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独竹漂的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1-22 06:28潘梦妮程纪香莫红暖
运动精品 2020年5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潘梦妮 程纪香 陈 红 莫红暖

黔北独竹漂的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

潘梦妮 程纪香 陈 红 莫红暖

(凯里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独竹漂是贵州省特有的少数民族水上运动项目。文章介绍了黔北地区独竹漂的历史渊源、特点和主要形式,分析其传承现状并提出未来发展对策。

黔北;独竹漂;全国民运会;地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传承性、地域性、健身性等特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产物,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结果,是在传统习俗、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在于它的民族性和传统性。民族源于信仰,传统贵在坚持。由于对信仰的坚持,成就了民族的传统,同时成就了民族传统体育。而诞生于云贵高原的独竹漂是黔北地区传统文化价值的具体表现和载体之一,表达着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信息,彰显着少数民族独有的特色。由于独竹漂的特殊性,有关研究形式较为单一,多是表浅的分析,没有实践操作的研究,这对于独竹漂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1 黔北独竹漂的历史渊源

独竹漂的出现是历史变迁的必然。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独竹漂这项民间绝技在黔北地区民间代代相传,零零散散地分布在赤水河沿岸。独竹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黔北地区属于云贵高原,山川秀丽,风景独特,多为山、水、林、洞,喀斯特地貌较为丰富,到处崇山峻岭,河谷密布,陆路交通极为不便,“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形容的便是这里。传说古代黔北因地形限制,便出现了“水运皇木”,而独竹漂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也可以说是“水运皇木”酝酿了独竹漂。

相传,古代黔北赤水河流域的陆路运输条件极差,水运带动了当地运输业的发展,在赤水河两岸出现了一些专门存放和运输竹材的聚点,运竹人便是在这样的劳作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利用单棵竹材在水上漂的技能,并传衍至今。独竹漂降低了运竹人在水中漂行的危险性,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而且减少了运输竹材的损失,提高了劳作效率。独竹漂这种独特的技法产生于日常劳作,是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造就的产物。

2 黔北独竹漂的特点

独竹漂受自然环境、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深刻影响,表现出鲜明特征及标识。

2.1 具有独具一格的地域特征

黔北地区地理环境独特、气候适宜,非常适合楠竹的生长,这也推动了独竹漂的发展。黔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常年温差不大,受山脉的阻挡形成迎风坡,雨水充沛。植被覆盖率极高,植物种类较为齐全,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生存空间。

2.2 与大自然的融合性

独竹漂运动彰显了人类不断超越自己,展现出人类蓬勃的精神。独竹漂运动十分强调人神合一,重视身体和心灵统一,需要强大的精神力与强健的体质。

2.3 产生于民用于民

独竹漂是在劳动人民日常的水运劳动中形成的,反映了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是人类与大自然相抗衡的成果。楠竹在当地随处可见,这给独竹漂运动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独竹漂产生于日常生活,也用于日常生活。独竹漂的出现带动了赤水河沿江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与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

2.4 与环境得天独厚的融合

受地理环境所限,人们的生活水平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陆路交通不便的影响。人们需要在漫长的日子里不断探索与适应,以便找到更完善的解决方法。独竹漂的产生是一大奇迹,它源于人类对自然的不妥协与顽强抵抗,是赤水河沿江百姓对当地环境的一种独特应对和选择方式。独竹漂自然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鲜活的适应性。

3 独竹漂的主要形式

3.1 表演性

独竹漂包括表演和竞技两类形式,表演形式中的金鸡独立、跳杆等动作展现了少数民族姑娘们的英姿飒爽。1999年,被誉为“中华一绝”“水中芭蕾”的独竹漂表演在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征服了各路评委,获得了金奖。

3.2 竞技性

独竹漂技术的不断提升为其开辟了新的竞技空间。独竹漂的比赛形式分为单划、双划和团体竞技。独竹漂技巧丰富多样,技术难度较大的“一字漂”“劈腿漂”属于基本功,具有较强的技巧性,适合于单人及团体表演;双人独竹漂则更多是展示基本技巧,双划形体优美,速度飞快;团队表演新颖独特,快慢有序,整齐划一,动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规律性,内涵丰富,令观赏者大开眼界。

4 独竹漂的目前发展

4.1 积极方面

4.1.1政府部门重视,积极宣传,获得成就

世纪之交,独竹漂宛获新生。独竹漂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彰显了其独特的民族性和竞技性。1999年,独竹漂获得第六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金奖后,获得了国内众多媒体的宣传,这对独竹漂运动的开发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府还积极将独竹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使其冠上地方“文化遗产”的标志,提升其文化内涵,也促使其传承与创新有了地方法规制度的保护。

4.1.2民间的推动,高校的引进

遵义地区的独竹漂爱好者在遵义市文化广场旁设立了独竹漂培训点,免费为符合身体条件、会游泳、平衡能力较强的中老年人提供培训,促进了独竹漂在民间的发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公布之际,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下司民族中学率先将独竹漂作为文化遗产和体育项目引进校园。随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民族中学、凯里学院、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河北体育学院,河池学院等学校也相继将独竹漂引进校园进一步推广。

4.1.3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改革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独竹漂的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这使得独竹漂项目得到了空前的关注。贵州省有关部门对独竹漂进行了大量的推广普及和挖掘改造工作,制定独竹漂的裁判法及规则,使独竹漂竞赛活动具有规范性。

4.1.4红色印记与自然之美

独竹漂在特定历史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独竹漂在红军多次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新中国成立后黔北赤水河流域举行的纪念四渡赤水这一军事战役典范活动中也派上了用场。独竹漂已与红色文化融为一体,得到升华。

4.2 消极方面

4.2.1宣传力度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

独竹漂运动在贵州省的普及力度最大,无论在校学生还是群众百姓认知度很高,而在其他省份的开展仅限于官方组织的运动队,宣传范围有限。目前呈现出贵州“一家独大”,这不利于独竹漂运动的发展,不利于调动其他省份发展独竹漂运动的积极性。

4.2.2学术研究的滞后

关于独竹漂的学术成果较为稀少,且多为基础理论研究。独竹漂运动的发展缺乏足够的理论建设和学术积累,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其发展实践之需相差较远,这给后续研究带来盲目性和不准确性。

4.2.3场地器材的限制,经费的不足

场地和器材是开展体育训练的物质基础,而独竹漂运动的开展需要一定面积且水流舒缓的水域环境。在我国这样的训练场地并不多,且大多数省份不产楠竹,有的省份需要从千里之外购进独竹漂器材,运输不易,成本较高。当前各省对独竹漂的投入经费非常有限,严重制约了独竹漂的发展。

4.2.4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黔北地区陆路交通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人们不再需要水上漂行。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娱乐变得丰富多彩。在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普及下,人们更愿意参与足球、篮球等运动,而冷落了独竹漂运动。由此可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使独竹漂失掉了原有的生长根基。

5 独竹漂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5.1 国家政策带动经济发展

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规模宏伟的工程,是国务院在世纪之交做出的重大决定。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探索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综合利用,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场所等设施建设。加强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发民族传统竞技活动和特色体育赛事。独竹漂具有独特的记忆形式,是非常具有吸引力和价值的旅游资源之一。作为一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其具有娱乐性、互动性、观赏性和健身性,能够加深游客对游览地的印象,提高游客回头率。独竹漂能够满足游客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具有品牌效应,应将其融入旅游景点、融入社会事件、融入全民健身多元化发展。

5.2 文化建设发展重视

2011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贵州的文化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形成全省上下重视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获得滋养的沃土。随着人们对民族体育价值的认识与提高,贵州省相关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日益提高,这为民族传统体育,尤其是独竹漂这类贵州本土民族传统体育注入了发展的新活力。

5.3 经济发展促进各项发展

21世纪以来,贵州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成为贵州发展的主基调,这使得原先“人无三分银”的贵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利用科技成果推动社会进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扩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由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转变,使得发展于传统山地农耕经济社会的独竹漂失去了原有的社会文化背景,其生长根基正在发生动摇;由于社会生产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变迁,独竹漂这种依附于传统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功能性服务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这给独竹漂的传承增加了难度。如今,根据中央文件,贵州省将独竹漂融入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大省和民族特色体育强省的建设之中,积极传承,持续推动创新。

5.4 创新发展

独竹漂的开发应坚持创新性、保真性、协调性和整体性的原则,坚持创新,与时俱进,不能一味沿用老套路。独竹漂是一定历史时期黔北人民生计与生活的见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民间体育遗存。独竹漂自身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保持其真实性的重要性。在开发的过程中,要体现独竹漂自身特质,不失传统特色,迥异于其他文化的开发,与生存环境相辅相成。建立健全相应有效的协调机制,加强独竹漂训练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抓好独竹漂项目的教学与训练,扶持独竹漂民间社团的发展。与此同时,加强独竹漂的科学研究,为独竹漂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梁勤超, 王洪珅, 李源.现代性视域下少数民族体育的民运会出场与回归——基于贵州“独竹漂”运动的考察[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1).

[2]陈立勇.独竹漂的历史溯源及其现代开发的价值与途径[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3]陈立勇.贵州民族体育遗存——独竹漂运动的历史和未来[J].贵州民族研究,2012(1):155-158.

On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Inheritance of Single Bamboo Drifting in the North of Guizhou

PANMengni, etal.

(Kaili College, Kaili 556011, Guizhou, China)

2018年度凯里学院院级规划课题(学生课题)。

潘梦妮(1998—),本科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程纪香(1984—),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我们的“体育梦”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清明节的传统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