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56所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科研竞争力分析
——基于CNKI数据库

2020-11-06 09:10王小许蔡文伯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创新力百分比发文

黄 梅,王小许,蔡文伯

(1.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思政部,安徽 六安 237000;2.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1],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2019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名单。第一批“双高计划”建设高校共56所,与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相呼应,高职院校的“双高计划”勾勒出高职学校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2年,列入计划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在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到2035年,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政策举措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这些重要的观点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和责任,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将更加密切,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

为深入了解我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科研竞争力现状,我们利用CNKI数据库对立项建设学校的科研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从东中西区域、省(市、区)、学校三个层面进行数据分析,以期对我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科研竞争力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1.1 研究对象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于2019年12月发布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名单,“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共56所,本研究以这56所学校为研究对象。为方便研究,按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进行划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等11个省(市),33所学校;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等8个省,9所学校;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等10个省(市、区),14所学校(见表1)。

1.2 数据分析

CNKI数据库每日更新,内容丰富,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个学科领域,收录了1994年以来中国出版发行的5300种学术期刊全文,是全世界最大的中文期刊文献全文数据库,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机构的科研竞争力。

本研究主要采用CNKI数据库提供的评价指标,按“单位”对全国56所学校的科研数据进行检索,查询范围为学术期刊库,剔除会议综述、报纸、硕博论文和有关国外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2019年11月30日,并运用分析软件SPSS21.0,对56所学校的科研竞争力进行统计和分析。

表1 各区域对应省(市、区)和高职学校一览表

2 高职学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学者邱均平构建的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和科研发展力四个一级指标[3],学者刘勇从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科研合作力五个方面构建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4]。国内学者对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的研究较少,学者宿莉从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三个方面构建高职学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进行分析[5],佟倩从科研生产力和科研影响力两个方面构建高职学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宁波市的5所高职院校进行评价分析[6]。从目前研究来看,国内学者比较关注本科院校的科研竞争力分析,高职院校的科研竞争力研究比较单薄,不成体系,除了石伟平对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学校科研竞争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外[7],其他学者多是以某个学校为研究对象进行高职学校科研竞争力分析。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法、比较分析法,主要利用CNKI数据库,对56所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科研竞争力进行评价,旨在揭示我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科研现状、特点及水平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研究借鉴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结合高等职业学校的特点,构建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科研竞争力评价体系。本研究将科研竞争力分为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发展力和科研创新力四个维度。科研生产力主要考察学校的科研产出,主要由三个指标来衡量,即最高发文数量、最低发文数量、平均发文数量。科研影响力考察学校科研的学术影响,由论文引用百分比、篇均被引次数、论文被引频次/校三个指标来衡量。科研发展力考察学校未来发展产生更多优秀成果的趋势和可能性,由高被引论文数/校、高被引论文百分比、被引次数10次以上的论文百分比三个指标来衡量。科研创新力由专利数、成果数、国家基金数三个指标来衡量(见图1)。

3 我国56所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科研竞争力分析

3.1 科研生产力分析

通过CNKI数据库,我们对56所学校自建校以来的论文发表数量进行了检索。整体上,东部地区科研生产力明显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全国高职学校最高发文量为12717篇,最低发文量为96篇,平均发文量为3527篇。全国最高发文量学校和最低发文量学校均在东部地区,中部、西部地区科研生产力相当,西部地区最高发文量略高于中部地区,中、西地区平均发文量均低于全国水平(见图1)。

图1 高职学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图2 全国排名前10省(市)高职学校科研生产力情况

为深入探索各省(市、区)和学校的科研生产力情况,分区域、省市、学校对数据进行了纵横分析和比较。东部地区,平均发文数量最高的三个省份分别是广东省、浙江省和江苏省,这三个省的发文总量分别占东部地区发文总量的26.61%、21.24%、24.76%,合计达到东部地区高校发文总量的72.61%,说明这三个省的科研生产力很强;中部地区,平均发文数量最高的前三省份分别是河南省、湖南省和湖北省,这三个省的发文总量分别占中部地区发文总量的19.44%、28.76%、12.18%,合计发文总量达到了中部地区的60.38%;西部地区,平均发文数量最高的前三省份分别是陕西省、云南省和重庆市,这三个省市的发文总量分别占西部地区发文总量的42.88%、9.16%、15.48%,合计发文总量达到了西部地区的67.52%;从全国看,广东省、河南省、陕西省、浙江省、江苏省、云南省、湖南省、重庆市、湖北省、辽宁省平均发文量排在全国前10(见图2)。上海市、天津市、海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8个省(市、区)平均发文量偏低,在665—1855之间。全国最高发文量前10的学校分别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12717)、金华职业技术学院(902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7245)、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6404)、无锡职业技术学院(5848)、杨凌职业技术学院(5653)、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5616)、顺德职业技术学院(4980)、江苏经贸职业学院(4903)、常州信息职业学院(4897)。总体上,入围发文量前10的学校中5个为A档,4个为B档,1个为C档建设单位。全国最高发文量后10的学校,大多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也有在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

表2 各区域高职学校科研生产力情况

3.2 科研影响力分析

总体上,我国特色高水平学校科研影响力弱,ESI数据库中除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外,无其它高职学校的论文收录数据。全国56所学校,论文引用百分比为66.40%,篇均被引频次均较低,全国平均值仅为3.11。通过CNKI数据库,发现中、东、西部地区科研影响力不均衡,东部地区相对较强,篇均被引频次、总被引频次、被引频次/校均高于全国水平,篇均被引频次为3.38,论文引用百分比为68.59%,被引频次/校为12570次,总被引频次为414816次。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科研影响力水平相当,西部地区论文引用百分比、被引频次/校略高于中部地区(见表3)。广东省、浙江省、天津市、河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河北省、云南省、陕西省科研影响力排在全国前10(见表4),上海市、吉林省、甘肃省、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山西省、江西省、安徽省论文引用百分比低于60%,篇均被引频次在1.38~2.56之间,科研影响力较弱,有待进一步提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科研影响力排在全国前10(见表5)。56所学校中,论文引用百分比除有一所学校数值为47.22%外,其余均在50%以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论文引用百分比最高,达84.93%。56所学校中,共有11所学校的篇均被引频次在2以下,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滨州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篇均被引频次在4以上,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篇均被引频次最高,达5.58。

表3 各区域高职学校科研影响力情况

表4 全国排名前10省(市)高职学校科研影响力情况

表5 全国排名前10所高职学校科研影响力情况

3.3 科研发展力分析

科研发展力考察学校未来发展产生更多优秀成果的趋势和可能性,由高被引论文数/校、高被引论文百分比、被引次数10次以上的论文百分比三个指标来衡量。整体上,全国56所学校科研发展力水平低,高被引论文百分比均值仅为1.27%,高被引论文数/校为45篇,被引次数10次以上的论文引用百分比为8.29%。结合东中西部地区平均发文量来分析,东部地区科研发展力明显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被引次数10次以上的论文引用百分比为9.51%,高被引论文百分比为1.56%,高被引论文数/校为58篇,中部和西部地区高被引论文百分比和被引次数10次以上的论文引用百分比分值均较低,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被引论文百分比值未达到1(见图3)。广东省、浙江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河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陕西省、河南省、江苏省10省(市、区)科研发展力较为突出(见表6)。广东省高被引论文数/校为147,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被引论文百分比为2.25%,说明广东省高职学校科研发展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湖南省、云南省科研生产力虽然强于北京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但在高被引论文数量指标方面却不及北京市和新疆,说明这两个省的科研竞争力发展不够均衡。整体上,29个省(市、区)高被引论文百分比都偏低,仅有广东省、浙江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河北省的高被引论文百分比在1以上,海南省、上海市、福建省、黑龙江省、贵州省、吉林省、四川省高被引论文百分比在0.16%~0.49%之间,科研发展力弱。

图3 各区域高职学校科研发展力情况

表6 全国排名前10省(市)高职学校科研发展力情况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滨州职业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发展力排在全国前10(见表7)。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高被引论文数/校、高被引论文百分比两项指标均排在全国榜首。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被引次数10次以上的论文百分比达16.16,位于全国第一。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论文引用百分比虽然分别为71.02%、69.85%和69.07%,但高被引论文百分比为1.63%、0.61%和1.63%,说明科研发展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表7 全国排名前10所高职学校科研发展力情况

3.4 科研创新力分析

通过对科研创新力三项指标进行统计,总体上,东部地区学校科研创新力在专利数、成果数、国家级基金数总量和均值上均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见表8)。从全国看,广东省、河南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陕西省、河北省、重庆市、云南省、四川省的科研创新能力排在全国前10,特别是广东省、河南省、浙江省科研创新力优势明显,广东省科研创新力发展比较全面,专利数、成果数、国家基金数均在全国前三之列(见图4)。黑龙江省、天津市高职学校科研创新力指标发展不均衡,比如,天津市专利数、成果数分列全国前5和前6,但国家基金数排名为全国第27位。

表8 各区域高职学校科研创新力情况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学校科研创新力排在全国前10(见表9)。56所学校科研创新力发展严重不均衡,各校专利数差距大,最高是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557个,最少3个;成果数普遍不高,最高是滨州职业学院,145个,最少0个,有14个学校的成果数为0;国家科研基金数量最高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765项,最低为7项。有些学校科研创新力指标发展有明显的短板,比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成果数为28,国家基金数为405,但专利数仅为121。除此之外,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也存在创新力指标方面有明显短板的现象。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特色高水平学校创新力不够,各省各校差异大,标志性成果不够,特别是在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方面,成果转化不够,专利数、国家基金数远远大于成果数,中西部与东部的发展差距大。

图4 全国排名前10省(市)高职学校科研创新力情况

表9 全国排名前10所高职学校科研创新力情况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1) 东部地区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科研竞争力水平整体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学校在四项评价指标中均位居前列,西部地区在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方面强于中部地区。

2) 广东省、浙江省、河南省、陕西省高职学校科研竞争力水平高且发展较均衡,其他省份学校发展总体上不够均衡。比如,重庆市在科研影响力和科研发展力方面发展不够,云南省在科研发展力,江苏省在科研影响力,山东省、河北省需在科研生产力方面加强。

3) 整体上科研竞争力水平不够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其科研竞争力水平不仅遥遥领先于同类国内特色高水平高职建设学校,其科研影响力也高于同省的部分本科院校,根据ESI数据库,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2019年(检索时间为2020年1月3日),被web of science收录论文数为1325篇,论文影响力为0.60,被引频次为6526次,论文被引百分比为46.64%。但我国56所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整体科研水平低,大多数学校不能代表世界水平,与“能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4.2 建议

职业教育科研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职业教育科研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科研,职业教育科研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的重要表现[8]。因此,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其科研要更注重实践技能、新技术的推广、成果转化和运用。因此,建议:

4.2.1 建立科学的职业院校科研评价体系

职业院校的科研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不能重“学术”轻“技术”,要与企业共同开展科技研发,重视研究成果的转化;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通过横向课题研究,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并做好技术推广、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的工作;要建立数据平台及时对社会公布职业院校科研服务企业到账经费、横向课题技术服务等准确数据;教学管理部门要改革教师业绩评价体系,激励教师发挥一技之长,服务社会和企业。

4.2.2 转变观念重视科研工作

根据《2018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8年共有53所高职院校科技总经费在1000万元以上,这其中仅有20所学校入选首批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经费位列全国前三。共有357所高职高专院校2018年度科技经费在100万元以上,占比38%。有659所学校人均经费不足1万元,占比70%[9]。由此可见,部分高职院校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充足的科研经费是取得优秀科研成果的物质基础,特色高水平大学肩负着“一带一路”技术创新和输出等重大国家战略任务的实施,各学校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4.2.3 重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培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二十条》中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2]。各校要多方招揽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等技术技能大师到学校任教,打造人才培养高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力量雄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珠江学者5人,海外高层次人才25人,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10],其科研竞争力在全国高职院校首屈一指与其强大的人才支撑是息息相关的。

4.2.4 各区域学校发展要均衡

2010年国家启动了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东强西弱’局面需要改变,要补齐中西部高等教育短板。因此,中西部地区高校要紧密结合自身优势,注重内部深化改革,借助政策东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11]。中西部地区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科研竞争力优势比较突出,有些指标在全国排在前列,他们办学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猜你喜欢
创新力百分比发文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大陆:以创新力引领技术变革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创新力不足导致国产手机再遇寒冬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
2009最具创新力公司TOP30
公共艺术与百分比艺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