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研究调查

2020-11-22 06:28张润乙
运动精品 2020年5期
关键词:滨州市文化遗产物质

张润乙

滨州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研究调查

张润乙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以滨州市第一至第四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研究对象,对滨州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传承人年龄大,后继无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体系不完善;宣传力度不足。建议: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政策指导;积极培养传承人才;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健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体系。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为提高人民群众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加强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本文以滨州市第一至第四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研究对象,在滨州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区采用集中调查和个体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向当地群众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8份,回收率98%。同时,通过对滨州市文化局、体育局以及传统体育协会,以及相关传承人和从业人员进行采访,了解滨州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传承和保护措施,总结滨州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存在的问题。另外,深入滨州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在地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滨州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

2 结果

滨州市辖滨城区、沾化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邹平市和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是黄河三角洲区域内最大的行政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形式多样(见表1)。

表1 滨州市县级以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省级市级 项目阳信鼓子秧歌燕青拳长拳 程派高式八卦掌狮子舞 荡秋千 岭子长拳 总计(项)124

从表1可知,滨州市拥有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阳信鼓子秧歌);省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燕青拳、程派高式八卦掌),市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长拳、狮子舞、荡秋千、岭子长拳)。

表2 当地群众业余时间的体育锻炼方式

项目人数占比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8% 运动器械5051% 舞蹈类2020% 其他2020% 合计98100%

注:运动器械指羽毛球、篮球、健身房等;其他指瑜伽、跑步等

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群众业余时间的体育锻炼方式来看,选择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占8%,选择运动器械51%,选择舞蹈类的占20%,选择其他健身方式占20%(见表2)。

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在参与问卷调查的98人中,有58人了解当地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20人是通过长辈的口述认识了解当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18人是因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学校,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当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15人是通过当地风俗表演了解当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5人是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当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表3 了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

途径人数占比 长辈2034% 学校教育1831% 当地风俗表演1526% 网络媒体59% 合计58100%

3 分析与讨论

3.1 传承人年龄大,后继无人

滨州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师徒传承还是商业传承,在传承人方面都出现了明显的断层现象,大多数传承人年龄过大。人们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触只限于兴趣与了解,学习时间短,流动性大。比如,武馆不再像从前要求必须进行专业化的长时间的训练。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变异和传承缺失现象。

3.2 管理体系不完善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缺少系统化管理体系,虽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机构,但无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只起到保护、记录的作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面临威胁。

3.3 宣传力度不足

政府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较为薄弱,对网络宣传的利用程度较低,宣传范围较窄,宣传力度不足。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口口相传已经过时,要想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就需要借助现代化的传播方式,扩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范围,不拘泥于本地保护,提升传播速度,使更多人认识与了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增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

4 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和政策指导。滨州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在政府的支持下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滨州市政府要加大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扶持力度,制定有利于其发展的政策,加大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另外,作为家长应改变教育方式,不能认为学习是孩子唯一的出路,要认识到孩子多方面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培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其次,应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利用网络及时宣传滨州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让更多人了解滨州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利用电视媒体,邀请当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表演展示,或者举行大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赛等,让更多的人关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后,应完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体系,指定专人管理,建立市民与政府的联络渠道,让市民及时了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动向,同时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的开发,应拓展实践空间,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组织人们参加定期训练。举行各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会,互相学习,共同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1]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牟延林,谭宏,刘壮.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王书彦,韦启旺,张英建,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制度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12):24-36.

[4]姚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研究综述[J].搏击·武术科学,2012,9(9):97-99.

[5]王卓.2003-2011年我国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2):1-5.

[6]王林,陆海.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报,2011,45(8):86-90.

[7]郭德法,袁海强.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33(3):97-99.

[8]殷鼎.宁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J].体育科技,2016,37(6):135-136.

[9]刘喜山,钞俊红.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承[J].学校体育学,2017,7(28):64-67.

[10]KURINR.Unesco votes new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onvention[J].AnthropolNews,2003,44(9):21-11.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on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Binzhou City

ZHANG Runyi

(Capital Sports College, Beijing 100191, China)

张润乙(1995—),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滨州市文化遗产物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啄春泥文学社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物质至简,精神至盈
Tough Nut to Crack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