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肌少症影响因素分析

2020-11-20 12:58徐礼君
甘肃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肌少症骨骼肌病程

徐礼君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滁州239000

肌少症为骨骼肌量的持续丢失,导致肌力与活动能力降低的一种综合征[1],患病人群发生跌倒、骨折的几率增加,甚至发生吞咽功能障碍及心肺疾病[2],缩短其寿命。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糖尿病与肌少症之间存在联系[3]。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2型糖尿病肌少症患者3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30例2型糖尿病非肌少症住院患者为对照组。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肌少症的诊断按照Baumgartner诊断标准[4],Baumgartner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使用美国GE公司的骨密度测量仪(Prodigy Advance型)进行双上肢和双下肢的骨骼肌含量测定,二者数值相加,即为四肢骨骼肌含量(ASM)。骨骼肌含量指数(SMI)=ASM/身高×2(kg/m2),以男性SMI<7.26kg/m2,女性SMI<5.45kg/m2作为诊断肌少症的数值指标。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5]的2型糖尿病肌少症患者;排除标准:合并营养不良、恶性肿瘤、全身感染、长期卧床、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患者。

1.4 方法 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设计2型

糖尿病肌少症相关因素调查表,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有无糖尿病肾病(排除非糖尿病肾病,以尿液中出现微量白蛋白为诊断依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运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是否缺乏(<30ng/mL)、BMI。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肾病、运动、25-OH-D以及BMI这6项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发生2型糖尿病肌少症为应变量,赋值有2型糖尿病肌少症(观察组)=1,无(对照组)=0,以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建立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回归过程应用后退法进行自变量的筛选和剔除(α剔出=0.05)。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肾病(P<0.05);运动、25-OH-D是其保护因素(P<0.05)。见表2。

表1 2型糖尿病肌少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例(%)]

表2 2型糖尿病肌少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肌少症是一种全面的、渐进性的骨骼肌丢失和力量衰退的综合征,主要特征表现为骨骼肌力量、功能、质量的衰退,严重的可导致患者难以站立、平衡障碍[6]。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年龄、神经肌肉功能的衰退、营养与运动、体内激素变化等方面[7-8]。本研究以2型糖尿病肌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高危因素,运动、25-OH-D是其保护因素。

肌少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有研究表明60~70岁的患病率约为10%,70岁以上男性的患病率约为12.3%,80岁以上的患病约为50%[9];是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活动能力下降,营养吸收功能降低,神经骨骼肌功能减弱以及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导致相关激素的变化,从而炎性细胞因子增高等因素造成肌少症的发生。从糖尿病病程上:目前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主要认为当患者糖尿病病程越长时,通常会存在肌肉血流灌注发生异常进而使氧摄取量不足,肌肉不能够摄取足够的能量,另胰岛素对肌肉蛋白的合成有促进作用[10],当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时,肌肉蛋白合成不足,肌量降低,若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环境下,可导致相关炎症反应发生,产生大量的活性氧,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的状态,进一步加剧肌少症的发病率;从是否并发糖尿病肾病上,当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时,尤其是尿毒症期时,蛋白质摄入不足,肌肉蛋白合成减弱,当分解超过合成时增加了肌少症的发生率,另外,还与患糖尿病肾病时,机体内的免疫、激素、代谢性酸中毒等因素有关[11]。

国内外目前有关骨骼肌衰退的防治主要集中在运动、营养支持、激素三方面,运动是保持肌力和肌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抗阻运动比有氧运动更能够发挥作用[12],二者联合还可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当合理的运动搭配优质蛋白或必需氨基酸的摄入则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从25-OH-D上,25-OH-D在肌肉代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调节肌细胞的分化与增生,减少肌量的丢失,使患者的肌力得到改善,且具有减轻胰岛素抵抗,对肌少症患者有免疫调节作用,减轻其炎症状态,调节肌肉功能[13],补充25-OH-D可使患者的肌肉力量得到改善,减少其摔倒的风险。

综上所述,高龄、长病程和肾脏损害是2型糖尿病肌少症的危险因素,适当的运动和补充维生素D对糖尿病肌少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猜你喜欢
肌少症骨骼肌病程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下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运动预防肌少症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毛蕊花苷对递增负荷运动小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8-羟鸟嘌呤可促进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骨骼肌细胞自噬介导的耐力运动应激与适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