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2020-11-24 14:36刘欢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灌篮 2020年21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思政理念

刘欢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课程思政”是2018年以来高校教育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该教育理念的目的在于构建新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即课程与思政之间同向同行,互助成长,共同发展,其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类课程之间协同发挥效应,追求的是教育整体成效和该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1]该理念与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观点一致,是我国各大高校进行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综上所述可知,我国高校在进行教育改革的时候,必须将“课程思政”这一新的综合性教育理念融入其中。

一、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相融合的意义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还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实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意义。综合而言,课程思政渗透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课程思政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意义

第一,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系发展千年,自成体系。但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且在曲折中发展成熟的,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和思想潮流,推陈出新,改革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众所周知,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体育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达标测试成绩,对于学生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方面的培养比较欠缺,这导致师生对体育教学的目标认知出现误差,让教师的教学目的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而古语有云:“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及时止损是特殊情况下必须采取的特殊措施。比如教师因为教育理念的陈旧,导致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忽视了体育内涵和价值的传递,更忽视了学生思想方面的建设。面对此,将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渗透进入高校的体育教学之中,就显得尤为难能可贵。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能帮助学生切实感受和体验体育的价值和魅力,从而发挥出体育教学的真正价值。

第二,有利于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合。在我国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哪种学科教学,对于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都是以显性教育为主,这忽视了隐性教育的价值和作用。但是随着课程思政这一新的综合性教育理念的提出,这一现象得以有所改善。将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融入各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学生锻炼身体,提高其运动技能,还将思想政治教育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渗透其中,与新教育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成长为建设型人才。

第三,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渗透进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去,能够让学生在练习体育技能、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可谓是一举多得。除此之外,这样做也切实落实了2016年召开的全国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会的会议精神,以及切实促进了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2]

(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对课程思政的实际意义

第一,高校体育课程是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阶段的体育课程,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只是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在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品质以及塑造学生的人格和社会化推进。因此,在这样的教学目的趋势之下,将思政教育渗透其中,不仅有利于完成高校体育教学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教学目的,还有利于实现所谓的“寓教于乐”教学模式。

第二,可有效充实思想政治教育。随着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的精神和作用的认识愈发深刻,而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借此机会提升学生对体育精神和作用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换言之,高校体育教师要在课程思政这一新的教育理念的支持下,帮助学生尽可能快地完成人格的升华,以及形成自己完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总之,要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随时随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3]

二、课程思政的实践现状分析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将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结合,旨在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程思政”中的“课程”所指范围较广,囊括了传统意义上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人文教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其他的课程。而目前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要求所有的课程都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发挥隐形教育的价值,因为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不同,它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而后者则是显性教育。而将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两者相结合,则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的同向同行,有助于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综合体系的建立。总之,“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开展而言至关重要。

三、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渗透策略

(一)注意入手方向:学生、思政内容

思想政治元素在我国高校的各种课程内容中都有体现,但如何更好地将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去,方式方法十分关键。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们不仅要将专业的体育知识传输给学生,还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由此可见,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全面健康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遗憾的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想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能够在体育课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并不容易。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抓住关键点,课程思政顺利渗透到体育课程教育中并非难事。首先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体育课程的精神。[4]只有让学生们深刻了解和体会到体育精神,高校学生才会重视体育课程的专业性,否则,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渗透只是空谈。并且,高校学生如果严重缺乏思想道德建设,也十分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二)重视体育精神的深度解读

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渗透到高校体育中的另一步就是发掘高校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这是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教学相结合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只要抓住这一步,“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渗透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否则,彼此的融合和渗透将是天方夜谭。但是,最为关键的一点确实解读体育精神。

体育,不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和语言,而这种文化的特殊之处在于不需要翻译,就能在世界各国流通、交流、传播,并彰显自己的精神和内涵。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例,它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体育精神。其实,体育精神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蕴含着非常多的重要元素,比如积极进取、团结协作、不轻言放弃、奋勇拼搏等等。

而对体育精神的解读是否科学合理,是“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关键。举例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反败为胜的紧张比赛时,应当借机解读体育精神之永不言败、不轻言放弃;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技能训练的时候,应当借机向学生们传输体育精神之不怕吃苦、坚韧不拔;在组织学生参加有关体育比赛的时候,应当借机向学生们传输“团结就是力量”、遵守体育竞赛规则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和真实比赛,将体育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以无形的方式渗透给学生,从而顺利达到高校体育教学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目标。反之,如果体育精神解读出错或者是出现偏差,未能解读其精髓,就会出现牵强附会的问题。比如体育教学活动枯燥乏味,体育教师还要一直唠叨所谓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是很难取得“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目标和达到高校体育教育目的的。[5]

综上,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应当重视体育精神的解读,通过深入钻研、全面分析,将体育精神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去。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将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带领学生观看各类体育竞技赛事,从而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和体悟各类体育精神,真正认识到高校体育的意义和作用。

(三)注意提升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对于教师而言,他们不仅是体育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人,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重视的就是高校体育教师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为此,各大高校应当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以专业的培训指导体育教师,迅速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对体育教师进行严格的考核,从而保证高校体育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最后,应当加强体育教师思想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们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训练,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和渗透“课程思政”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也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会的会议精神。总而言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有利于高校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思政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