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田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新实践

2020-11-24 08:07杨仁杰大连金普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灌篮 2020年14期
关键词:田径体育教师思政

杨仁杰 大连金普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尚不成熟,因此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黄金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将思政教育纳入自己教学工作的重点,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结合课程思政教学的特点来看,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政治素养,引导学生成长为良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基于此,本文围绕中小学田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新实践展开论述。

一、中小学田径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分析

结合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田径课程思政教学现状来看,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取得了一些成果,思政教学理念也逐步渗透到田径教学中。但是,受到诸多原因的影响,许多中小学田径课程思政教学的体系仍不够健全,部分体育教师对思政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透彻,对学生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不科学,难以切实有效地在田径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此外,田径课程的动态性特点比较显著,中小学生在参与田径运动时通常都积极性不高,情绪不够饱满,同时在运动过程中难免还会产生一些摩擦与碰撞。田径运动量通常比较大,在长时间的运动中学生容易感到疲倦和劳累。尤其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家长和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学生的体育成绩与水平的重视度不足。这些因素导致中小学生的体育素养不高,田径水平有限,体育文化氛围一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田径课程的爱好与积极性,通常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令,思政教学的融入效果一般,无法取得质的提升。

二、中小学田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有利于落实国家政策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议上重点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需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由此可见,国家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有着较高的关注与重视。思政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尤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不仅要注重知识水平的提高,个人能力的培养,还应当强化思想道德的建设,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在中小学田径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改革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了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有效地贯彻落实了国家政策,引导学生完善自我,提升品格,锤炼素养。中小学田径课程思政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发掘人文内涵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小学阶段涵盖了多种课程。不同课程的老师在其职位上履行着自身的职能和作用。虽然表面上没有过多深入地交流,但不同学科间仍有着较为紧密的关联。但从宏观上来看,所有课程的老师都基于共同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展开教育工作。这个共同目标便是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课程思政教学要求教师摒弃以往的授课形式,以创新思维和方法来开展学生教育,充分发掘田径课程的特色,找到体育田径课与思政教学之间的契合点,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目的。结合中小学田径教学来看,虽然课程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运动技能,但不仅限于这些,还应当将培养学生良好品格,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当作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改正错误的思想观念,端正品行。这些均与思政教学理念相契合。因此,在中小学田径教学中,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利于深入发掘田径课程的人文精神内涵,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进步。

(三)有利于深化素质教育

纵观中小学田径教学现状,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授课内容也渐趋多元化,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然而由于改革力度有限,导致田径课程教学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首先,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待改进。很多教师都重视动作技巧的教学,对思政教育有所忽略。学生机械式地训练和学习,无法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其次,在教学方法层面,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约束,很多教师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甚至出现侵占体育课的情形。体育教师也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即便是按部就班地组织课程的展开,但仅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心理上对田径课程的重视度不足。既对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不够重视,又缺乏渗透思政教育的意识。此外,中小学田径教学大多以户外操场为教学主要阵地,很少会进行室内理论教学,导致田径课程难以落实思想理论教育。在开展户外田径运动时,教师一味地强调竞技,不重视学生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的培养。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到中小学田径教学中,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填补教师思想上的不足,以思政理念为指导引导学生在田径课程中锻炼品格、培育思想、提高认识,从而深化素质教育。

三、中小学田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新实践

(一)田径课程内容应贴近中小学生生活

中小学田径教学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训练和提升,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中小学田径课程在渗透思政教育时应当树立以人为本、贴合生活的理念,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掘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运动素材,融入到田径课程教学中,保障教学内容既有实践锻炼效果,又有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整合生活实践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和素材。例如,将残奥会田径运动员的光荣事迹作为思政教育的素材,培养学生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意志。生活中有诸多案例和素材能运用到田径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地发掘并加以利用,在结合学生生活实践的基础上,让思政教育变得更有效果与说服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中小学生在理解和感悟思政教学内容时也更加容易,易于消化,从而使田径课程思政教学变得不再抽象和复杂,提高思政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二)充分结合思政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理念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也更加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重点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不谋而合,在思政教育中应当积极渗透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一方面,在教学中强调思政教学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整合学校各项资源优化中小学体育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思政教育的情境,促进田径课程教学的趣味化和生动化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发掘田径课堂思政教育的元素。另一方面,结合中小学田径课程特点来看,许多教学资源具有形象性特点,可以借助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诠释和理解,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与优化以及田径运动环境的改变,逐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动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思政教育目的。

(三)凸显田径竞赛活动精神主题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思政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思想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成长为良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中小学阶段是展开思政教育的黄金时期,这阶段的学生思想尚不成熟,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田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组织田径竞赛活动,重点突出竞赛的精神主题和要义,把思政教学内容充分渗透到田径课程中,通过精神主题教育来强化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培养。在田径教学以及运动竞赛中,强调精神文化的宣传和推广,用良好的田径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熏陶和培育。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田径活动和比赛,让学生切实感受田径运动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让学生养成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意志。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将思政教育纳入重要工作范畴,积极在田径课程中融入思想教育和精神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积极进取、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四)提升教师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无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师均应当将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当作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体育教师亦是如此。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体育技能和健康知识,还应当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与政治素养当成重要任务,致力于在田径课程中弘扬我国优秀思想文化,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对体育教师自身的思想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特点,积极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当前国家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发展特点,了解和掌握时事信息,学习课程思政相关内容与知识,从而在田径教学中能游刃有余的渗透课程思政教学。体育教师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提高自我觉悟和境界,具备良好的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出全新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一方面要重视思政教学与田径课程内容方面的相适性,另一方面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与学习需求,切实保障田径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与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和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思政教学投入了较多的关注与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师也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在田径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通过教学创新与改革优化田径课堂教学,发挥思政教学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和价值。

猜你喜欢
田径体育教师思政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计数:田径小能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