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照进现实
——2020 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试题浅析

2020-11-19 08:05山东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0年5期
关键词:主观题试题考查

山东

2020 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历史试题的横空出世,无疑在所有学生及历史教师的心中投下一块巨石,掀起大浪,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山东省首次组织实施的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这次等级考试题在遵循《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为《考试大纲》)的精神下,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试题大大强化了对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完成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再向“素养立意”的华丽转型。这一华丽转变使试题“源于教材又远离教材”,答案“远离教材又源于教材”,以往经常使用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基本失灵。

部分教师对高考命题的变革缺乏认真研究和准确认识,依然按照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应对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拘泥于教科书,醉心于“面面俱到”和“平均用力”,强调知识记忆,依赖频繁“刷题”,备考复习与高考要求严重脱节,高耗却低效。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有人认为,往年的高考真题是精雕细琢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虑、对设问和答案的精准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高考题永远无法提前预知,但这并不妨碍教师可以无限接近它,历史复习要摆脱“高耗低效”,实现“有效教学”,完全可以通过系统研究2020 年的高考试题,认识命题规律,把握命题思路,调整复习策略和方法,走精准复习、科学备考的道路。

一、试题分析

(一)试题结构和考查内容

表1 2020 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细目表

续表

1.试卷结构

本套试卷由15 道选择题和4 道主观题组成,分值分别占45 分和55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同前两次的全省模拟考试基本一致,但相对于全国卷而言,增加了3 道选择题,2 道主观题,且增加了主观题的分值,注重对于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考查,试题几乎都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不再简单要求学生“按考试要求解答问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非常浓厚的山东特色,与全国卷有很大不同。

2.试题内容

(1)在选择题的设置上,中国史:世界史=3:2;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4:3;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1:2:2;思想史:政治史:经济史:战争史:改革史=6:3:3:2:1,加大了对思想史的考查力度。在主观题的设置上,中国史占40 分,世界史占15 分,从整套试卷来看,侧重对中国史的考查;从分值角度来看,中国史占67%,世界史占33%。

(2)注重对细节化知识的考查,如第2 题的西汉专卖政策、第3 题的政治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分配的调节、第4 题的王安石变法中救灾的目的、第6 题的进化论与社会改革、第7 题的五四运动与阶级思想变化、第8 题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日本逐步独霸中国、第10 题的智者学派中早期人文主义与民主政治、第11 题的启蒙运动中理性思考社会改造问题,第13 题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农业集体化问题、第14 题的法西斯国家借口民族问题进行侵略、第15 题的美苏争霸对于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综合上述几个方面的认知,笔者从宏观上对这次考试内容进行了大致的概括:①同山东省两次模拟考试试题相比,山东省等级考试的题目在类型及题量上基本没有太多改变;②在内容的考查上,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例基本维持在7:3 左右,中国近代史在一定程度上占据较大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2020 年的山东省等级考试的选择题没有涉及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内容);③主观题带有鲜明的山东特色:开放性试题居多,灵活而不拘泥于形式;④越来越多地关注现实问题,寻找现实中历史的影子。

(二)试题呈现形式

表2 史料呈现方式统计图

(1)试题形式遵循“无材料不成题”的原则,史料呈现方式多元化,突出地图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题目短小而精悍,大部分试题的字数不超过100 字,全卷不足5 000 字;

(3)突出了对地方史的考查,如第2 题考查山东的商业。

(三)命题立意

本次考试试题在遵循《考试大纲》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突出了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观念,突出了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青少年的责任和担当这一主题(第17 题通过《少年中国说》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内容鼓励学生担负民族复兴的重任,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凸显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考查,着重体现了对学生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时空观念(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历史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史料实证(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去伪存真)、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方法)和家国情怀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并且,其中的部分试题至少同时考查了3 种或3 种以上的素养。总而言之,这次等级考试的试题起到了“考查学生必备知识的掌握程度、引领核心价值、考查学科素养、检验学生的关键能力”等多重作用。

二、启示

新的高考试题在服务高校进行选拔工作的同时也指挥着高中的教学,且这次“试题进一步明确了高考综合素质改革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具有风向标的意义”,那么,面对新的形势,教师应该如何备考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对接高校教科研,了解高校历史学术动态

纵览全卷可知,试题在命制时没有迁就高中历史教学,它主要发挥的是为高校选拔人才的作用,服务于选拔而非高中教学,故对接高校科研,了解历史学术动态显得尤为重要。

2020 年4 月28 日,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澳门大学《南国学术》编辑部在澳门联合发布“2019 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历史学的回顾与反思、历史研究领域的“三大体系”建设、中国历史上政治治理经验的当代价值、全球视野下“丝绸之路史”研究的纵深发展、宋代文官政治的特征与影响、明清以来的身体、疾病与卫生研究、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转型与重构、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化、五四运动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回归以来的澳门历史研究,这些历史学研究热点对高考复习都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山东省的一些知名教授、学者的著作也可以帮助师生开阔眼界,如先秦史方面的童书业、田昌五,秦汉史方面的安作璋,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王仲荦、齐涛等。

(二)转变观念,提高专业水平,探究新型的答题方法、评价方法

1.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教师应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确定关键问题和重难点,有效设计教学过程,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通过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会学习、自我拓展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解决陌生的、复杂的,甚至是不确定的真实问题的能力。

2.命题过程中尽量创设多种类型的“新情境”

“学习情境”指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史料、图表、历史叙述、史论等问题;“生活情境”指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中遇到的与历史有关的问题,如在倾听长辈的回忆、观看影视剧、游览名胜古迹时遇到的问题;“社会情境”指对社会问题的历史考查,如某种社会风俗的来源、某一国际争端的历史背景问题;“学术情境”指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如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多种看法等。多维度地创设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把问题解决好。

3.通史教学、专题史教学、主题史整合教学相结合

教师应兼顾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尤其是注意细节知识的处理,还应探究“自主探究类题目的答题方法”,此外,开设史学理论学科课程与教学也刻不容缓,这也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

猜你喜欢
主观题试题考查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