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篮球课中的应用

2020-11-24 14:36狄雪莲江苏省丰县孙楼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灌篮 2020年21期
关键词:运球体育教师篮球

狄雪莲 江苏省丰县孙楼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篮球是小学体育学科的重点教学内容,这项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针对小学生贪玩好动的性格特点,在小学体育篮球课中有效应用游戏教学法,对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篮球运动技巧、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通过分析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篮球课中的应用问题,制定合理的游戏教学策略。

一、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篮球课中的应用问题

(一)学生诉求考虑不周

小学生对篮球运动通常抱有两极分化的态度,性格比较内向、身体素质比较单薄的男生与女学生大多对篮球不感兴趣,而性格活泼、运动能力出色的男生则十分热爱篮球。由于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存在差异,体育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法时,应当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学习诉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体育教师均采用了“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无论男女学生,都要参与到同一个游戏活动之中。在此情况下,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兴趣,通常会以应付公事的态度来参与游戏,导致学习的效率低下。除此之外,有些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具有一定的偏向性,例如让学生带球跑步,比较谁能最快达到终点。这一类游戏活动对有篮球运动经验和身体素质出色的学生比较有利,身体素质单薄的男学生和女学生会因为游戏规则的限制而不断失败,很难得到良好的游戏体验。

(二)游戏内容过于单调

游戏教学的优势在于趣味性强,能给学生带来新奇的学习体验。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设计的游戏过于单调,多为一些司空见惯的游戏类型。例如比谁的运球数多、比谁带球跑的快、比谁投篮命中最多等等。由于游戏内容太过常见,小学生在满足最开始的猎奇感后,就会产生审美疲劳,逐渐消磨掉参与热情。除此之外,单调的游戏活动也很难满足小学生的多元化诉求,这也是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中需要重点改进的问题。

(三)安全防护工作不力

由于篮球运动相对比较剧烈,小学生又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其关节、肌肉、韧带、骨骼都比较脆弱。因此,对于篮球课程而言,安全防护工作是重中之重。有些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只注重教学的趣味性,未在安全防护工作上做好充足的准备。一旦小学生出现意外,很容易酿成比较严重的教学事故,从而对学生的身体发育造成深远的影响。即使学生的身体未受重伤,其内心也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阴影,继而产生抵触、畏惧篮球运动的情绪,不利于篮球教育的开展。

(四)教学设计目标不明

许多教师对游戏教学抱有错误的态度,认为游戏活动是一种调节课堂教学节奏的手段,对游戏教学缺乏科学的规划。由于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小学体育篮球课堂的游戏活动大多组织的比较随意。在这种情况下,篮球游戏会成为一种消磨课堂时间的工具,小学生很难在游戏中得到良好的学习收获,教师也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光。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篮球课中的应用策略

(一)遵循因材施教的游戏原则

若想在小学体育篮球课中有效应用游戏教学法,体育教师首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能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诉求,来合理调整游戏的内容。对身强体壮、性格外向男学生而言,游戏应以团队合作和竞技作为核心。教师可以为学生分组,组织团队对抗赛之类的游戏活动。例如,以10分为基准,让各个小组打一场3v3的半场积分赛。对身体素质薄弱的部分男学生而言,游戏不宜过于激烈,教师要以球感的训练作为核心。例如,教师可以教导学生一些街头篮球的花式运球方法,或者蒙上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尝试在黑暗中挑战篮球的基本技术。对女学生来说,篮球教学不宜遵循专业化的标准。体育教师可以别出心裁,将篮球教学与女生喜欢的跳房子、跳皮筋、跳绳等活动融合在一起,全面优化女学生的运动体验。综合以上论述,以因材施教作为游戏教学的核心原则,让游戏活动能符合每一类学生的运动特点。不仅有助于篮球教育的开展,也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这项运动的魅力。

(二)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内容

如今,网络技术十分发达,教育信息也十分丰富。体育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了解多种多样的篮球游戏素材,充分拓展自己的教育视野,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选择。例如,网上可以搜索到比较流行的篮球传接球游戏“溜猴子”,游戏规则为:以8-10人为一组,通过抽签的方式选择出1-2人作为“猴子”。其他人分开围成一圈,在空中随机传球给别人,担任“猴子”的学生负责抢球。如果“猴子”碰到球,则传球者视为失败,转变身份为“猴子”。若球在地面弹起,负责接球的学生判输,并与圈中的一名“猴子”互换位置。以此为例,在网上可以搜索到的篮球游戏素材十分丰富。无论热身、教学、娱乐,都能做到面面俱到,为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学生带来多种多样的学习选择。

(三)完善安全可靠的游戏流程

体育教师在安全管理工作上落实不到位,主要因为游戏教学的流程不够完善。教师在开展游戏式的篮球教学工作时,于备课阶段,就要全面规划好教学环节。对此,体育教师首先要对运动场地、运动道具进行全面的视察,检查场地是否湿滑,篮球道具有没有出现缺损的情况。其次,教师要在医疗工具上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如防止流血的绷带和酒精,能简单处理伤口的云南白药喷剂,都要预备好充足的药量。其三,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前进行科学的评估,针对性调整游戏教学的强度,不超出小学生身体的承受上限。其四,游戏前后注意热身和整理的过程。例如,在游戏前,教师必须要抽出5分钟的时间,带领小学生做好压腿、下腰等伸拉韧带的热身工作。在完成教学后,为学生介绍拍打身体肌肉这一类缓解身体疲劳的按摩方法。简而言之,体育教师要保障整个游戏教学环环相扣,避免一系列的活动风险,这样才能为游戏教学法的顺利开展做好全面的保障,为学生营造安全、和谐的篮球学习环境。

(四)设计目标准确的游戏活动

篮球游戏活动的开展应当做到有的放矢,体现出一定的目的性。在设计游戏活动之前,教师应当意识到篮球游戏的组织目的,能对学生的篮球技术、身体素质起到哪些训练的作用。例如,为了培养学生运球、控球、护球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运球互扰游戏活动。规则为:选在一块边长为5米的正方形运动场地,要求场地中站3-5人,每个人手中持有一个篮球。在这个场地中,每名学生要保障自己在不走步的前提下一直运球。同时,还要在运球的同时用手去击拍其他人的篮球。规定:当学生手中的球被人拍落,或者学生被逼出了场外,视为失败。如果学生走步,或者拍球中断,也视为失败。失败者要离开场地,由其他的学生补进,以不断保持着游戏的快节奏。再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耐力、爆发力,教师可以组织踩线追逐游戏。游戏规则为:以20人为基准,19人踩着篮球场地所有的白线逃跑(包括三分线、罚球线圆弧),如果学生脱离白线,判定为失败。而负责追逐的人,同样要求沿着白线奔跑,目标为捕捉其他的成员。通过这项游戏活动,不仅对小学生耐力、短跑等素质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也能迅速熟悉篮球场地。体育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确定授课目标。并以此为核心设计游戏环节,将枯燥的篮球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将复杂的篮球技术讲解的通俗易懂。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对学生全面的发展起到积极性的影响作用。在篮球课程中融合游戏元素,可以让运球、带球等基本的练习动作充满趣味性,营造出趣味盎然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带来愉悦、快乐的运动体验。这可以激发学生篮球运动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运球体育教师篮球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街头篮球文化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完形填空一则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快乐篮球进山乡
“双人运球”乐翻天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