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对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2020-11-22 06:28唐阳阳
运动精品 2020年5期
关键词:杀球羽毛球实验组

唐阳阳

核心力量训练对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唐阳阳

(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实验法、数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8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6级羽毛球专项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羽毛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设计训练内容,选取能够反映羽毛球运动特性的指标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核心力量训练对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提高有较明显的效果,尤其是在躯干的协调控制方面,对起跳杀球的提高较为明显。

核心力量;羽毛球训练;专项身体素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体育训练方式也在不断多元化,但是整体训练原则仍旧是围绕着解剖运动肌肉组织以及发力顺序功效进行的,传统训练仍占据主要地位。随着功能性训练的发展,核心力量训练在欧美地区出现并被广泛使用。在世界级比赛中不难发现,除去肌肉类型的差异,核心力量确实对稳定躯干和协调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由于传统训练方式的革新,核心功能性训练逐步成为现有训练方案的补充。经了解发现,身体素质差、力量训练方法滞后是阻碍大学生羽毛球发展的瓶颈,想要突破这一瓶颈就要从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上下手,通过加强核心部位力量,提高对身体的掌控能力,确保比赛中技术能力的有效发挥。

1 相关概念阐述

1.1 核心力量

核心力量是在羽毛球运动中始终保持躯干髋关节附近的小肌群充分发力,使肌肉能够控制身体核心部位的协调稳定性的力量。核心力量区相当于上下肢衔接的纽带支点,根据杠杆原理,支点稳定是上下肢协调发力的基础,能对力量的产生、传递和输出起到最佳控制作用,即核心稳定性。经过核心力量训练的运动员,躯干关节及小肌群的力量都非常发达,能够满足肌肉运动链的衔接作用。传统训练只锻炼了四肢的肌肉,而运动的完成是需要身体协调来运行的,稳定性的链接能保证身体肌肉稳定性收缩,稳定的支点是运动成绩的保证。

1.2 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

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影响其专项能力的重要因子,其中力量素质是运动能力发展的基点,不仅要求上下肢、腰背肌群均衡发展,而且要求肌肉的耐久力、爆发力能够在激烈比赛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另外,羽毛球运动员技术上要求比较精细,当前更是对运动员身高、敏捷性、力量性、瞬时输出功率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对应的对训练方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应从羽毛球运动性质及培养运动员身体素质能力的具体方面出发,融合新的训练方式,确保竞赛中专项技战术的有效运用,提升其专项身体素质能力。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表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

组别n/人平均年龄/岁平均身高/cm平均体重/kg 实验组422177.468.8 对照组422176.267.1

以8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6级羽毛球专项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人。实验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2.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实验法,对实验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及记录,以取得科学准确的实验数据,再通过数据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

表2 实验组核心力量训练方案

训练内容训练量动作要求 平衡垫蹲举40秒×4组,间歇1-2分钟将平衡垫放在与髋同宽的位置,将脚踩在平衡垫中间的位置,进行蹲举。膝盖与脚尖方向相同,且不超过脚尖,大腿与地面平行,腰背直,核心肌肉收紧。 平衡垫跪姿平衡40秒×4组,间歇1-2分钟收紧核心肌肉,单膝跪在平衡垫上,抬起另外一条腿和对侧手臂,保持盆骨不倾斜且控制身体平衡。 瑞士球跪球平衡40秒×4组,间歇1-2分钟腹部收紧的同时用手扶好球,跪上球的同时大腿加紧,双手交叉平衡放于胸前,保持身体平衡。 燕式平衡180秒×4组,间歇1-2分钟单脚站地,另一只脚向后高抬起与臀同高,两手臂平衡打开,身体略前倾保持平衡。 平板支撑180秒×4组,间歇1-2分钟双手手肘和双脚前脚掌同时撑地,身体保持两点一线,臀部与核心肌肉收紧。 侧身支撑180秒×4组,间歇1-2分钟单手手肘撑地,双腿伸直,脚并拢同时撑地,另侧手打开向上伸直,核心肌肉收紧,保持身体平衡。 侧卧位肘撑异侧大腿屈伸40秒×4组,间歇1-2分钟单手手肘撑地,双腿伸直脚并拢同时撑地,另侧手打开向上伸直,核心肌肉收紧,异侧腿在髋关节处完成直腿屈伸动作。 瑞士球屈腿仰卧起坐40秒×4组,间歇1-2分钟双脚放于瑞士球上仰卧,双手抱头,双腿在髋关节膝关节处屈伸,完成仰卧起坐。 瑞士球单腿对抗屈伸40秒×4组,间歇1-2分钟单腿站于瑞士球上,单脚缠绕橡皮条与同伴配合,单腿在对抗条件下完成屈曲及后伸。

2.3 羽毛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案设计

2.3.1羽毛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原则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在核心力量训练的过程中,遵守和贯彻力量训练原则是实验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保障,其本着小而多的原则,即小负荷、多次数。在训练者能力高的情况下适当加大难度,如增加动力练习的次数组数、加大负荷重量、延长静力练习时间、动作的内容和形式逐渐复杂等。在训练中严格控制身体的姿势,集中注意力,配合呼吸,不断对肌群不同肌肉进行刺激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以获得较好的专项运动能力。

2.3.2羽毛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案

羽毛球运动要求的能力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本研究选择能够反映羽毛球运动特性的运动素质指标、综合客观条件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方案见表2。

2.4 实验方案

2.4.1实验步骤

实验组主要以核心力量训练为主,为期8周,每周2次,与常规训练的频率保持一致。在整个训练开始前进行实验前测试,在整个训练结束后进行实验后测试。

对照组按原有的常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主要以深蹲、半蹲、卧推、冲刺为主。在整个实验训练开始前进行实验前测试,在整个训练结束后进行实验后测试。

2.4.2测试内容和指标

(1)测试指标

本研究依据《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体育测量与评价》《人体运动能力检测与评定》的相关内容,结合羽毛球运动特点,选取直线高上网、全场步法、起跳杀球、后场两点高吊杀作为测试指标对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进行测试。

(2)测试内容(见表3)

表3 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及内容

测试内容测试器材测试要求测试方法 直线高上网秒表、记录本取两次成绩最好的一次每人20个高上网测试 全场步法秒表、记录本取两次成绩最好的一次每人6个点,20次全场步法测试 起跳杀球秒表、记录本取用时最短的一次每人10个起跳杀球测试,记录起跳到杀球落地的时间 后场两点高吊杀秒表、记录本取两次成绩最好的一次队员位于场地中间,启动后击后场两点高球、吊球、杀球,画出相应距边线50×50cm区域,每人20球,记录合格率

3 结果与分析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前后的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数据进行统计,求平均值。通过Excel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并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3.1 对照组实验前后各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表4 对照组实验前后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

项目对照组 实验前试验后 直线高上网(s)27.526.8 全场步法(s)29.828.9 起跳杀球(s)0.750.68 后场两点高吊杀(合格率)50.0%60.0%

按照对比实验法的要求,对照组进行常规性训练,主要以深蹲、半蹲、卧推、冲刺跑为主。由表4可知,常规性训练后,对照组的直线高上网、全场步法、起跳杀球以及后场两点高吊杀等专项能力均有所提升,符合训练法则,但是进步幅度不明显。

3.2 实验组实验前后各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表5 实验组实验前后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

项目实验组 实验前试验后 直线高上网(s)27.626.2 全场步法(s)29.728.3 起跳杀球(s)0.740.55 后场两点高吊杀(合格率)50.0%70.0%

按照对比实验法的要求,实验组进行系统的核心力量训练,以锻炼核心区肌群稳定性、腰背髋关节力量为主,常规训练为辅。由表5可见,经核心力量训练后,实验组的直线高上网、全场步法、起跳杀球及后场两点高吊杀等专项能力均有明显提升。由于核心力量训练锻炼了躯干的力量以及核心稳定性,从起跳杀球的进步程度可以看出,核心力量训练有效增加了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及躯干和上肢的力量,保证了杀球的速度与力量。

3.3 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各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表6 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对比

项目实验组对照组 试验后试验后 直线高上网(s)26.226.8 全场步法(s)28.328.9 起跳杀球(s)0.550.68 后场两点高吊杀(合格率)70.0%60.0%

从表6可以看出,经过8周的训练,实验对象的专项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均有所提升,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组成绩提升较为明显。从实验后的测试指标来看,实验组在起跳杀球与直线高上网指标上有绝对的优势,可见经核心力量训练后,实验组学生的躯干等核心关节力量的锻炼效果明显,这肯定了核心力量训练方式对平衡及控制身体能力的作用。羽毛球运动对身体的要求是整体的,核心力量的衔接是关键,躯干的协调稳定性的增强对上下肢力量的发挥起到促进作用。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实验组学生的核心力量得到增强,核心稳定性、肌肉力量的传导能力和身体协调的控制能力均得到提升。这表明核心力量训练对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的改善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提高羽毛球技术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3.4 核心力量对羽毛球专项素质的影响

核心力量能够提高肌肉工作效率,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减少能量消耗。实验发现,核心力量能够通过对身体近端的掌控直接影响远端能量的输出,以及身体各机体的协调运作能力和动作的完成效果。以跳起杀球为例,在跳起腾空时背肌、臀大肌和股二头肌进行离心收缩,击球瞬间爆发性向心收缩,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完成空中杀球动作,力量通过下肢传导至躯干,再由躯干控制身体完成,因此下肢和躯干部位较强壮的运动员在杀球的力量与速度上具有明显优势。此外,核心力量对于保证肌肉工作效率、保存体力非常有益。运动员能够通过核心力量控制身体,避免多余扭动造成能量消耗,在增强力量的输出效率同时又节省了体能。

核心力量可以保证身体的协调稳定和平衡。在羽毛球运动中所有技术动作都是紧凑连贯的,在激烈比赛中,身体在失衡状态下击球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核心控制力的训练能够使竖脊肌稳固地固定躯干,从而加强身体平衡,确保身体在比赛中保持稳定状态。

核心力量能够加强身体协调性,有效较少关节负荷,规避运动损伤。此外,脊柱周围肌肉力量的增强,能够加强脊柱的抗压能力。在运动中,核心肌群的力量与耐久力决定了机体力量的发挥效果,而核心部位和膝关节部位的损伤多是由于核心肌群下背部和腹部肌群肌肉募集能力缺乏所导致的。对运动员来说,一个小小的伤病很可能就会断送整个运动生涯,因而加强核心力量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实验组的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成绩明显提高,这表明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提高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的效果优于传统训练,对上肢、下肢的协调调动有良好的促进效果,增强了躯干的协调稳定性,在起跳杀球中表现尤为明显;对于力量利用效率的提升也较为明显,直线高上网技术的提高可以说明这一点;前后场的高远球衔接、网前球对腰腹、背以及下肢力量的衔接要求很高,核心力量训练增强了身体的控制力、起动力和制动力。核心力量训练是由传统常规训练衍生出来的,是常规训练的一个补充。通过本实验证明,核心力量对于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和专项身体素质有较明显的效果。另外,躯干协调平衡能力的增强,能有效提高运动员抵抗不稳定性的能力,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能在激烈的比赛中避免由于躯干不稳定所导致的损伤。

4.2 建议

本研究由于场地和笔者能力的限制,选取的实验样本较少,测试的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指标较少,核心力量训练过程监督不到位,且实验周期较短,总体反思研究还不够深入。建议后续研究者尽可能选取较多的样本,选择更为全面的测试指标,加强核心力量训练过程中的训练强度和负荷控制方面的研究。

[1]张淼.北京市高校羽毛球高水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标准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9.

[2]姜波.“互联网+”背景下高端定制式民族体育旅游发展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5):105-106.

[3]刘兰财,肖杰.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评价指标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2):182-186.

[4]刘冉.核心力量训练对普通高校羽毛球专项学生击球技术的实验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7(4):98-103.

[5]李奕臻,郭振向.8周核心力量训练对羽毛球专修大学生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8,5(12):44-48.

[6]赵哲,金育强,常娟.核心区力量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3):81-83.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Core Strength Training on the Special Physical Fitness of Badminton

TANGYangyang

(Guangxi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ning 530006, Guangxi, China)

唐阳阳(1991—),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杀球羽毛球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羽毛球
中外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不同区域杀球分布及效果研究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混双面对女生时你会怎么打
核心力量在羽毛球后场腾空杀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打羽毛球
关于杀球的一些术语
飞行的羽毛球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