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完好”不能成为一个概率问题

2020-11-17 05:04
中国记者 2020年8期
关键词:古桥文脉考验

新华社江西分社记者

有些人可能会质疑,在这种超历史水文纪录的洪水面前,人尚且自顾不暇,谈论古桥是不是有些奢侈?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报道呼吁重视的,不仅是古桥本身,也是其承载的悠久文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桥是一个有人文光环的符号。尤其是那些国保、省保级别的古桥,更有着无可取代的人文价值,可以说是地方文脉传承的载体。

古桥被洪水冲毁,不应仅仅停留在惋惜上,对于可修复的进行及时修缮也远不够。记者的笔触要深入揭示的是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物质水平、科技发展程度等都远超过去的今天,这些古桥为何反而无法安然度过洪灾的考验?“车辆禁令”执行不严、维修工程久拖不启、泄洪道被城市建设挤占等人为因素是深层次原因。从这一角度看,古桥毁在洪水中,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古桥完好不能成为一个概率问题。诚然,与能被放到博物馆里守护的可移动文物不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面临更大的压力。知易行难,但不能因为行难而不行。洪水凶猛,并不代表政府没有可为空间,这既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也是文保、水利、住建、交通等各部门应联动参与的系统性工作。除了加强汛期文物安全工作外,还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拿出更科学的防范举措,让古桥少受这种“乘风破浪”的考验。

保护古桥等不可移动文物,也是保护我们的文化之根、文明之源,从政府到社会各界,都应多些敬畏、多些紧迫、多些行动力,不能任凭古桥迷失在风雨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猜你喜欢
古桥文脉考验
保护“文脉” 吸引“人脉”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眼力大考验
你的阅读量经得起考验吗
考验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