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练习太极剑存在运动损伤风险分析

2020-11-24 14:36马朝吉林体育学院
灌篮 2020年21期
关键词:柔韧性关节老年人

马朝 吉林体育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力的大力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增高,物质生活得到巨大提升。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值得我们深思,老年人口内部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改变,老年人口“高龄化”是必然发生的现象。我国老年人口速度不断加快,呈现“速度快”“规模大”“峰值高”“高龄化”的发展趋势。因此,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太极剑是中华民族的武术瑰宝,练习太极剑修身养性等诸多溢出,受到中老年群体最喜爱的一项健身运动。太极剑作为太极拳的组成部分,是剑术与太极拳的一个结合,将舞剑与太极拳的柔和结合起来并发展而来,且群众基础广泛、简单易学、效果切实、运动量适中、祛病延年,强身健体,长期锻炼会使全身各关节得到幅度较大而柔和的放松,提升身体关节的柔韧性,降低退行性病变的进程。但是不规范错误的练习会适得其反很容易造成因过劳而产生的运动损伤,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如不能科学合理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太极剑练习,产生运动风险必然高于其他人群。本文从老年人体质角度下规避出老年人在练习太极剑中会出现的风险,根据体质水平进行分析。为老年人强身健体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太极剑的练习,减少在锻炼中存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流行病学研究指出:体质水平下降功能性降低的状况下进行体育锻炼,运动风险增高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太极剑中尤其是对下肢膝盖、足踝的损伤,甚至会在运动中发生韧带损伤的风险。

一、老年人体质机能的特点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发生退行性病变,老年人群的心肺功能、平衡能力、肌力等呈现下降趋势,脂肪成分比例增高,从而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其中有五项身体指标影响身体机能的变化。身体适应能力下降,对外界的风险系数增加,使身体适能、身体综合素质、运动能力下降,造成运动损伤风险因素增加。并将风险因素分层,是否存在己知的心血管、肺脏和或代谢性疾病。是否存在心血管、肺脏和或代谢性疾病的体征或症状。

(一)骨骼肌工作能力下降

随年龄增长骨骼肌细胞体积变小,肌纤维数量减少,部分快肌纤维转化为慢肌纤维,导致骨骼肌力量下降,功能降低。骨骼肌肌力下降诱发残疾、低质量生活甚至死亡等一系列疾病问题,适度的体育锻炼会减缓退行性疾病的速度。与年龄相关的肌肉力量有改善相关性,身体下肢力量减弱与跌倒风险具有相关性。肌肉耐力是肌肉在一定时间内不断进行收缩的肌肉能力,肌肉耐力兴奋性越高可以承受在长时间的运动工作的疲劳感,能持续性的工作。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能长时间持续运动,肌肉在一定耐力下产生疲劳而停止做功,持续性任务较差,易产生疲劳影响其运动水平运动风险升高。

(二)平衡能力下降

平衡是一种可以控制人们身体重心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体维持稳定的身体姿势,是人体生理机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平衡能力的强弱对老年人跌倒风险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下肢肌力影响人体在直立状态下的稳定性,并且动、静态平衡能力差的人群,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重心,容易发生跌倒。条件反射运动传导速度慢,前庭的平衡感觉、小脑的运动协调感觉和大脑皮质综合觉一系列的神经传导通路,导致位置觉不能正常接收刺激反应,传递到大脑神经中枢时间延长,传导通路再刺激肢体位置感觉,当神经经过完整的传导后未能及时的做出反应,反应能力降低、反映时间延长,协同运动能力下降,导致身体平衡觉缺失不稳定差使跌倒风险因素增加。

(三)柔韧性下降

柔韧性作为使身体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反映人体每个关节的韧带伸展程度和关节活动的幅度大小。人体柔韧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这是老年人退行性病变的一个重要体现,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发生骨质钙化,尤其膝关节附近前后交叉韧带骨化吸收,关节肌肉附着的肌肉能力降低,弹性降低,限制关节的活动,柔韧性降低。柔韧性越差,步长缩短,步速越快步长变大,骨骼的老化、柔韧性练习减少,都成为稳定性下降的原因。身体柔韧性不足,导致肌肉间协调能力下降,促使关节活动度降低,动作伸展不开造成健身风险的影响因素。

(四)心肺适能下降

心肺耐力(CFR)是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重要指标,人体心肺适能降低会导致生理机能水平下降,心肺储备功能越差,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患病风险就越高;活动能力随之降低,行走坐立,登高,提重物等日常动作受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发生意外风险的概率上升。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机能也随之衰退,出现一系列的功能障碍,器官、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减退,会引起呼吸系统和心血管功能下降,良好的心肺耐力可以保持工作的延续性。

二、太极剑练习风险的发生

(一)潜在原因

(1)从生理解剖学的方向监测膝关节。太极拳、剑练习中,将弓步、马步、马步作为基本动作,而初学者没能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而对膝关节造成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脂肪垫劳损、半月板损伤,膝关节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太极剑练习过程中对膝关节伤害最为严重,膝关节常保持虚步状态,关节着力点承受身体压力大,由于太极动作中的反关节运动使膝关节解剖位置发生改变,肌肉韧带压力增大,并且长时间的虚步状态,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更大,造成的损害更为严重。(2)从技术动作分析。太极剑有上步、退步、撤步、扣步等步伐,步伐的转变清晰,动作协调利索,膝关节功能性能力配合恰当。膝部不可僵直,上体维持维持中正,虚步等动作中对膝部支撑压力过大,足踝维持重量增加。重心的变化与定式动作同时到位,这就要求身体的协调性。身体柔韧性不够高平衡能力掌握不好,导致肌肉失衡、功能紊乱,最终导致组织损伤和病理状态,机体动员和募集肌肉的能力降低,进入工作状态就需要更多的时间。

(二)直接原因

(1)准备活动不充分。在锻炼中急于练习并追求套路数量的多少,不注重运动前的热身准备,片面的认为太极剑的运动量没有球类活动的运动量大,竞争激烈,不需要所谓的热身活动。不注重热身活动会导致关节周围肌肉韧带比较僵硬,骨骼肌的粘滞性、伸展性得不到充分的伸展,柔韧性降低,做出扭转动作会造成关节扭伤的风险。(2)运动量过大。老年人在习练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肌肉素质进行合适的符合自身的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来进行练习,切不可逞强,应当遵循按部就班的原则。老年人在日常活动中活动能力下降,心功能储备不足,造成呼吸困难等问题,练习太极拳中意外伤害风险会增加。(3)练习中动作的规范性。可以发现目前在公园、广场练习太极剑的老年人,多数没有专业教练的指导自己照猫画虎看别人的动作来进行自我练习,练习中没有意识到当前阶段哪些动作可以练习哪些动作练习起来风险比较大,或使用简化动作来代替,并且缺乏基本功练习。尤其是下沉、运气、转腰等动作姿势在太极剑的练习过程中尤为重要,是依靠此来完成练习套路的连贯性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灵敏性也随之下降,动态运动中人体反应速度越短,身体机能做出及时的反应动作会避免意外风险的发生,敏捷性和动态平衡对于许多常见的日常任务都非常重要,神经传导速度越长在动作平衡中不能及时的修正平衡状态,导致风险的升高,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练习太极剑运动风险的控制

老年体质下降是较常见的现象,老人由于上了年纪以后,身体的各个脏腑器官功能都在衰退,生命活力在衰竭,精神气衰渐衰,阴阳失调,代谢减退,身体素质下降,体育运动风险系数增加。老年人应该固定在社区医院做运动风险筛查评估,对体质能力做出评估,并对身体形态、体态、肌肉力量、柔韧性、灵敏性、心肺适能、平衡能力做出指标分析,提供身体优势和劣势信息,评价出老年人具备安全独立地开展日常活动应有的身体能力。

在太极剑的练习中提供体育指导,规范体育锻炼原则,在练习中不急于求成,在练习过程中要按部就班不可急躁,在安排运动时要选择一个符合自身能力的强度,对训练的时间和强度进行一个严格的控制。对下肢负荷较大的人群可以隔一天来练习一次,并且控制练习时间,对准备运动进行充分的发挥,不能马虎怠慢的热身活动,将自身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使得身体迅速进入运动状态,身体灵活性提高,动作准确性增加,避免因过度用力而导致意外损伤的发生。太极剑具有发力短、起跳快、落地轻的技术特点,应熟练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注重基础性练习,并将基础性练习作为重点,并对平衡能力练习进行加强,注重本体感觉练习,控制好身体运动能力。在起跳落地中掌握好支撑腿前后肌群的稳定性,肌群的充分练习可以激活肌肉状态,使得运动能力加强。

猜你喜欢
柔韧性关节老年人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每个人都需要柔韧性练习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于人体的柔韧性练习的思考
老年人也需要柔韧性锻炼
关节才是关键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