事”的。以世俗之眼,他们的结合不被看好,但我却真心祝福。荣旺是农民的儿子,善良、朴实、坚韧。在上联之中,我把对他的肯定与祝福写到了“气清天朗”和“晓日腾云起”之中。而淑珍属才女一枚,有才气亦有傲骨,她非常清醒自己所选择的路。志于道,坚于择,必将携其手,同其心。所以我要将这些写入“恰似红梅傲雪开”之中。丁丑年(1997年)冬撰联以贺荣旺、淑珍喜结良缘的婚联能够被完好地保存到现在,与其说是对拙作的认同与共鸣,不如说是当年的一对新人对所爱的坚守,对所择的坚贞,对所秉的坚持。如今他们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就是对当年的选择和努力最好的注脚!

以上“四乐”我认为便是“语文之美”的一部分,也算是我的语文“上巳之欢”吧!正是对于“语文之美”的不离不弃,我在语文的道路上也不断地享受着那份“上巳之欢”。

与共和国年龄相仿,所行路远,所秉志坚,看腾墨万蛟,齐歌盛世歌悠梦;

铺浣花笺襟抱同怀,尤爱流觞,尤钟曲水,喜迎春五犬,不逐青蚨逐白鹅。

2019年1月,在己亥新春到来之际,建瓯市书法协会举办了“五犬迎春书法展”,五犬者,建瓯文化界五位前辈也,他们生肖属犬,诞生于解放战争的炮火声中,成长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之下,经历数十年社会历练,见证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时过境迁,人世沧桑,五犬已年逾古稀,鬓发苍苍,所不变者,乃其对祖国、对家乡之热爱及对书法艺术的拳拳之心……与20多年前撰写那副婚联一样,作为一名“语文人”,我依然选择了洒金红宣纸,依然带着愉悦的心情濡墨挥毫写下了这一副“庆贺联”……

20年后的这一次,我又一次享受到了语文的“上巳之欢”!

语文当“用”,但不应止于“用”!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向美而行,止到至善。唯“向美而行”,我们才会心甘情愿地在心中树立一把“美”的标尺,才会主动地、心情欢愉地用这把“美”的标尺去咀嚼推敲“语言文字”,才会情投意合地让自己的“语言文字”去向这把“美”的标尺靠拢。当“美的天眼”逐渐被打开,“美的心灵”也渐次敏感起来,然后才会有在生活中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激情。这样的做法看似玄乎、無用,实则有用、大用。

“向美而行,止到至善”,一颗“向美”的心灵在寻美的道途上渐渐苏醒、湿润……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您发出的不仅仅将是短信——

戊戌大吉,唱响春歌春吐绿;

日月共明,放心梦想梦添香。

在全国人民齐心抗“疫”的时刻,当你偶遇这样的新闻——

彭银华医生走了。因感染新冠肺炎,2020年2月20日21时50分,他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去世,年仅29岁。2月21日,在他所供职的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一间会议室里,同事们捧着菊花向这位以身殉职的年轻医生告别。他还没来得及使用的结婚纪念照被投射在幕布上,成了遗照。

“吃了你的喜糖,却没能参加你的婚礼。”一位同事在旁边的笔记本上留言,“心里一直在想你会好起来,却没想到……”

只要你有一颗温暖的心,在没有任何人对你布置语文作业的情况下,你发出的不仅仅是“仰天一叹”,因为这时你的笔还会不由自主地写下你心中想说的话——

忍看一笺婚帖红,热血尚温,难成蝶舞,却成萤舞;

怎堪万树樱花白,山盟犹在,误了佳期,遂了花期。

当然,在生活中当你遇到挫折和迷惘时,当你在叩问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行、向何而去时,你可能还会在一个春日这样表达——

定风波·青溪

难舍幽林野草家,爱听竹露唤新芽。四面青山殷勤语,应去。浅沟深壑向天涯。

淘尽狂沙千尺浪,何往?一番心事寄云霞。明月多情劳问讯,春尽!化成丝雨伴飞花。

永霞老师说得好:“在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今天,尤其应该树立语文教学的审美意识,以审美的视角观照语文教学,挖掘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审美因子,引导学生对语文之美进行感知、体验和评价,在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同时,能够体会美的精神和意义,初步形成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提高审美情趣并逐步培养起完美的人格。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是啊,向美而行吧!为了那份久违了的“上巳之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你还在等什么?

(责任编辑:吴延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