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青少年校园足球服务的地方实践与价值剖析*

2020-11-22 06:28刘彦果
运动精品 2020年5期
关键词:足球青少年校园

刘彦果

政府购买青少年校园足球服务的地方实践与价值剖析*

刘彦果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

我国政府购买青少年校园足球服务源起于政府购买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的地方实践,随着国家足球改革发展进程逐渐进入到顶层设计,在各省市“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得到优化,其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体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加快校园足球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形成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合力;回归足球育人本原,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驱动。

校园足球;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

振兴中国足球,实现体育强国梦,是亿万国人的希冀和梦想。当前,“足球从娃娃抓起”已成为社会共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成为振兴中国足球的重要举措。政府购买校园足球服务既是政府加快职能转变、推进校园足球治理的重要决策,也是促进校园足球发展和引领学校体育改革的创新举措。当前,校园足球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政府购买校园足球服务的地方实践及其价值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影响到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校园足球进一步的创新和优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 政府购买校园足球服务的提出

发端于英美国家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制度安排,并且成功引入中国成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实现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2013年9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同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等国家政策文件均明确提出采取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等方式,为群众健身、学校体育等提供有力支持。我们从地方的实践来看,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市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已走在全国前列。尤其在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服务方面,北京、上海、深圳、长沙等城市成效显著,如北京市2014年投入5亿元、2015年投入13亿元面向社会购买青少年课外体育、艺术服务;上海市2009年开始面向社会购买青少年校园足球服务,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开始面向社会购买“体育课”服务;深圳市出台《中小学体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探索购买“校园体育一小时”专项保险;长沙市从2009年暑假开始由政府购买中小学生体育服务,并从游泳拓展到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项目。

当前,校园足球既是青少年体育振兴计划的关键突破口,也是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服务的重要内容。政府购买青少年校园足球服务将一部分足球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为校园足球资源供给与需求矛盾的破局提供新的视角。2014年11月26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校园足球场馆建设、师资培训与管理服务,切实发挥行业组织、专业机构、足球俱乐部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共同参与的校园足球工作格局。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分别联合相关部委出台了《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推进政府购买校园足球服务”,与此同时,上海、武汉、深圳等地也将购买校园足球服务纳入到校园足球发展规划并且积极进行探索与实践。

2 政府购买校园足球服务的实践探索

2.1 政府购买校园足球服务的地方实践

2.1.1武汉实践

武汉地处华中重镇,教育资源集中,足球氛围浓厚,特别是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优势,2012年入选全国首批“足球改革试点城市”。站在足球改革发展的新起点上,武汉市选择迎难而上,破解青少年足球发展难题。为了解决场地匮乏的难题,武汉市教育局通过实施“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和“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项目,加大学校、社区体育场地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将农村学校足球场地建设纳入“改薄”计划,并采用政府招标的形式引进KT足球、笼试足球等对现有场地进行补充。作为湖北省“足球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市教育局和体育局合作开展“足球明星进校园”“精英教练进校园”“足球器材进校园”“荆楚足球小将评选”等“四进校园”活动以及中小学教师校园足球专项培训计划,由政府购买器材、聘请专业人才进行校园足球推广和师资培训。2013年,武汉市启动了足球改革发展的两项重大举措:(1)政府出资购买青训教练员岗位及青少年足球活动场地使用时间,即由政府买单聘请足球教练员、补助场地费用等,为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提供物质保障。它既回避了现有体制对大量新增足球青训教练员编制的限制,又最大限度利用各区文体局、各教育系统拥有的足球场地资源来开展足球专业训练,让热爱足球活动的青少年能就近、免费接受专业培训。(2)政府扶持免费青训中心,武汉市陆续建立了十个区级青训中心以及两个市级青训中心,由市足协负责日常管理,政府划拨专项经费购买青训中心的足球服务,包括教练费用、场地补助、活动经费等,购买经费标准为市级16.8万元、区级15.6万元。学校和区、市两级青训中心形成无缝对接,参加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本着“就近”与“免费”的原则,就能进入区级甚至市级青训中心接受更高水平的指导和训练。政府购买服务成功构建“校、区、市”三级足球青训体系后,也吸引社会力量投入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如市足协和尚文地产共同推出的“尚文之星”青少年精英培训计划、市教育局与平安、人寿等保险机构新增设立的“校园足球险”等,积极推动“政府主导、体教结合、社会支持的校园足球合力”的形成。

2.1.2上海实践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坚持统筹协调,不仅加强了政府教育与体育部门的资源整合,协调联动,而且通过完善支持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校园足球的积极性,形成了具有一定借鉴价值和推广意义的“上海模式”。2012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市体育局联合成立校园足球联盟作为构建大中小学对接、帮扶的枢纽型体育组织。市政府出资委托校园足球联盟制定并组织实施校园足球竞赛计划,即“四横”(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纵”(暑期学生足球赛、校际联赛、区际杯赛、国际邀请赛)的四级赛事体系,并且定期开展校园足球教练员、活动指导员、裁判员、赛事督导等专业人员培训。为兼顾普及与提高,构建优秀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2015年上海市教委和体育局分别启动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和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上海市将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购买训练团队服务纳入到政府采购项目,市教委拨付专项经费,各区县教育局委托政府招标采购包括高水平外籍教练在内的训练团队服务。目前,半数以上区县聘请了葡萄牙、塞尔维亚、德国和西班牙等足球发达国家的教练员团队。同时,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上海根宝足球基地、上海幸运星足球俱乐部、杨浦区少体校、普陀区青少年业余足球学校等10家单位与上海市体育局签约成为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由体育局出资购买培训基地提供的场地、师资、训练、竞赛、安全等多元化服务,并委托上海市足协开展考核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2015年上海市体育局针对幼儿园、小学、初中的青少年实施了篮球、足球、排球公益培训,培训项目由政府出资支持,社会组织通过竞标并经第三方机构评定后获得承办权。据第三方评估公司的通报数据显示,2015—2016年共有3072人次完成了培训,其中民工子弟、自闭症、智障青少年等特殊人群参与率达10%左右。此外,为了完善校园足球安全保险制度,上海市教委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联合设立“上海市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专项保障基金”并在浦东新区率先试点实施,通过构建保险—救助—服务的三重保障体制,为开展校园足球等学校体育活动解除后顾之忧。

3.政府购买校园足球服务的价值剖析

3.1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体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政府作为做大做实中国足球金字塔基的主导力量,推动校园足球事业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校园足球主导权由国家体育总局转交教育部,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校园足球的发展路径不断拓展,育人价值不断放大,社会认同不断加深。但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校园足球发展水平还与建设体育强国目标差距甚远,尤其是校园足球服务需求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校园足球面临师资、场地、经费、安全、理念五大发展难题。在此背景下,政府将原本由其直接提供的一部分校园足球服务事项(如师资、场地、教材、竞赛、医疗、保险等),按照合同外包、公私合作、补助或凭单等建立契约关系,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作为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理念和举措,政府购买服务是切实提高校园足球发展基础保障水平的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对于提高政府工作质量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区别于以往校园足球仅靠政府“包打天下”“独角戏”的推进方式以及“大铺面”“撒芝麻盐”的做法,政府购买校园足球服务一方面推进“全能型” 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将“不该管”和“管不好”的事项交给市场和社会,释放市场和社会活力;另一方面可使政府加强宏观调控,集中精力提供优势服务,如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规划、标准制定、资金预算、绩效评估等。《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和《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政府购买校园足球服务这一创新举措已进入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顶层设计当中,并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

3.2 实现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形成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合力

长期以来,校园足球处于系统分离、条块分割的发展困境之中,牵涉广、矛盾多、积弊久,破题难,拖不起、等不及。从根本上说,满足物质条件保障是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10628个足球场中仅43%的标准场地,与国家提出“到2020年校园足球学校要达到2万所,并且每个校园足球学校均建有1块以上足球场地”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中小学体育教师严重缺编是“老大难”问题,教育部调研数据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专职体育教师缺编30多万,乡镇中心校平均只有0.7个体育老师,足球专业教师稀缺成为不争的事实。此外,经费投入不足、安全保障滞后也严重影响到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校园足球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单靠任何一个部门都是力所难及的,需要形成“跨界整合、多元治理、合力共举”的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作为振兴中国足球的重要任务更加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鼓励社会参与,整合多种资源,完善支持政策,形成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合力”。近年来,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向社会力量购买包括校园足球服务在内的公共体育服务的探索:北京市与职业俱乐部、高校、企业合作,由政府购买包括师资教练、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校方责任附加险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上海市建设校园足球联盟和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政府出资购买国际培训教学法和训练团队服务;武汉市建立“校—区—市”三级青训基地,教育局与足协签订协议购买技术培训、教练员师资及足球场地使用时间。实践证明,政府购买服务是目前解决校园足球物质条件保障难题的有效途径,具体体现在:(1)盘活存量,实现学校场地和社会场地资源优化配置;(2)打破壁垒,促进体育系统足球专业人才向校园足球师资的盘活流动;(3)协同联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合力。

3.3 回归足球育人本原,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驱动

在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背景下,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基本共识。2014年11月26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召开全国青少年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将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正式确立为全国学校体育改革的试点项目与突破口,同时也标志着面向全体青少年的“深耕计划”全面实施。当前,校园足球师资不足、场地匮乏、安全缺失同样也是学校体育发展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足球改革与发展重要指示中指出,大胆改革与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足球发展机制和体制。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多次强调,校园足球是整个校园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先行目标和示范项目。毛振明等专家大力呼吁“让校园足球回归国民教育体系”,倡导“以体育人”的思路来引领学校体育发展。政府购买校园足球服务是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新思路,对于学校体育改革意义重大。(1)解决困扰校园足球的师资问题,一方面,中央和地方从2014年开始通过国培对校园足球师资进行系统培训,另一方面,政府向体育俱乐部、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购买培训服务,引进海外高水平足球专家为校园足球师资提供指导,如教育部与意大利GLS巨星传奇俱乐部的合作项目、上海市教委和耐克公司联合打造的“活力校园”项目等。(2)解决校园足球场地匮乏的问题,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把校园足球活动的场地建设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同时,盘活存量,多渠道调动社会力量,引导社会资本采取赞助、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建设、承租和管理足球场地,形成教育与体育、学校与社会、学区与社区共建共享场地设施的有效机制。(3)解决校园足球安全缺失的问题,除了一直沿用校方责任险,北京、青岛、深圳等许多城市已经开始探索由政府出资购买其他险种有效地应对校园意外伤害风险,如北京市教委为北京所有公办中小学投保校方无过失责任险;青岛市向中能足球俱乐部购买包括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在内的校园足球服务,并通过政府招投标投保场地运动险。深圳市将购买“校园体育一小时”专项保险纳入《中小学体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并设立深圳校园体育活动风险防范保障基金。政府购买校园足球服务有效地推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共同参与的校园足球工作格局加速形成,通过校园足球示范引领,带动校园田径、篮球、排球等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发展,促进“一校一品”“一校一特”品牌建设,社会力量参与校园足球有效改善师资力量、场地设备、安全保障等物质保障能够引导更多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其经验、成果乃至教训,都会对今后学校体育改革的整体推进,以及不同运动项目的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1/15/c_118164235.htm.

[2]王占坤.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地方实践、问题及化解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49(2):12-17.

[3]胡庆山,曾丽娟.校园足球热的审思——兼论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50(4):26-32.

[4]肖玉华、王凯珍.基于政府购买服务的青少年足球发展模式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2015.

[5]夏贵霞.政府购买青少年课外体育服务的实践探索与发展导向——以北京实践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4):26-32.

Analysis of the Local Practice and Value of the Government's Purchase of Youth Campus Football Services

LIU Yanguo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8, Hunan, China)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XJK016BTW003)。

刘彦果(1985—),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和中外人文交流机制。

猜你喜欢
足球青少年校园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让足球动起来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少年快乐足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认识足球(一)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