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站姿 扩大音量
——党报公众号“苏州圆桌”的运营实践与思路

2020-11-17 05:04周奉超
中国记者 2020年8期
关键词:圆桌党报苏州

□周奉超

公众号已是很多媒体标配。通过这一入口,传统纸媒快速完成了“标识转换”和“形象扩容”。但转型之后,内容供给是否跟得上?原先的纸媒报道能“变”来多大流量?迎合新语境,说什么、怎么说、如何“说得响”?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

创立于2014年5月的微信公众号“苏州圆桌”是《苏州日报》运营的一个政经类公众号,订阅受众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管理层、大学师生为主。从立足苏州到辐射沪锡常城市群,“苏州圆桌”的成长过程,也是党报深入新媒体、提升话语权与舆论影响力引导力的一次生动实践。

一、说什么:专一受众定位,呈现内容独有

一个定位政经观察的公众号的“说”,既不能是“即时播发、信息直报”,也决不能是版面文字的复制黏贴。

(一)生产优势成就“独有”讲述

“苏州圆桌”公众号与《苏州日报》采编一体,采访资源互通共享。借助这一平台,“苏州圆桌”观察员可以直达现场、甚至可以直抵信息的幕后。

2020年3月5日,苏州召开全市作风建设大会。一年一度的例行会议因为疫情而变得不太一样:防疫持续高强度工作的疲惫感,让大会弥漫着观望情绪。

但大会开场就亮出两项通报:2019年度考评,苏州列出了“第三等次”,工作落后的四家单位被当场点名;改革攻坚专项考核之一的“产业招商”,一等奖空缺。惯常安排在年初召开的作风建设大会,今年特意选在惊蛰日,还藏了一个小心思:全面复苏抓紧行动,苏州该醒醒了。这些通稿写不进、自媒体拿不到的材料,最终成了一篇朋友圈热文。

“苏州圆桌”公众号还练就了自身的“角度优势”。2019年底,第一财经发布了一份“中国工业城市25强榜”,苏州排名第三。老实说,这是一张给苏州“涨面子”的排行榜。不过,多场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调研会的旁听经历,让圆桌观察员下意识想到的是苏州工业“面子”底下的局促:信息化和设计投入不足,开展服务型制造的企业还不多;制造业企业重规模轻质量、重制造轻服务的现象还不少。“25强榜”对苏州到底意味着什么?原创推文《转型不是砍存量!这张榜单,看清拐点上的“苏州制造”》,硬是将苏州工业制造的“窘”给挖了出来。

(二)特色定位放大“独有”效应

目前,“苏州圆桌”公众号订阅用户数为13570,其中,公务员是主力。固定用户打开率稳定,公众号原创推文的平均点击量为6356次,单篇最高25592次。

“苏州圆桌”的大多数订阅户本身就有获取信息的便利,且对各类政策、发布渠道很熟悉,在这种情况下,圆桌采编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对接:热新闻找准切口,冷概念找到活例,既顺着“客户”的心思找话题,又掐准事件的难点、痛点,让读者有共鸣。

《机场还没来,苏州高铁要先“飞”》就以苏州机场遥遥无期的心理痛点为引子,打开了苏州高铁进击国家枢纽的话匣子;《已经有人尝到甜头!实勘苏州“产业热力图”含金量》,则通过一家企业“厂房升级”的故事,为苏州产业供地算了一本明细账……关注点,既有网红热点的梗,也有履职敬业的苦,更有行政创新的难。“推其所好”,突出“口味化”,旨在形成“在看”的阅读黏性。

二、怎么说:“入戏入味入心”,融入场景阅读生“悦”

“苏州圆桌”非常注重每一篇公众号推文的文字表达,因为这既是阅读生“悦”的基础,也是互联网语境下立身的必备技能,它还是移动传播过程中,一种有序、有味、有劲的腔调。

(一)“剧本式”布局:突出场景化、强调带入感

尽管公司的复工率、返岗率都达到了100%,罗肇铭还是有些着急。建于2003年的一期厂房,因为全是单层,产能遭遇卡口。在公司痛下决心,要将这1万多平米“发家地”统统推倒重建的当口,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所有进度都慢了下来。

“圆桌推文”的开头,以剧情开场,既让人在见字之初就感到好奇,也是在建立一种阅读的友好感。公众号推文形成个性,考究的布局是第一步。在实际操作中,“苏州圆桌”一直注重结构的安排,一方面融入场景,使原本大而虚的主题文章有移步换景的味道;另一方面,场景“串场”,场景既是阅读的眼,又是整篇文章的线索,一通到底。如此安排,可以让读者面对动辄两三千字的推文时,更有耐心,也更容易读下去。

(二)沉浸式说话:长短句小段落,字字“带响”

网络化表达,胜在语言。

五湖四海的游客们到了苏州,能买到些啥呢?丝巾、装饰画、扇面、手袋等,还有明信片。那么,游客们又想要啥呢?回答很简单,要有纪念意义,要有苏州特色,还有更“佛系”的答案:要有感觉的。

“苏州圆桌”的推文大多是小段落、短句子,气口不长、干净利落,连篇读来,脆脆生响,语言风格完全按照网络特点安排。多数人是在手机上看公众号推文,语句如果过长,一行读不完,就会造成阅读疲劳。使用长短句,尽量做到一行之内就能读完换气,就很舒服。分段亦是如此,如果一段文字密匝匝一片,本身就让人望而生畏,移动端口阅读更是如此。场景式布局,韵律化表达,为的是一种随和的带入感。观察“入戏”,体验“入味”,阅读便能“入心”。

三、不只说:打通线上线下,内容互动“变现”

公众号影响力起于流量,又不止于流量,牵引话题“从线上走入线下”,多元碰撞、分享思路,才能真正形成话题场并聚起公众号传播的强磁场。

目前,“苏州圆桌”已形成“2端2平台”的互动模式,其中苏州圆桌思享汇、圆桌下午茶活动,突破原来单一的线上推送,突出“线下调研+互动分享”的概念,构建起互动传播的聚合平台,“苏州圆桌”还先后与上观、今日头条、澎湃、群众等38个媒体号建立了转载合作机制。

(一)线上线下“延展”互动模式

“苏州圆桌思享汇”是“苏州圆桌”公众号启动的一档线下活动。每月一个主题,以圆桌论坛的形式展开讨论,主要关联政企资源、产学研融合,与会者有企业家代表、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圆桌热粉等。2019年1月29日,第一期“苏州圆桌思享汇”在苏州日报社的圆桌会议室落地“开席”,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1期。

尽管与公众号推文一脉相承,但“思享汇”的主题更注重“实操性”。即便是今年疫情期间,“圆桌思享汇”也在继续。2月27日,因为“不聚集不扎堆”的防疫需要,“圆桌思享汇”首次“上线”,以“复工复产新仗怎么打”为题,尝试了“云互动”。

(二)对话对策“增值”互动价值

在“圆桌思享汇”的基础上,“苏州圆桌”2019年底又新增了两个互动平台:“圆桌下午茶”和“圆桌夜话”。定位于政企恳谈平台,“圆桌下午茶”和“圆桌夜话”直接强调功能性、服务性。通过线下对话,倾听企业心声、搜集企业需求、了解企业情况,为政府提供真实案例、数据参考。苏州的网信企业、生物医药企业、地区独角兽企业先后登“台”,一个直面发展的柔性对话、政企会商机制正在形成。

发展需要速度,也需要温度。拓展“政企连心”的通道,便是这一“温度”的体现。屏对屏、面对面,“苏州圆桌”不仅完成了一次观察角度的转换,“剧场版”的观点互动,更是传统媒体的一次内容变现。在这个过程中,党报与公众号的传播效能相互叠加、协同增强,对话与资政的功能则进一步拓展了互动的价值。

从纸面到网端、从线上到线下、从对话到对策,事实上,每一个党报微信公众号都在“调整站姿、扩大音量”,并不断构建鲜明的“本我特征”:脱掉严肃面孔,运用多种传播符号增强亲和力,延伸纸媒公信力到微信平台。随着媒体融合走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党报公众号的“独有性”价值将充分显现。守正立场、发掘潜质、贴近群众、求变求新——只有不断地坚守住“特有”、做足“独有”,党报公众号才能高效发声、持续发声、有力发声,最终在一体化变革中树立品牌、赢得主动。

猜你喜欢
圆桌党报苏州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石道圆桌(一)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圆桌讨论纪要
圆桌讨论纪要
圆桌讨论纪要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苏州一光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苏州十二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