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本科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及建设路径研究

2020-11-06 09:10王海英张永前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运动队安徽省

王海英,张永前

(皖西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健美操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起源于传统的有氧健身操,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健、力、美为特征,融体操、音乐、舞蹈、健身、娱乐等多种元素为一体一项体育运动[1](P2)。自20世纪 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因其独特的健身功能和艺术魅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最先在高校得到了开展和普及,随后各大高校陆续组建了健美操运动队[2]。从历年全国高水平赛事参赛情况来看,安徽省参加健美操比赛的高校较少,与成绩较好的省市相比,总体上还存在很大差距。学校对运动队的重视程度不足,资金不足无法满足运动队需求,场地设施不足或数量上满足但质量上却不达标。教练员参与培训的次数较少,运动员参加比赛次数少、级别低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安徽省高校健美操队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参加2019年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健美操比赛的16所本科高校的主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旨在促进安徽省高校健美操队的建设,提高安徽省健美操运动水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本科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及建设路径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皖西学院图书馆查阅期刊数据库,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体育类文献及体育理论书籍,并认真、仔细地阅读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设计,根据研究需要设计《安徽省本科高校健美操运动队教练员调查问卷》和《安徽省本科高校健美操运动队运动员调查问卷》,请相关专家对问卷进行讨论和修改,直到符合研究的要求,并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向参加2019年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健美操比赛的16所本科高校的主教练员和运动发放问卷,发放教练员问卷16份,回收16份,回收率100%,有效份数16,有效率100%;发放运动员问卷125份,回收125份,回收率100%,有效份数107,有效率为85.6%。

1.2.3 访谈法

通过对参加2019年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健美操比赛的16所本科高校的领队、部分教练员和学生进行访谈,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1.2.4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徽省本科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分析

2.1.1 运动队建设基本情况与分析

健美操运动队在培养大学生兴趣,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培养了大量的健美操专业人才。运动队的建设对健美操运动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安徽省共有40所本科高校,21所成立了健美操运动队,所占百分比为52.5%,13所开设了体育专业,并且都建有健美操运动队,建队百分比为100%。27所没有开设体育专业的高校中有8所建有健美操运动队,建队百分比为29.63%。可见,超半数的本科高校成立了健美操队,开设体育专业的本科高校的建队百分比远远超过了没有开设体育专业的本科高校,是安徽省健美操队的主力军。对安徽省健美操运动队建设基本情况从学校重视程度、场地设施和经费情况三个方面来进行调查与分析(见表1)。

学校重视程度不但影响着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运动项目的发展。在被调查的教练员中,只有37.5%的认为学校重视健美操运动队。43.75%的教练员认为学校不重视健美操队;18.75%的教练员认为学校对运动队重视程度一般。部分学校不重视健美操运动队是因为对健美操运动队的作用及意义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运动队对学校发展的意义。部分学校对健美操运动队重视,但由于资金、场地设施等方面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无法增加对运动队的投入,从而影响了健美操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

表1 教练员、运动员对运动队建设情况满意度统计表

场地设施是开展健美操训练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场地设施条件不但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概率,减少环境对情绪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运动员的热情和斗志,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81.25%的教练员认为自己学校的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健美操训练的需要,67.29%的运动员对自己学校训练场地设施的评价在满意以下。

运动项目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是运动队正常运行最重要的保障,也是影响健美操运动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访谈得知经费问题是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的难题,统计数据显示,健美操运动队的经费来源渠道有:学校专项经费占比75%;学生自费占比18.75%;学校和学生共同出资占比37.5%。由此可见,学校的财政拨款是运动队主要的资金来源,主要用于比赛的报名费、服装鞋子、食宿、交通等。75%的教练员认为经费不能满足训练比赛需要。

由以上的分析可见,近半数学校对健美操项目不重视或重视程度不够,场地设施不足或要求不达标,经费不足且来源渠道单一。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健美操队伍的发展和健美操运动水平的提高,这也是安徽省健美操项目运动水平落后于其他省市的重要原因。

2.1.2 运动队管理情况与分析

运动队管理是运动队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安徽省本科高校对运动队管理主要是学校内部的自主管理。在学校主管院长或体育部的领导下,由体育学院或体育部等体育管理机构对运动队进行管理。该部分从学校办队定位、训练与比赛情况、对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奖励政策方面来进行调查分析。

通过对高校领队访谈及教练员调查得知,部分高校办队目标定位偏低,着重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少数学生的健美操水平,争取在省内一些重大的赛事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不把参加省外高水平的赛事作为目标。目标定位偏低会使运动员缺乏高层次的目标感,缺乏前进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

安徽省健美操协会的成立,开启了健美操事业蓬勃发展的新篇章,高校纷纷组建健美操队。在调查的16所高校中(见表2),56.25%的学校是赛前临时组队,进行3~6个月的集训,只有43.75%的学校常年进行系统的训练。比赛是促进技术水平提高的最佳手段[3],是检验训练效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不仅可以激发运动员的斗志,还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训练中取长补短。统计数据显示,运动员进入高校后参加5次以上校级以上比赛的占24.29%,88.79%的运动员参加的是省级(含省级)以下的赛事。

表2 安徽省本科高校健美操运动队运动员的组队训练、参赛情况统计表 N=107

表3 安徽省本科高校对教健美操教练员、运动员的奖励情况统计表 N=107

奖励对教练员、运动员来说既是一种激励,以此来调动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比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教练员的调查得知(见表3),安徽省本科高校对教练员的奖励主要有奖金发放、业绩与职称挂钩、训练补助、荣誉表彰,但极个别学校对教练员没有奖励,68.75%的教练员对学校奖励政策在满意以下。高校对运动员的奖励主要有荣誉表彰、获得名次有奖金、评奖评优有优势、考试加分、优先入党、训练补助,58.88%的运动员对学校奖励政策在满意以下。可见,多数教练员和运动员对高校的奖励政策满意度不高。

综上所述,部分高校创办健美操队伍的定位偏低,在训练方面临时组队参加比赛,缺乏常年系统的训练。多数高校参加的是省级以下的赛事,参加高水平的赛事较少。在奖励措施方面,部分高校对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激励有待提高。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高校对运动队的重视程度不高,对运动队的作用及意义认识不足,制定的奖励政策不够全面,不够科学。二是高校的资金有限,运动队专项资金不足。三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运动队的专项水平不高,没有实力参加高水平的赛事。

2.1.3 教练员基本情况与分析

教练员不仅是运动队的主导者,也是运动队的管理者,既要组织训练活动,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技能,又要关注运动员思想状况,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使其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实力水平,取得优异成绩[2,4]。因此教练员的情况对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从教练员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运动等级、裁判等级、带队动机和培训等方面来进行调查与分析。

作为一个健美操教练员,不仅要有充沛的精力,还要有旺盛的活力。统计数据显示(见表4),在所调查的16名教练员中,25~40岁有12人,占75%。在性别方面,男教练只有5名,而女教练有11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直以来人们对健美操项目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健美操是女生的专有项目,但事实是在一些高水平的赛事中男生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女生。

学历越高代表教练员受到教育的层次越高,调查发现,87.5%的教练员为研究生学历。职称是评价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重要的指标,是教练员作为教师在自己专业领域所达到的层次。教练员在职称方面,有12.5%的教练员是助教,50%的是讲师,37.5%的是副教授。

运动等级是运动员运动技术能力高低的体现,教练员的运动等级越高越有利于运动队竞技水平的提高[4]。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31.25%的教练员没有运动等级,37.5%的教练员是二级运动员,具有国家健将级和国际健将级的百分比分别为25%和6.25%。

表4 安徽省本科高校健美操运动队教练员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情况统计表 N=16

裁判等级反映了教练员对竞赛规则的掌握、理解及应用能力。教练员只有对规则理解透彻,才能编排出合乎规则的,具有艺术性的成套动作。通过调查发现(见表3),具有一级裁判资格以上的有12人,占比75%。

表5 安徽省本科高校健美操运动队教练员运动等级、裁判等级情况统计表 N=16

教练员的带队动机是教练员组织、指导运动员进行训练的内在动力[5]。通过调查发现(见图1):教练员训练的动机排在首位的是“爱好健美操事业”,占 87.5%;其次是“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占75%;再次是“接受学校工作安排”占68.75%;最后是“评职称的需要”,占 50%。

图1 安徽省本科高校健美操运动队教练员带队动机情况统计图

培训是提高教练员专业知识和训练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被调查的16名教练员中,6.25%的没有参加过培训,62.5%的教练员每年可以参加1—2次培训,31.25%教练员每年可以参加3次及以上的培训。有个别学校因为资金、时间等各方面的原因提供给教师培训的机会较少。

综上所述,安徽省本科高校健美操教练员的年龄分布比较合理,整体学历层次较高,以中高级职称为主,但教练员队伍性别比例不均衡。教练员的运动等级偏低,但教练员对竞赛规则的掌握和理解比较熟练和深入,教练员带队动机端正,队伍整体上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大部分教练员每年都有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

2.1.4 运动员基本情况与分析

运动员是运动训练的主体,运动成绩的优劣通过运动员自身的表现体现出来,因此,对运动员的情况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运动员的年级、性别、运动等级、入队动机等方面来进行调查与分析。

运动员分布在各个年级,调查结果显示(见表6),参加健美操比赛的运动员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从大一到大四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7.76%、20.56%、22.43%、34.58%。这是由各个年级的特点决定的,高年级的同学进行健美操训练的时间长,基础扎实,参加比赛的次数相对较多,积累的经验也相对丰富,在这样的基础上参加比赛获得优异成绩的概率较大。

运动员性别情况方面,调查数据显示,健美操运动队男运动员占总调查人数的 42.06%;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 57.94%。由此看出女运动员稍微多于男运动员。

表6 安徽省本科高校健美操运动队运动员的年级、性别、运动等级情况统计表 N=107

运动等级是用来衡量运动员专项技术水平的尺度,运动员只有在高水平的赛事中取得规定的成绩,才可以申请和成绩相对应的运动等级。在调查的107名运动员中,只有一名国际级健将和一名国家一级运动员,98.12%的运动员没有运动等级。通过对取得优异成绩学校的领队、教练员访谈及实地走访,这些学校非常重视健美操项目,引进国际级或者国家级的高水平教练员,建设高质量的训练场馆,制定有利于学生积极参加训练比赛的相关政策,大大地激发了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比赛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运动队水平的提高。

图2 安徽省本科高校健美操运动员参加运动队的动机情况统计图

运动员参加运动队的动机是推动运动员进行刻苦训练,并朝着取得优异成绩这一目标而拼搏的内部动力,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6](P66)。根据调查结果(见图2),运动员参加健美操队的动机排在前五位的是“个人兴趣爱好”(71.03%),“增进身心健康”(59.81%),“增加一技之长”(58.88%),“提高运动技术水平”57.01%,“丰富文化生活”50.47%。

综上所述,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以高年级学生为主,在人数上女生稍多于男生,大部分运动员没有运动等级,但运动员参加健美操队的动机是比较端正的。

2.2 安徽省本科高校健美操运动队建设路径分析

2.2.1 提高高校重视程度,加强运动队组织保障

安徽省高校应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认识健美操运动队的价值和作用,并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解决教练员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高校应加强运动队管理的组织建设,建立由高校体育主管机构—体育学院(体育部)—体育竞赛部(教研室)—健美操队的组织保障体系,各个机构团结协作对运动队进行管理,保障运动队有序、高效地发展。

2.2.2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资金投入保障

资金是影响高校运动队建设最重要的因素,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是解决经费问题的有效途径。首先,可以寻求校企合作的运作模式,企业冠名为运动队的比赛投资,健美操队为企业做广告,实现互惠互利。其次,健美操运动队可以承接一些单位、组织或个人组织的表演活动,为运动队发展筹备资金。最后,运动队可以在校内对健美操项目感兴趣的学生进行有偿指导,既可以解决一部分经费问题,也可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2.2.3 引进高水平教练员、拓宽运动员选拔渠道,加强人力资源保障

教练员、运动员是健美操运动队重要的人力资源,运动队的建设发展与这些人力资源息息相关。安徽省高校的高水平教练员较少,因此,一方面,高校应引进高水平教练员。另一方面,对现有教练员进行培训,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运动员方面,拓宽运动员选拔机制,首先,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进行宣传,吸引有兴趣、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入队。其次,可通过健美操社团进行运动员的选拔,社团通过开展相关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最后,提高男生的对健美操的认知与参与意识,鼓励男生员积极参加健美操训练比赛。

2.2.4 改革训练、竞赛体制,加强制度保障

安徽省本科高校健美操运动队多数是临时组队训练参加比赛,运动队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进行连续而又有系统地训练,从而促进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的发展[7-8]。高校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长期系统的训练体系,在运动队训练制度上给予足够的保障。在竞赛方面,通过改革竞赛体制,提高健美操赛事的档次和含金量。首先,通过提高安徽省健美操赛事的档次,可以吸引更多的高校参加比赛;其次,积极承办国内外的赛事,申办高级别的赛事,通过赛事可以开阔教练员和运动运的视野;最后,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走出去参加高级别的赛事。

2.2.5 加大场地设施建设,增强物质基础保障

学校应增加对场地设施的投资力度,合理使用经费,修建、扩建或者改建体育场馆设施,同时应注重对场地设施的日常维护及卫生管理,保证学校健美操课程的正常运行和健美操队训练需要。另外,还要加强运动队训练所需的各种辅助器材和设备,随着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一些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充足的物力是进行训练的保障。

2.2.6 奖励机制不健全,建立完善的“两员”奖励机制

安徽省本科高校应该建立合理有效的奖励制度,从教练员的角度来讲,把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教练员带队取得的成绩纳入到职称评定中,另外增加训练的补助,使教练员充分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和荣誉感。同时给予教练员足够的尊敬与高度的重视。在运动员方面,根据取得成绩的情况给予运动员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奖励,如评奖评优、发放奖金等,形成运动员内部激励机制,促使运动员用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训练。

3 结语

安徽省本科高校中有部分学校对健美操运动队不重视或者重视程度不高,经费来源不足且渠道单一,不能满足运动队的需要,场地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有待加强建设。部分本科高校办队定位偏低,多数运动队是赛前临时组队,缺乏长期系统地训练,参加的比赛主要是省内比赛,个别学校参加省外的高水平赛事,但参加的次数较少。女教练员多于男教练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教练员大多具有研究生学历和讲师职称,二级运动员以下等级的教练员居多,大部分教练员具有一级裁判员资格,个别学校的教练员每年参加培训次数较少,教练员的带队动机明确,但多数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学校的激励政策满意度不高。运动员以高年级学生为主,具有良好的训练动机,女生稍多于男生,但运动员的运动等级偏低。

根据目前安徽省本科高校健美操队建设的情况,提出以下建设路径:提高高校重视程度,加强运动队组织保障;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进高水平教练员、拓宽运动员选拔渠道,加强人力资源保障;改革训练与竞赛体制,加强制度保障;奖励机制不健全,建立完善的“两员”奖励机制。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运动队安徽省
成长相册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精准定位,强化服务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