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预设让体育课的生成更加精彩

2020-11-24 14:36任志鑫上海师范大学
灌篮 2020年21期
关键词:学期预设足球

任志鑫 上海师范大学

一、什么是预设与生成

“预设和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预设需要教师的基本功,而生成更需要的是教师的教育智慧,预设是生成的铺垫,更是生成的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换句话说预设就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那么怎么区分预设和生成呢?预设是指教师单方面的教学假设,它不仅包括对教材的解读、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结构的设计,还包括对课堂的趋势、学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影响课堂上教学进度的因素等所做的预想和随机应变策略。生成则不同,它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及结果,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不同,因此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在构建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都有不同样的表现方式,本质上就是一种“再创造”。那么,如何在上课之前做好完美的预设,如何在课堂上有效的引导动态生成,是完成一堂精彩课程的关键。

二、常规的课堂预设与生成

(一)常规课堂的预设

就一般情况下而言,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无论是体育课堂还是其他课堂),教师的课堂预设是基于教学目标来的,说的更确切的话就是基于课堂的核心素养来设定的。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中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强调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强调知识、能力和动态的综合,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要求的具体化,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指向学生的能力和品格,在内涵上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层面。那么基于这一理念出发,教师在做课堂预设的时候就必须针对这些核心素养来做文章(这里说的是整个教学计划,不是单一的课堂预设设置)力求达到教学目标的目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学校体育课中以足球课程为例。在学期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拟定学期课程教学目标也就是学生通过这学期的足球课程之后要达到或者具备的核心素养:1.掌握基本的课程上所学足球技能;2.身心素质得到健康发展;3.了解足球文化及其内涵;4.具有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并理解其相互关系;5.热爱集体具有团队意识;6.热爱体育运动。简单的来讲,以上6条就是一学期的足球课程后教师希望学生所具备的核心素养也就是教师对这一学期足球课程所做的预设。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依赖于良好的课堂预设,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开始前认真细致的去制定教学计划,尽可能更充分的了解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突发的教学事件,对教育目标的“生成”作好“预设”,从而轻松地“生成”教学目标。课程效果如何与预设的关系当然不言而喻,一个课程的预设都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那么生成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预设对于课程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预设与生成的层面的关系

课堂效果的生成就是在一般情况下来讲与预设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前面讲过生成是上过课程之后实际所达到的效果。一般来讲,生成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即生成远远低于预设,这是最为常见的情况。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预设太高,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很难达到这个高度导致生成效果不理想。比如说足球课程里预设刚接触足球的学生在一个学期的足球课程学习之后能够达到省队或者青训队的足球水平。另一个原因就是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发生较大的意外情况从而使课程没有正常的进行下去导致生成效果不理想。第二个层面,即生成达到预设效果或者略低于预设效果,这个层面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局面。这里也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预设和生成的两者刚刚好,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器材、课程设置等,学生在完成学期课程之后能够达到教师的课程预设。另一个原因生成稍稍低于预设的效果,这种情况也较为常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其他课堂上的常规情况,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达到预设而部分学生没有达到,以至于课程预设平均下来就呈现出达到预设效果或者稍稍低于预设效果。第三个层面,即生成远远大于预设效果,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属于特殊情况。这里一般来讲就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课程预设过低,学期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很容易就达到课程预设效果。比如一学期的足球课程里,教师只要求或者只期望与学生们规矩地、正常地上完这一学期的课程,对于课程目标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没有什么要求。这种情况目前在一些高中或者初中的体育课程中很常见,原因是学校在国家这种考试、教育制度下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一切以学生考学为主要目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善,目前大部分学校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了。

三、为什么要做课程预设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必须要弄明白一个点,即课程预设是和课程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样是对课程完整化、合理化的一个体现。没有预设的课程就和没有目标的飞机一样必然会迷失。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来学习然后通过达到教学目标从而实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主要的基点还是在于学习。所以,学习,在一定范围内是以教学形式来进行预设的,但预设的首要形式是课程。人们以课程的形式,对国家意志、家长期望、学生需求、学校愿景、社会需求、文化发展进程等加以综合,基于一系列的学习规律,并借助于一定的资源和技术,设计成合适的课程供学生学习,这就形成对学习的系统化预设。通常 的教学设计只是从课程到教学的过渡环节,这个过渡环节也会对教学做一些预设,但这不能否定课程是对教学的基本预设。由此可见,对于课程的预设是必不可少的。

课程预设还可以让你的课程更加具有弹性,这是什么意思呢?课程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预设这些设置好了之后,在实际开展的过程可就出现的单一生成效果做出合理的调整。比如在课程的中间或者中期考核通过学生反馈出来的实际情况能够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以便于为达到课程预设而做出针对性的变化。拿篮球课程来说,中期考核发现,有50%的同学没有掌握某个技术动作、不具备竞争与合作意识、上课态度不积极等情况。我们教室在接受到这样的反馈之后能够马上针对学期课程预设做出相对应的课程调整,以便于学期课程预设的效果最大化。没有预设的课堂不仅难以保证课堂效果,也难以保证课堂质量和价值。

四、如何在体育课程当中合理的预设

(一)辩证地看待预设与生成

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课程预设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合理的在课程当中进行预设呢?这里就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在课程预设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体还是以教师(课程)为主体?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学对学生生活的回归,但过于在体育教学中强调生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就会陷入一种虚无主义而不知所指,也会导致学生学习的无目的性和体育教师教学的盲目性。这就说明在课程预设过程中单纯的以学生为主体性来进行是不现实的,这样做的出来的预设会很难达到理想的生成效果。那么如果以教师(课程)作为主体性来设计课程预设呢?在教学中如果过于细致的引导学生,就会使教学生成失去最实际的意义,导致形成虚假的课堂生成,虚假地生成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主宰与控制。课程开展实施的过程中过分的强调以课程或者教师自己作为中心来设置课程预设,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生成会严重偏离预设。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日常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老师会将其二者分割成两个独立的环节,要么只顾着完成个人教案的填写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么就是片面的关注学生的作业。以足球课程为例,教师在设置课程预设的过程中,如果只考虑课程中的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比如不同距离的传接球配合、足球技战术中的某一个技战术、传接球的基本要领等。这些课程技能的掌握情况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或者教学目标来设计课程预设。过分的以课程为中心,强烈的带有教师主体性的个人主观色彩,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是一个辩证统一的主体,也就自然而然的忽视了预设与生成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这是属于极端的预设方式,免不了使得预设效果成为第一或者第三层面,从而是导致课程失败。

(二)从生成来看预设

学期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需要预设这是肯定的,然后针对预设去努力的实现生成。那么在设计预设的过程中,可不可以先考虑生成然后在进行预设呢?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时候,其实脑子里是已经有了学生以后该发展成什么样子的模型。换句话说,这个模型或者形象就是最理想化的生成。这就好比你去买衣服,买什么样的呢?其实在这之前我们的脑海里是有想成为什么样的形象然后就去对应的服装店去挑一件最合适的衣服就好了。在学期课程预设的过程中,也可以这样作为预设的方法。我们以一学期足球课程来说,在学期课程开始之前,势必要先考虑学生通过这学期的课程然后发展成为什么样的学生。这就是我们的最理想化的生成,然后反推预设,考虑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让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努力靠近第二个层面。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敢于设想课程的生成,能够明白预设与生成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在对立中统一,在统一中对立。学期教学过程也是由一部分一部分的课堂教学组成,每一个部分都需要一个生成和预设,但是也不能偏离学期课程前提下的预设,这些课程部分或者教学活动只是为学期课程而服务的。一堂课程的教学过程,是由好几个教学活动单元组成的,教学生成的关键在于能否有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设计,简而言之就是,只有当预设指向生成时,课堂才会有生成,另外当我们强调预设要指向生成的同时,也必须要让让生成指向预设。预设决定着生成,生成也影响着预设。

(三)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设置课程预设

前面叙述过什么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在某种程度来说和教学目标是差不多的。目前我们国家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1.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2.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3.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最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是属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的总体要求,我们在做具体的学期课程预设的时候呢这个就是我们的导向标,是属于人文方面的预设,还有具体的课程要求预设。也就是课程目标,即具体化的课程要求。什么样的体育课程需要什么样的目标。拿跆拳道课程来说,第一个学期,我们定的课程目标是学习基本品势、腿法、礼仪与竞技。那么针对这些目标然后结合总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进行课程预设。这样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预设性的了,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动态性。教学目标的设计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有制约作用。预设性教学目标对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对科学知识的把握以及建立在认知结构基础上的知识的有效迁移发挥了很大作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应该当作教学目标预设和生成活动的终极价值取向,这也是评价一个教学目标达成活动是否合适的重要标准。教师们只有坚定执行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进行的,才能自觉的践行“基于学生”的教学理念,才能明白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从而才能真正的理解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由教师的教转换学生的学。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做课程预设的时候也是需要结合到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理想的预设。

五、总结

体育课程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但是体育课程的占比又相对较少,然而多次多彩的体育又是少之又少。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科学、灵活、人文的进行课程的预设。学期课程的预设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否、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发展的核素的培养,所以课程预设是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学期预设足球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认识足球(一)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