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探讨

2020-11-24 14:36彭会敏曲阳县文德镇东河流小学
灌篮 2020年21期
关键词:课间运动小学生

彭会敏 曲阳县文德镇东河流小学

在《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中,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学校应该积极的展开大课间的活动内容,保证学生们每天有一个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并且要形成学校体育活动的系统性工作内容,促进“一健、两全、三乐、四结合、五落实”的课间活动形式。把健康作为中心思想;敦促整个学校的小学生和老师都参与进课间活动之中,还要追求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小学生们自发主动的参加感受活动中的乐趣。游戏也要结合一些令人振奋的音乐,在一块比较宽阔的场地上,可以让小学生们在喜欢的运动上自由发挥。要符合学生这个小年龄段的所见所想,把每一个不合群的个体都吸引到活动之中。把小学生大课间的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使我们祖国的花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19世纪90年代多级部门联合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里,就有针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具体规定,在这项规定中就有提到各个学校需每天安排课间操,并且除了体育课以外,还需组织各类的课外体育活动;而在1999年,我国教育部门把课间操正式更名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在此变更中虽然出现过其他体育活动的代名词,但最终是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终结。通过查阅国外相关资料了解到,日本中小学校提出让学生每天活动一百分钟的活动方案,这其中包含着体育课、课外俱乐部训练、运动的活动以及课外活动等,进而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运动,增强自身体质。而加拿大在1998年就已启动“高质量的日常体育活动计划”,该计划的目的就是通过学校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美国联邦政府也曾在2005年发布的“饮食健康指导”中提到体育锻炼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并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的体育活动。

一、大课间活动模式的基本特征

1.首先大课间的活动是以健康为首要目的,一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压力上得到放松,一边可以让他们更好的融入集体团队,还能很好的锻炼身体。因此在新规定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还需要去构建学生思维的认知、特殊的技能、丰富的情感、合理的行为情感行为又同时涵盖了其他周边环境中的各种知识领域。实际的活动锻炼也可以使小学生拥有规律的锻炼意识和健康的思维,在大课间活动过后,由老师引导小学生把自己身上污渍洗干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由全体小学生和全体教师一起参加活动被称之为“两全”,也就是说在对大课间的活动进行策划时,就要考虑到这个活动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参加的,要为双方的具体角色作出引导规划,需要老师在体育活动中起到引领的作用,也要学生体现出在活动中作为主体参与者、学习者的特点。但是为了让学生保持自动自发,老师应该怎样参加,如何定位自身在活动里的角色呢?过去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往往就是学生杂乱无章的各自玩耍,老师作为指挥者的角色难以参与其中,而新的大课间活动制定是由老师带队,带领小学生并进行有条理的活动,比如安排一位老师作为带队的角色,而其他各科老师则参与到学生中间,把自身融入小学生集体,这样学生们也不会对老师感到非常排斥。然后由带队老师按照事先规划的站位方式,来对小学生和融入队伍的老师进行站位分配,这样的方式是否可以让小学生感到快乐,老师也会感同身受,能够理解学生是否喜爱这种大课间活动方式,从而更容易做出一些调整和改正。往往各科老师参与到游戏之中,可以给小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和好奇,从小学生的年纪来说,他们还带有很纯真的天性,看到比自己大的人和自己玩一样的游戏,可能自己也会感到更加有趣而乐在其中。而且这时候也是老师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最容易的时候,因为老师的参与在学生的心目中得到的是一种同龄朋友的感受,人乐于对老师分享一些自己的心事和故事,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二、开展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大课间活动

(一)坚持健康成长为运动核心思想

在小学阶段,因年龄尚小,理解能力还不是很透彻,因此,学校与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成长特点来设计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大课间教育活动,进而起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首先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核心思想,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主要目标,不论身体的成长还是心理上的成长。其次要激发小学生的运动兴趣,现在的孩子被电子设备所干扰,一到假期就每天窝在家里玩手机玩电脑,十分缺乏运动,而激发小学生运动兴趣上主要是为了告知学生们:人的生命,离不开运动运动能使身体健康。第三是正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引导的人,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发展。最后是关注集体和个体,有的小学生比较内向,不愿意参加到大课间集体活动之中,这样的孩子需要老师做更多的思想劝导和行动引导。每个地方的学校都要去探索新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行方式和进行内容,通过不断的分析和研究去丰富这一新的要求,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去安排适量的运动。现在很多学校为了打响自身名誉和响应国家政策要求,都在尽力去为小学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修建更宽阔的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摇篮。

第一,学校可以通过引进专业的指导教师来给小学生设计符合其身心特征的活动,比如跑操、跳绳以及广播体操运动等,并根据每个小学生不同的体育运动素养来分成不同的运动小组,让小学生在自身体力范围内进行运动,从而达到舒适、健康、高效的运动目的。第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运动时,要合理的进行规划,避免运动量过大或过少,即按照跑圈——广播体操——其他的具体运动的环节进行策划,给学生进行合理指导,第三,教师在大课间活动时,要给小学生普及正确的运动概念,让小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快乐,并在学习和生活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

(二)制定好符合小学生成长规律的大课间活动

在体育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里,每个年级的体育课程的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规划。要求让小学生学会相关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普遍的体育技巧、基本的体育技能从而使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合理的体育活动中得到根本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所有的学生不断的跟着老师去学习和练习,达到老师要求的教学目标。这是课程里的体育教学目标规划,在体育大课之间的新型体育活动中,没有教学目标,而是纯粹的为了让学生在课间多做运动健康成长,和规定中的体育教学大纲没有相关的联系。大课间的体育活动虽然有老师带队,学生作为参与者要遵守队形的规则,但是这时候双方的关系并不是教与学,而是一种平等的,如朋友般的共同运动的类似于朋友的这种角色,可能带队老师会给学生设立一定的小目标,但是更遵循的原则是,以小学生的感受为重,只需要大致的认真完成所有的活动内容即可。还有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具有不同的差异性,每个小学生擅长的方向技能也各不相同,因此老师制定的大课间活动的小目标不应该单一死板而对学生形成限制,应该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爱好来选择自己要完成的课间活动,这样虽然学生的所做的体育活动有很多不相同,但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能够实际的参与到体育活动的过程之中去完成老师给自己规划的活动小目标。当他们成功完成目标以后也会因为自己能够坚持做完活动感到自豪,会使他们对新形势的大课间活动感到有更多的兴趣并且会去期待下一次的大课间活动。

三、创新大课间活动项目

(一)丰富课间活动项目,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在世界上每一个学校里面,体育课程的教学都是一个不可能删减的组成部分,因为这关乎到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学校和老师肯定都希望孩子能够形成良好的发育,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体育活动来解决。作为这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对体育课堂的教学形成了重要的辅助作用,那是因为和体育课堂上面严格的教学规划不同,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自然灵活自由的特点,可以展开丰富多彩乐趣满满的各种课间运动,一边对小学生形成的锻炼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一边又延伸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比如爱跳舞和爱打球的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这段时间里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还有一个则是丰富了校园中的活动内容,淡化学校里面比较严肃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的情绪得到放松和缓解。老师们在加入小学生团体的同时,要学会引导小学生做团队组织,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认识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形成集体的思维去思考交流,想象创新。天马行空的思考和团队协作的乐趣,会让小学生感到参与学习活动十分快乐。我们应该严格遵守内容丰富的这个特点,不能把大课间的体育活动转变为顺从式的活动,以及不能占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去让学生做练习题和其它的训练。这样会给小学生施加一种非常巨大的学习压力,在心理上就已经对学校学习感到兴致索然,甚至会感到单一无趣而憎恶学习,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游戏和运动是小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核心动力,如果没有给他们这个相应放松的时间,那么下一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不是给小学生创造好的运动环境,因此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创新去开展很多有乐趣的活动吸引小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的活动不单单只包含课间操,学校应增加一些丰富的内容,例如集体出操、慢跑步、跳绳、乒乓球等非剧烈的运动都可以在大课间让学生们参与进来;还有下雨天的话,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室内活动,例如下棋、集体观看体育赛事等创新的活动项目,另外除了内容的创新,学校还可以通过活动时间的创新来增强学生的活动兴趣,例如构建3-2-1的体育锻炼模式,3是指每3天进行一次大课间的集体活动;2是指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每天要保证两次的课间活动,如眼保健操与课间操;1是指每周进行1次学生调查,利用体育课的时间来鼓励学生创新大课间的活动形式。如此,在这种创新模式下,学生也能更加愉快的参与大课间活动。

(二)根据小学生喜好,创新大课间活动类型

在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安排时应遵循丰富有趣的特征。毕竟相对来说体大课间体育活动既不同于体育课又不同于别的课间自由活动方式,首先是不需要明确的教材规划,老师可以带领小学生们自由发挥,随机应变,只要活动有其乐趣所在。而体育课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来进行的话,就是统一的学习规划,单一而乏味,这是两者的区别。由老师带领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行,需要去按照小学生擅长的技能和爱好规划多种类型的活动内容让小学生能够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和权利,自我选择也会使他们有更高的参与兴趣。因为活动类型是自己选择,所以小学生往往能够在活动中有更加良好的表现。在进行自己最喜爱的体育活动中,小学生们往往会出现更高的合作兴趣和活动热情在创造力和想象力上面也是极度的高涨,因为团队的合作会使他们自信心大增,而不会像平时一样不敢表达、不太自信。在情绪的表现上面,小学生和大学生和成年人往往都是相同的,在参与了一个我们不喜欢甚至反感的活动时,都会表现的意味索然情绪低落,也就不会用心的去参与其中而是敷衍了事的结束这段活动时间。因此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上的安排要有广泛的包容性,能让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的活动兴趣和喜好,才能使大课间体育活动这一新创得到良好发展。

四、全校师生一同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

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前期,体育教师和其他任课教师们需要去思考和规划,如何使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多样。而小学生理解能力还处于懵懂阶段,因此,学校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活动内容必须面对全校师生,给教师与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从而让教师与小学生共同进步。一个体育活动最吸引人的方式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来展开,小学生们肯定没有进行过每一种运动,也可能缺乏很多了解,以游戏的形式使他们去体验去参加,然后引起他们的认知兴趣和行为兴趣可以使活动的开展氛围热烈。而活动的初学者们,因为对活动的不了解而会去寻找相关不了解活动的人来站在统一战线去学习交流,可以在不断的实践之中慢慢去掌握自己所参与的活动技术和理论知识。例如,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踢毽子、跳大绳、羽毛球等运动,让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小组,并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如此,便可以激发小学生的竞争力。有一些孩子竞争心理和竞争欲望比较强烈,他们往往会在一项运动中极尽认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思把自己的技术水平提到最高,从而打败其他人,这会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成就感和快乐。因此师生共同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目的就是使师生一起快乐运动,从而促进专业课教师高效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提升更快,融合程度更高,交流能力更强,独立思考更深,以及兴趣更加浓厚,培养师生良好关系,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课间活动要进行一定的创新,才能吸引学生参与进来,进而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提升其运动水平,对比起传统式的课间体育活动,新颖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与精神内涵,从而帮助了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也让他们对自我,对周边环境,对他人形成了一个十分全面的认知,这也是改制的小学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最大的效果,让其从小养成锻炼的兴趣。

猜你喜欢
课间运动小学生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不正经运动范
我是小学生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