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11-06 09:10孙文树樊申元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安徽省维度因素

孙文树,樊申元

(安徽科技学院 体育部,安徽 凤阳 233100)

1 问题的提出

从1995年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到2002年颁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逐步确立了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基本内容框架[1]。而体育素养从概念框架向实践操作转型又历经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简称“27号文件”),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2]。许多伟大的领导者和成功人士都有着自己的体育爱好和优秀的体育素养,他们的成功与优秀的体育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接班人和国家的栋梁,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较高的体育素养是十分必要的[3]。大学体育是学生进行学校体育学习的最后一站,大学毕业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否坚持体育锻炼可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最关键的是学生是否在学校培养了较高的体育素养。因此,大学体育教育时期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最佳摇篮[4]。在后奥运时期,我国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开启了新的局面,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素养不仅对大学生自身的身体和生活有着终身的意义,而且对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5]。

国外关于体育素养的研究开始于1984年,我国稍微晚一些,开始于1992年。目前为止,关于体育素养的概念,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我国主要有5种较为主流的定义,即赖天德界定的概念、以赖天德为参照的发展概念、以描述现象的方式进行的界定、以词源辨析和形式逻辑的方式界定、从某个视角进行的界定[6],国外学者认为体育素养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它的流行而不断被重新解释并在不同的语境中被重新部署以服务于日益多样化的目的[7]。国内外目前关于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研究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体育素养的体系结构、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现状和培养路径、体育素养的作用及提高途径等方面,且研究也主要以观察性的叙述和对表面现象的描述为主,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撑和背后影响因素的深层挖掘。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研究主要是基础性的和一般性的描述研究,缺乏实证研究和深层次的研究。而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已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认识偏差,目前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还没有取到有效的成果。因此,本文选择安徽省大学生体育素养现状和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实证调查来发现安徽省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挖掘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引起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部门的重视和改革,并为全国其他高校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WOS数据库等资源采集国内外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和资料,对有关体育素养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查阅和梳理,为开展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奠定基础。

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张紫朵和查茂勇设计开发的大学生体育素养自测量表进行调查[8-9],其中包括体育认知、体育行为、体育品质、体育技能四个维度,影响因素主要从社会、父母、学校和自身因素四个方面进行调查。量表主要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记分法,完全符合记5分、比较符合记4分、有点符合记3分、基本不符合记2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调查在安徽省某高校进行,通过到体育课现场进行发放,调查对象主要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400份,整理后得到有效问卷共1255份,其中男性581名、女性774名。

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SPSS22.0等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等操作,为掌握安徽省大学生体育素养现状提供科学依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安徽省大学生体育素养现状分析

3.1.1 体育认知维度

经调查统计显示,安徽省大学生在整体体育素养上的得分为3.1842±0.63629,说明安徽省大学生的整体体育素养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按照李克特五点量表记分法,把3分作为中等水平、3.1≤体育素养得分≤4记为中等偏上水平,4.1≤体育素养得分≤5记为上等水平、2.1≤体育素养得分≤3.1记为中等偏下水平、1≤体育素养得分≤2记为下等水平,以下体育素养水平的划分均按照此法)。

在体育认知维度的总得分为3.0934±0.70990,表明安徽省大学生的体育认知总体水平在中等水平。在各分维度中,体质健康知识得分最高,为3.2975±0.82668;其次为体育基本知识得分较高,为3.1890±0.84434;体育功能认知的得分为3.0576±0.82970;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得分最低,为2.8296±0.80667。表明,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质测试工作开展较好,学生对体育健康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另,安徽省大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得分较高,说明安徽省高校体育课程开展较好;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得分最低,说明安徽省高校体育工作部门与学校医院的沟通协作工作没有开展好,理论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板块有待加强,也与安徽省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的体育卫生工作没有得到重视密切相关。

表1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整体体育认知差异显著,在各分维度的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通过均值分析发现,男生在整体体育认知(m男=3.3024,m女=2.9637)、体育基本知识(m男=3.4033,m女=3.0559)、体育卫生保健知识(m男=3.0527,m女=2.6912)、体育功能认知(m男=3.2911,m女=2.9127)、体质健康知识(m男=3.4624,m女=2.1951)方面均好于女生。说明,在体育认知方面,安徽省男大学生的水平明显高于女大学生。在以后的体育教学和体育管理中,应该加强对女大学生体育认知方面的培养。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体育认知维度的均值比较

3.1.2 体育行为维度

经调查统计显示,安徽省大学生在体育行为维度的总得分为2.7564±0.78615,说明安徽省大学生的体育行为总体水平在中等偏下水平。在各分维度中,体育锻炼行为得分最高,为3.2769±0.91762;其次为体育组织行为得分较高,为2.7094±0.97405;体育鉴赏行为的得分为2.5772±1.09671;体育消费行为的得分最低,为2.2924±0.92357。由此表明,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工作开展较好,这与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工作是分不开的,同时与安徽省各高校的课外体育比赛以及省里组织的各项体育赛事有着密切关系;另,安徽省大学生的体育组织行为得分较高,说明安徽省高校体育管理工作开展较好;体育消费行为得分最低,这与学生群体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家庭供给进行体育消费有关。

表2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整体体育行为差异显著,在各分维度的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通过均值分析发现,男生在整体体育行为(m男=3.0541,m女=2.5713)、体育消费行为(m男=2.6225,m女=2.0875)、体育组织行为(m男=2.9182,m女=2.5798)、体育锻炼行为(m男=3.6227,m女=3.0620)、体育鉴赏行为(m男=3.0291,m女=2.2963)方面均好于女生。说明,在体育行为方面,安徽省男大学生的水平明显高于女大学生,运动场上女大学生的身影极其少见,这种现象在各高校都是非常普遍的,女大学生走上社会后的负担会更重,如何培养女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成为各高校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体育行为维度的均值比较

3.1.3 体育品质维度

经调查统计显示,安徽省大学生在体育品质维度的总得分为3.8499±0.67063,说明安徽省大学生的体育品质总体水平在中等偏上。在各分维度中,体育心理得分最高,为4.0359±0.76142;其次为体育品德得分较高,为3.9709±0.76262;体育态度的得分为3.8481±0.80355;体育个性的得分最低,为3.5448±0.87865。由此表明,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心理得分最高,这与各高校的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育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同时与各高校的心理辅导、学生管理工作有着一定的联系,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另,安徽省大学生的体育品德得分较高,说明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和体育管理工作比较出色;体育个性得分最低,这与学生的性格以及普通大学生的身份有一定的关联性。

表3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整体体育品质差异显著,在各分维度的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通过均值分析发现,男生在整体体育品质(m男=3.9992,m女=3.7571)、体育心理(m男=4.1325,m女=3.9758)、体育品德(m男=4.0847,m女=3.9002)、体育态度(m男=4.0243,m女=3.7386)、体育个性(m男=3.7554,m女=3.4139)方面均好于女生。说明,在体育品质方面,安徽省男大学生的水平明显高于女大学生,这与男生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等的频率都远远多于女生是密切相关的,在以后的体育课程教学中要多注意对女生体育品质的培养,加大女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增加女生体育比赛的频率和种类,让更多的女生走向跑道、走向球场、走向赛道和赛场。

表3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体育品质维度的均值比较

3.1.4 体育技能维度

经调查统计显示,安徽省大学生在体育技能维度的总得分为3.0395±0.88868,说明安徽省大学生的体育技能总体水平在中等水平。在各分维度中,体育运动技能得分最高,为3.0996±1.06284;其次为体育组织技能得分较高,为3.0598±1.05982;体育保健技能的得分为3.0064±1.01659;体育鉴赏技能的得分最低,为2.9955±0.96754。由此表明,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得分最高,这与各高校的体育教学、体育比赛密切相关;另,安徽省大学生的体育组织技能得分较高,说明安徽省高校学生体育活动开展的较好;体育鉴赏技能得分最低,这与学生的学习时间与比赛播放时间存在一定的冲突有关,学生的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自费去现场观看比赛和购买体育书刊的概率也很低,从而造成学生的体育鉴赏技能得分不高。

表4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整体体育技能差异显著,在各分维度的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通过均值分析发现,男生在整体体育技能(m男=3.2964,m女=2.8797)、体育运动技能(m男=3.3867,m女=2.9212)、体育保健技能(m男=3.2453,m女=2.8579)、体育组织技能(m男=3.3015,m女=2.9096)、体育鉴赏技能(m男=3.2523,m女=2.8357)方面均好于女生。说明,在体育技能方面,安徽省男大学生的水平明显高于女大学生,这与男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比赛有关,而很多女生更多的沉迷于网络购物、追剧等,还有一些女生觉得参加锻炼太苦、太累了从而参较少加体育锻炼。在以后的体育课程教学中,要多注意加强对女生体育意识、终身体育思想等的教育,使其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价值,找到体育锻炼的快乐。

表4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体育技能维度的均值比较

3.2 安徽省大学生体育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经调查统计发现,安徽省大学生在体育素养影响因素方面的总得分为3.1842±0.63629,说明这些影响因素对安徽省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影响水平在中等偏上水平。在各分维度中,学校因素的得分最高,为3.8420±0.75228;其次为自身因素得分较高,为3.4350±0.89890;社会因素的得分为3.3423±0.78060;父母因素得分最低,为2.9771±0.86320。可以看出,安徽省高校大学生认为影响其体育素养的最重要因素是学校因素,学校的体育设施、体育课程模式、体育教师的素质、体测要求、体育赛事、体育文化等都是影响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重要因子,因此,各高校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开发和培养;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拥有的体育知识、体育观念以及学生对体育行为的自控要求等都直接深刻影响着学生自身体育素养的发展;父母因素的影响程度得分最低,说明目前大多数的父母对孩子进行体育锻炼都能持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并且愿意为孩子在体育方面花钱,舍得给孩子买运动装备、送孩子参加体育培训等,因此父母在对学生体育素养影响程度上的得分较低。

表5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体育素养影响因素方面的差异显著,在各分维度的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通过均值分析发现,男生在整体影响因素(m男=3.5896,m女=3.2806)、社会因素(m男=3.4790,m女=3.2572)、父母因素(m男=3.1247,m女=2.8853)、学校因素(m男=3.9525,m女=3.7732)、自身因素(m男=3.8021,m女=3.2066)方面的得分都高于女生。说明在影响因素方面,安徽省男大学生认为这些影响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平均得分都在3分以上,而女生对这些影响因素的认知程度低于男生。

表5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影响因素的均值比较

3.3 影响因素对大学生体育素养的作用路径分析

图1 各因素对大学生体育素养影响的路径图

从图1可以看出,社会因素、父母因素、学校因素和自身因素对大学生体育素养都有显著影响,且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9、0.22、0.07、0.39。进一步通过路径分析的结果发现,这四个因素对大学生体育素养影响的标准化总效果量分别为0.291、0.220、0.068、0.387。可见,自身因素对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影响效应最大,学校因素对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影响效应最小,这与以往的研究中学校因素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影响最大存在不一致。说明,在大家都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情况下,大学生体育素养的高低受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更多一些。

进一步对社会因素、父母因素、学校因素和自身因素分别对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各分维度进行路径分析,发现:1)各因素对大学生体育认知的影响存在显著效应,标准化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7、0.22、0.09、0.24,影响的总效果量分别为0.273、0.215、0.091、0.244。2)除学校因素外各因素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效应,标准化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3、0.26、0.39,影响的总效果量分别为0.229、0.259、0.393。3)除父母因素外各因素对大学生体育品质的影响存在显著效应,标准化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4、0.23、0.33,影响的总效果量分别为0.241、0.232、0.327。4)除学校因素外各因素对大学生体育技能的影响存在显著效应,标准化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0、0.24、0.33,影响的总效果量分别为0.302、0.238、0.325。可见,各因素中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的体育认知影响最大,自身因素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体育品质、体育技能的影响最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安徽省大学生的体育素养总体水平在中等偏上,各分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体育品质、体育认知、体育技能、体育行为;整体影响因素对体育素养的影响程度在中等程度,各影响因素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学校因素、自身因素、社会因素、父母因素。

2)安徽省大学生的体育认知总体水平在中等水平。男女大学生在体育认知整体和各分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且男大学生的认知水平高于女大学生;各因素中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的体育认知影响最大。

3)安徽省大学生的体育行为总体水平在中等偏下水平。男女大学生在体育行为整体和各分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且男大学生的体育行为水平高于女大学生;各因素中自身因素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影响最大。

4)安徽省大学生的体育品质总体水平在中等偏上水平。男女大学生在体育品质整体和各分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且男大学生的体育品质水平高于女大学生;各因素中自身因素对大学生的体育品质影响最大。

5)安徽省大学生的体育技能总体水平在中等水平。男女大学生在体育技能整体和各分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且男大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高于女大学生;各因素中自身因素对大学生的体育技能影响最大。

4.2 建议

1)学校因素作为影响安徽省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最重要因素,学校应该积极的从各方面加强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积极的从学校体育课程模式、体育教师的自身的体育素养、体育文化等方面找寻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路径。学生自身因素也是影响学生体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维度,因此要从课程模式、考核目标、毕业要求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观念、体育行为等,以期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体育素养水平。

2)继续做好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质测试工作,不断开发体育课程新模式以适应大学生发展的需要,积极加强高校体育工作部门与学校医院的沟通工作,开展好学生保健知识课堂、讲座等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另外,建议安徽省各中小学校联合社会和家庭做好学生体育卫生工作的宣讲和学习,丰富学生的体育保健知识。

3)体育鉴赏行为和体育消费行为是导致安徽省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素养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要组织学生多进行课堂体育竞赛的欣赏、现场体育赛事的观赏等活动,合理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等。同时,继续做好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育管理工作。

4)继续保持高校出色的心理辅导、学生管理、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等工作效应,同时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中张扬自己的体育个性,培养良好的体育性格和体育精神。

5)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因此去现场观看比赛、购买体育书刊的几率比较低,建议高校倡导积极的体育消费观,从有限的消费资源中扩大体育消费的比例,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素养水平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安徽省维度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成长相册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