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知识的高考预测

2020-11-18 00:09四川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0年3期
关键词:公有制所有制主体

四川

2019 年10 月28 日至31 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完整深刻论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各方面必须坚持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进一步指明了完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切入点、聚焦点和着力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2020 年思想政治学科的高考联系紧密,是今年高考的重点备考内容,其中考查概率最大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知识成为重点考查的背景

2019 年秋季版《经济生活》教材第31 页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而《决定》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决定》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界定是对原有理论的丰富和完善。长期以来,我国在理论和政策上对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仅局限于所有制方面,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现实中虽然对分配和经济运行体制非常重视,但一直没有将这两个方面上升到基本经济制度的层面进行理解。经过长期探索,《决定》将三者并行融入基本经济制度中,进行了“三位一体”的概括,在所有制上,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基本经济制度是指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经济体制上,基本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新界定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全面、更准确的界定和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理解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创新,不仅在理论上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在实践上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和现实,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得以更为全面准确的阐释,必将有利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显著优势在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

二、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知识的预测

1.从题型的角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考点在2020 年的考试中将以主观题和客观题方式出现,重点从主观题方面备考;由于考题的切入点小,因此要求复习备考时要把握每一个必备知识的细微之处,而且复习要全面,要从“细”和“实”上下工夫。

2.从考点的角度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重新界定后的第一次考查,务必全面把握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在能力要求上以时事背景为载体,创设考查情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四种能力,因此要准确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从试题选材的角度看,一定要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大会议和本年度范围内重大时事,找准与基本经济制度的契合点,宏观把握,微观切入,从细入手,明确高考试题坚持素养立意,主要培养和考查考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要求考生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从而培养有信仰、有担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从知识模块的角度看,主要以《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为主,同时可能涉及《政治生活》模块。《经济生活》要明确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理解党对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的重大意义;《生活与哲学》角度主要涉及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发展观、联系观、矛盾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政治生活》主要涉及政府性质及工作原则、政府权力的制约、政府职能、厘清政府和市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及执政方式等知识。

三、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预测跟踪训练

【例1】响鼓重锤,精准聚焦脱贫攻坚和补齐“三农”短板。2020 年2 月11 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这是21 世纪以来第17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作为首要重点任务,持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机衔接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等都做出了统筹部署,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展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怀,必将指引全党全国进一步抓好抓实“三农”领域重点工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结合材料,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分析我国如何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目标。

【例2】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长期以来,我国在理论和政策上对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仅仅局限于所有制方面,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现实中虽然对分配和经济运行体制非常重视,但一直没有将这两个方面上升到基本经济制度的层面进行理解。经过长期探索,《决定》将三者并行融入基本经济制度中,进行了“三位一体”的概括。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的原因。

【例3】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历程。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分析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历程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参考答案】

1.①从所有制角度讲,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为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目标提供所有制保障。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目标提供分配制度保障。③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保障措施,为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目标提供经济体制保障。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要求及时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行完善。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使之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动生产力发展。③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有助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得以更为全面准确的阐释,必将有利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显著优势在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满足最大多数人利益要求,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

3.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每一次新的认识都是在前面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而每一次新的认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践,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形成,以适应新的社会实践。③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在“三大基本经济制度”之前加上一个“等”字就表明我国经济制度还将随着我国实践发展而不断完善。④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正是党的不断认识,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概括和界定更全面、更准确,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理解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创新。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所以党要不断完善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

猜你喜欢
公有制所有制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与公司治理分析
何谓“主体间性”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发改委:鼓励非公资本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混合所有制改革破题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