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视角下的城市滨湖公园建设实践探析

2020-11-06 09:10李长爱芮存芳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驳岸雨水公园

李长爱,唐 平,芮存芳

(1.淮南师范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2.世银集团淮南神州欢乐园置业有限公司,安徽 淮南 232002;3.淮南市市政园林建设局,安徽 淮南 232007)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些郊区的湖泊、坑塘、湿地等,生态功能凸现,综合整治使之成为滨湖公园是较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方案[1]。城市滨湖公园能收集、存蓄雨水,缓解城市雨洪、干旱压力,为城市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创造良好的生境,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优化;同时为市民营造休憩娱乐的公共空间,缓解居住与工作压力。

1 城市滨湖公园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1.1 一般公园建设的问题逐渐显现

一般公园的建设往往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的,过度地进行硬质景观建设,易造成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浪费,存在较多弊端。从景观要素方面分析:一是设计地形、地势与原地形、地势差别大,造成土方大量运进或运出,以及场地资源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二是道路硬化以不透水铺装为主,表1中所示不透水地面越多,在雨天形成的地表径流所占比例越大,雨水下渗比例减小,严重影响地下水的补给,还容易把点源污染扩大成面源污染[2](P36-37)。三是植物种植上,崇尚几何模纹、大面积草坪的种植形式,忽视植物种植层次及后期养护成本,绿化生态效益差。四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设计,受西方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崇尚现代感,千篇一律,丧失地域特色。五是水景设计上,为营造景观效果建设大量喷泉、水池,许多公园后期无力支持高昂的养护管理费用,造成水质恶化。缺少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及利用雨水造景的措施,造成雨水资源浪费。在景观建设过程中,忽视生态材料、生态技术及再生能源的利用。忽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施工现场周围绿化的破坏及施工扬尘污染。这些一般城市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城市的发展的需求,急需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路。

表1 不同地面类型的蒸发、径流、下渗比例

1.2 城市环境生态保护与恢复的需求

城市滨湖公园生态建设,有利于维护城市景观空间异质性,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保障。以生态效益为先导,在适应城市环境生态保护与恢复需求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地形地势处理方面,遵循因地制宜,土方平衡的理念,利用原有地形及场地资源进行设计、施工。在道路及广场铺装方面,以透水铺装为主,不仅考虑面层的透水性,还考虑铺装基层的透水性,大大减少了地表径流[3]。在植物种植方面以自然式种植形式为主,注重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在植物的选择上,除了考虑景观效果,也考虑到购买成本,病虫害,养护成本,成活率,对空气、土壤、水质的净化作用等。注重水、陆过渡地带植物种植的多样性,为各类动物、微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条件。在景观建筑及构筑物方面,发掘传统建筑的文化及美学特色,融入地方设计元素,应用节能环保材料及技术,发展体现本土特色的生态环保型建筑及构筑物设计。在水景设计方面,避免建设大量养护负担过重的人工水景。人工湖泊、水塘、水池一般设置在地势较低处或低洼地,利于雨水蓄积,减小供水与排水压力,节省电力费用。水景设计与水质综合治理相结合,如生态驳岸、湿地景观、植物塘的设计。从以上可以看出,城市滨湖公园生态性建设弥补了一般公园建设的缺点,对城市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 城市滨湖公园生态建设具体分析

2.1 南京河西生态公园

2.1.1 人工湿地生态处理

2015年对外开放的南京河西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综合考虑了诸多生态因子,其中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是一大亮点。人工湿地处由湿地台地与防腐木平台组成,水池被木平台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几个生态水池。为净化水体,池中种植了水生植物。水中养殖的鱼类,能虑食水藻,以免水藻过多,造成水中生物缺氧死亡。此处还运用循环水系统做喷雾系统,不仅营造了烟雾蒙蒙的景观氛围,还增加了空气湿度。

2.1.2 水系统生态处理

公园中心的湖水,与长江边上的南京鱼嘴湿地公园及城市原有水网相连通,使水系变活,体现了南京六朝古都源远流长的水文化[4]。全园以地面排水为主,经过植被过滤,流入中心湖区,湖水用于植物灌溉、喷雾系统等。城市生态展示馆作为河西生态公园的主体建筑,以生态环保的绿色建筑为设计定位,如图1所示应用了建筑雨水回收处理模式。下沉式商业广场有通往地铁站的出入口,由于地势较低,为避免雨水倒灌,设置了雨水收集池。

图1 城市生态展示馆雨水处理模式

2.1.3 植物多样性群落的建立

河西公园植物种类较多,将竹类归为乔木类,水生植物归为地被层,公园共有植物约84种,隶属41科66属,其中乔木44种、灌木23种、地被类有17种[5]。通过实地调查统计得出表2河西生态公园主要植物调查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多选用了南京当地适应性较强的植物。为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的形式,以组团式种植方式为主,并注重植物种植的层次感。在3米左右长条形狭窄处栽植珊瑚树、海桐球、红花檵木球、金边黄杨、毛娟等,形成了较为丰富又不拥堵的景观效果。空间开阔处以乌桕、栾树、香樟等大乔木作为骨架,搭配中小乔木、灌木、地被类植物,使天际线更饱满,层次感更丰富。

表2 河西生态公园主要植物调查表

2.1.4 生态材料的利用

主水景驳岸设计,最突出的特点是如图2所示的人工石笼生态驳岸与植物自然护坡组合驳岸,在保证驳岸的稳定性的同时,形成雨水层层净化的系统。石笼作为一种生态网格结构,是将毛石、碎石、砾石或卵石等石材装入金属网格中,石材主要来源于区域附近或废旧石材,金属网格是镀锌钢丝网。石笼驳岸施工成本低,石材可回收利用,结构较稳定。单元网格能排列成各种组合形式,既能与现代设计风格相融合,又具有自然质朴的特质,近年来在景观设计中运用的越来越多。在河西生态公园中图3所示挡土墙及其他景墙、坐凳也有运用石笼处理。

河西生态公园中的公共卫生间用耐候钢板与堆砌的石笼建造。耐候钢板质地强韧,表面有一层均匀的保护锈层,耐候性为普通钢的2~8倍[6](P88),锈纹理与质感与周围的环境很容易融合。主入口处广场两边挡土墙也大量运用耐候钢板,与防腐木坐凳结合的造型,旁边种植芒,风格独特,体现了现代材料与野草的完美融合。主道路采用透水混凝土,增加了地面渗水量,减少了地表径流量。

图2 河西公园植被护坡搭配石笼驳岸

图3 河西公园石笼挡土矮墙

图4 泉山湖公园雨水系统图

2.2 淮南泉山湖生态公园

2.2.1 雨水生态循环利用系统处理

公园中雨水由于基本没有污染,水质较为干净,除就地下渗的其他全部排入泉山湖水体。以自然地面排水为主,根据地形设计沟渠和管道排水。湖区北边,地势北高南低,南北高差大,雨水冲刷力度大。为避免水土流失,如图4所示,一方面设计大面积的绿化防风固土、吸收水分、减缓雨水流速;另一方面设置上中下3条截水沟,截留雨水,以免对道路或地形形成较大的冲刷。截水沟连接排水管排入湖中。湖水是整个园区植物灌溉、道路养护等杂用水主要水源。原地块东南部有一低洼地,只进行简单的清淤挖深,用来蓄积雨水,形成自然式水塘,水中栽植了水生植物,置三五块场地原有块石,组成小景。水塘虽小,却体现了低影响节约型开发的生态大理念。

2.2.2 自然种植形式的营造

沿湖岸边,原有野生植被覆盖率高,有自然野趣之美,并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7],因此临湖自然植被几乎全被保留了下来。公园北部区域的麻栎林形成一条贯穿东西的林冠线,植株胸径多数在15cm以上,部分达到30cm以上。全部是从公园南边附近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场地移栽过来的。由于是本地常见适应性较强树种,有湖水浇灌养护,移栽成活率高。植物种植形式,除少量花池采用规则式,其他地方均采用自然种植形式,主要选用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易养护的植物。

2.2.3 新型生态材料的使用

图5 PC砖铺装

图6 木塑浮台码头

图7 EPDM铺装

公园中大量运用图5中的PC(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ructure)新型混凝土砖,以天然石粉与混凝土为主要原料,可实现仿石材的效果。PC砖在强度和耐磨性上比天然石材与透水砖更有优势,色彩稳定,景观铺装效果好,价格却是一般同等质量天然石材1/3~1/2左右,施工成本、养护成本也较低[6](P46-47)。防腐木平台采用钢龙骨柳桉木铺装,木板间距5~10mm,利于木材收缩膨胀。浮台码头采用的是新型环保材料木塑,木塑复合材料,是利用稻糠、果壳、秸秆等废木粉料与塑料,经混合、塑炼,以一定的技术方法加工而成的新型复合材料[8],木塑材料虽然比原木的质朴、自然感差,但具有更好的强度、防火性、防水性、防腐性[9](P200-201)。图6中的木塑浮台码头一部分固定在最高水位以上,一部分可以随水位变化浮动,避免涨水时,木塑浸泡水中腐蚀。公园中所有的柱子都采用劈开墙砖饰面,黄锈石花岗岩压顶,劈开砖其古朴自然、高贵典雅的质感,能很好地提升设计品质,由于劈开砖属于陶土砖,有一定的渗水性[9](P92),做了基层防水。儿童游玩区采用图7中的EPDM橡胶颗粒铺装,具有材料化学稳定性好,弹性高的优点[6](P16),为儿童的游玩活动提供防护,是目前儿童活动区应用较多的生态环保弹性铺装材料。

3 总结城市滨湖公园生态建设原则

3.1 生态优先

城市滨湖公园建设首先要考虑生态效应,优化水系统,采用生态设计方法、生态技术、生态材料等。在以往的建设中,为达到拦洪、疏浚水系的作用,人们经常会对水岸线截弯取直,驳岸由自然驳岸改为石砌或混凝土砌筑的硬质驳岸。下雨时雨水夹杂泥沙直接倾倒入湖、池中,水流急速,对驳岸和水质造成破坏。所以岸线应以自然曲折为宜,还可挖设浅滩,减缓流速,增加水陆过渡区域生物的多样性,扩大湿地的生态效益。驳岸的处理应以生态驳岸为主,如在生物生态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植生生态混凝土,巧妙运用生物技术,在生态透水混凝土的空隙中浇灌植生基液后覆盖植生培土,达到工程护坡效果的同时优化植物生长环境[10]。生态驳岸的优点是雨水经过植物、卵石等的层层过滤,促使水流速度减缓,流入湖、池时水质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净化。结合生物技术,使污染物在湖中进一步吸收分解。推广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加强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应用,营造良好的水系统环境。生态材料除以上案例中提到的,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还有发光碎石,彩色透水混凝土,各种类型的透水砖,三维植草网垫等。人造发光碎石避免了天然石材的辐射,白天吸收太阳光能,夜晚自动发光,由人造发光碎石铺成的夜光跑道,不需要电能就能起到景观照明的作用,还营造出浪漫优美的夜景[11]。

3.2 尊重自然

景观设计要求设计形式与原有的地块自然风貌相统一。一是保留地块原有动植物及自然地形;二是因地制宜,进行各景观要素的设计。如植物种植除特殊需要,多以自然式种植为主,灌木、草花片植外缘线以曲线为主。尊重植物的生长习性及自然特征,通过不同季节景观植物的搭配,让游人能体会大自然的季相变化。

3.3 体现地方特色

在城市滨湖公园建设中,尊重地方特色,除了体现在常见适宜性较强树种的选用,地方建筑风格的延续,场地资源的利用,还有地方材料的运用,地域文化在设计中的融入。建筑师马清运在蓝田县玉山老家,带领本地的工匠,利用以石头为主的地方材料,为父亲建造的一座名为“玉山石柴”的建筑,独具特色,彰显了蓝田的地方魅力,也增加了蓝田在国内外的知名度[12]。地域文化在一定的历史地域条件下衍生、发展,在区域内源远流长,在新时代中国更应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中,丰富景观内涵[13](P29),增加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驳岸雨水公园
茂名市小东江滨水区驳岸景观更新设计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农事 雨水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基于功能分区的城市人工湖景观驳岸生态设计
——以中山市逸仙湖为例
农事 雨水
在公园里玩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雨水
探析工程力学和美学在园林景观驳岸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