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生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命题策略

2020-11-16 06:04施春玲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改进命题小学语文

施春玲

摘    要  基于统编教材的小学语文命题要有新思路,要有新改观。命题要更新理念,指向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向学生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命题策略包括:解读目标,紧扣要素,方向更明确;结合教材,增加内容,呈现新形式;关注材料,精心选择,更有时代感;置于情境,整合要素,体现综合性;重视原创,兼顾改编,编制要科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统編教材 命题 改进

统编语文教材进入课堂后,对命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有新思路,要有新改观。但当前小学语文试卷的结构、题型还是大同小异。我们要改进命题方式,更新理念,在命题内容的确定与选择、在编制方法与呈现方式上有所改进,争取旧貌换新颜。

一、解读目标,紧扣要素,方向更明确

小学语文教师改变命题习惯,应从解读目标开始。课程标准是命题的灵魂,在课标的引领下,教师应把握语文学科特点,基于核心素养,明确学段、学期或单元目标,凸显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力求把素养体现在试卷中。

1.多方研读,罗列梳理

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了解编排体系,把握测试目标。命题应立足三个层次:一要研读课标,明确整体目标;二要研读整册教材,了解年段目标;三要研究每个单元,明确单元目标。命题既要整体观照,又要注意序列。

教师要梳理教学目标,对知识点、能力点进行罗列,分类梳理,可借助《教学参考用书》和新版教科书进行有效梳理。教科书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语清晰地提示了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便于梳理。

2.瞻前顾后,对比解读

命题应注意目标的序列,同样的要素在不同年段要求不同,要有阶梯序列意识。如“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五年级上册,初步认识就行;五年级下册就要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统编教科书有不少的变化。从四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上册,均有安排。由易到难,螺旋上升。年段不同,要求也不同,我们要把握起点,制定适切的目标。

哪些目标是新增的,哪些目标是删减的,心中要有数。如新增的书法训练要素,五年级上册是考核古诗的书写;五年级下册考核篇章书写的格式,标题和作者位置要醒目,各占一行,居中,注意段落分明,字距要均匀。六年级上册要求不但书写要规范,而且要美观;六年级下册要求提高到写行书。命题时要前后联系,进行对比,准确定位测试目标。

二、结合教材,增加内容,呈现新形式

1.增加新的教学内容

试题中要体现统编版教科书新的内容,如语句段训练及新增的“快乐读书吧”。我们编制的几份期终检测卷中,都有“快乐读书吧”的考查,四年级关于古希腊神话,五年级关于民间故事,六年级关于成长故事的小说,主要检测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分值3~5分。

下题是六年级上册试卷中检测学生是否读过“快乐读书吧”里推荐的小说《童年》和《小英雄雨来》的考题。我们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了解情况。

试题:关于《小英雄雨来》,下面故事情节的表述与小说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雨来把敌人引入真的地雷阵,装溺水脱险。

B.雨来带领小伙伴们找到了八路军。

C.雨来把受伤的八路军战士混在羊群里送出了芦花村。

D.雨来被捕后,杜绍英领兵来救他。

2.体现新的呈现形式

新教材中书法的训练,要求呈阶梯式上升,呈现形式也不同。在编制六年级上册的书法考题时,可选取与鲁迅有关的内容,书写一幅书法作品。关注不写错别字,如易错字“脊梁”,注意省略号、破折号的写法,见原题1。磨卷时,我们发现教科书中34页的书法作品呈现方式有横式与竖式两种,要求署名。结合教材,我们进行了改进,见改进题1。内容是书写《书湖阴先生壁》,注意到署名等细节要求。这样的命题不仅是对书法技能的考查,要求写正确、规范,行款整齐、布局合理,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指向核心素养。

原题1:

改进题1:

三、关注材料,精心选择,更有时代感

试题材料的选择决定了试题的品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题,尤其要关注材料的选择,既要结合测试目标,又要通过编制的试题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注意材料要有代表性,具有时代感的素材,如当下防疫、抗洪救灾主题的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能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这就需要命题者独具慧眼,具有很强的材料意识。

阅读题的测试,更要恰当地选择阅读材料。六年级上册期末卷的课外阅读题材料,我们选用了实用性很强的非连续文本,选编了关于“高速铁路”的材料。四个材料来自多个渠道,有报刊的,如《上海质量》;有网站的,如中华铁道网。我们还要对材料进行重组改编,针对测试目标进行优选,选择有效的信息,还要注意篇幅的长短,难易度适切,适合学生阅读。如材料一节选王瑞良的《高铁时代已到来》,摘录了有关高铁的信息;材料四是对有关“天台通高铁”的相关信息进行改编。

关于“高速铁路”的材料四则

【材料一】在普通铁路上,即便是特快列车,平均时速也只有60~90千米,而高速铁路线上的列车平均时速在200~300千米,最高可达400多千米。从武汉到广州1100千米,乘坐高铁用不了三个小时,而原来至少需要十个小时。

【材料二】中国是世界上高铁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截至201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3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总里程的2/3。

【材料三】中国高速铁路上运行的列车有“和谐号”和“复兴号”两种。“和谐号”列车,是我国在2004年引进德国、日本等国的高速动车组技术,在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生产的高速动车组系列的总称。“复兴号”列车,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列车组,是世界上运营时速最高的高铁列车。

【材料四】2021年7月1日,杭绍台高速铁路将建成通车,结束天台不通高铁的历史。到时从天台乘高铁到省城杭州只要40多分钟。天台,这颗隐藏在山乡的“明珠”,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四、置于情境,整合要素,体现综合性

编制题目时我们要围绕测试目标,选择好合适的材料,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于真實的情境中,在具体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对教师来说,必须改进教学习惯,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与方法的习得。

六年级上册期末卷的课外阅读测试题,选用上述“高铁”的材料,编制了以下的题目。

试题:

1.读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4分)

(1)2021年,天台不通高铁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         )

(2)想要了解高铁和普通铁路列车时速差异可以阅读材料一。 (         )

(3)“和谐号”和“复兴号”是在我国高速铁路上行驶的其中两列列车。 (         )

2.想要了解在中国高铁上运行的列车情况,我会阅读材料 。请用简练的话语指出“和谐号”和“复兴号”列车的不同。(3分)

3.抓住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把握材料的主要观点,请用“               ”画出材料二的关键句。(1分)

4.材料四中画“            ”的句子让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情景用一段话描述下来。(3分)

命题时,我们结合材料,紧扣目标,获取有效信息,综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梳理六年级上册的阅读目标,既有关于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目标,又有其他的语文要素。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有目的地阅读”,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会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第1题的第2小题、第2题都指向这一目标。第3题提示了这一阅读方法,用划线的形式画出。第4题是结合第一单元的能力要素“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具体句子进行想象,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五、重视原创,兼顾改编,编制更科学

原创有一定的难度,一线教师可以从改编做起,如借鉴手中的新教材,从“语文园地”“课后习题”“语文作业本”中得到启发,学习编题方法。“语文作业本”中有知识性支架、方法策略支架、示范性支架,还有展现过程的学习程序支架,渗透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是我们教学的好抓手,也是编题的好帮手。

如作业本的思维导图,呈现多种多样,鱼骨图、方框图、路线图一目了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训练点也是多样,梳理故事情节。如《桥》作业本的鱼骨图,《落花生》的方框图式,《珍珠鸟》的路径箭头图。

遇到“梳理文章的思路,梳理情节”的阅读题目,可仿照思维导图形式进行创编。在编制六年级上册期末考卷,选用《开国大典》材料,考点是关于场面描写,第一次采用填空、归纳小标题的形式,见原题2。编题时我们进行了改进,把原本普通常见的“填空题”设计成简洁明了的“方框箭头图式”,见改进题2。感受场面描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之一,通过梳理,让学生对场面描写有所了解,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

原题2:

1.《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节选部分写的场面有宣布典礼开始、       、      、      、鸣礼炮、      。请用小标题进行概括。

改进题2:

1.读片段,梳理典礼的过程。(4分)

此题的考查点没变,按照提示,对典礼的过程进行梳理,只是把“填空式”改为“思维导图式”,换了种方式呈现,卷面变得灵动起来。评卷后,我们对学生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做这一题的感觉。学生普遍认为,答题时箭头记号带有闯劲,方框的形式比普通的横线新鲜、大气,很喜欢这样的新鲜题型。的确,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年龄特点,体现学习的过程,值得尝试。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教师命题要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及时更新理念,才能适应当下的课程改革,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我们不能穿“新教材的新鞋”,走“旧理念的老路”。在命题的道路上,我们要把握命题导向,指向学生素养发展;要改进命题方式,提升命题技术,命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林晓静.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命题走向 [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12).

[2] 余琴.小学语文试题的价值导向和研制要求 [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0(04).

[3] 宗和·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高铁跑出速度与质量 [J].上海质量,2017(07).

[4] 章新其,郑慧.落实统编教材要求 重新认识作业功能——《语文作业本》的特点与使用建议[J]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2019(04).

[责任编辑:王 颖]

猜你喜欢
改进命题小学语文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