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太极拳”教学的优化对策研究

2020-11-24 14:36王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灌篮 2020年21期
关键词:太极拳体育大学生

王强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亦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代表。作为全世界范围内习练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之一,太极拳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大众健身中有显著的社会作用。高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在公共体育课程中开发与推广太极拳教学,能全方位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效锻炼学生体魄。太极拳进入大学校园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然而在全国范围内,繁荣表面背后的教学成效却并不理想,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实施过程不够严谨、后续动力不强。新的时代背景下思考与突破此类困境,如何高质量地进行太极拳教学,成为高校公共体育太极拳的紧迫任务。

一、高校太极拳教学的目标定位

(一)助推素质教育

太极拳具有多方面的当代价值,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太极拳课程,既要凸显太极拳多元价值,还要突出它的健身、修身的功能。当然作为非一般项目的体育教学,在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视角下,太极拳教学应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健体修心、文化传播

目前部分高校在太极拳教学中,将其作为“操化”类的体育课程,不仅造成太极拳多元教育价值的缺失,还使得教学体系出现形式化和片面化的现象。基于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从“整体育人”思想出发,高校太极拳教学目标应全面挖掘其修身功能,传承和弘扬武术文化的理念,发挥太极拳的课程特色,展现“整体观”的智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太极拳教学的优势价值

(一)德育方面

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子,追求的精髓是和谐。深入推进太极拳教学改革,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既可以培养学生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可以传递积极的文化气质,实现大学生精、气、神的和谐,最终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二)智育方面

太极拳公共课程讲求心身合一,更加注重“神”的涵养,有助于大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通过长期坚持学习和练习,大学生的基本素养会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心理认知能力、智力水平也会水涨船高。

(三)体质方面

现如今大学生普遍出现体质下降的现象,这与缺乏锻炼、低头玩手机有很大关系。太极拳运动的优势在于消除焦虑、稳定心神,增强人体心肺功能。在吐纳均衡、动静结合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下肢能力都会得到提升,有效促进体质健康。

(四)美育方面

加强美育,能陶冶人的情操。太极拳动中有静、刚柔相济、姿势优美,同时蕴含的哲学辩证原理,学生在参与和体验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时刻会感受到中国传统美学的力量,长期从事该项练习能够内化为学生的成才之魂,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美育教育质量。

(五)劳育方面

武术本身就是锻炼人,能够磨练练习者的毅力。正所谓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高校中推广太极拳文化,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塑造人的思想品质,增强学生的忍耐力和毅力,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三、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太极拳教学的优化对策研究

(一)纠正错误观念

目前部分大学生对太极拳运动有一定的误解,认为太极拳乏力、单调、缺乏活力。为了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真正地做到意形结合,还需要任课教师加强对太极拳深厚底蕴的宣传和讲解。一方面,可以通过奇闻逸事的讲述,增强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兴趣,掌握太极拳知识背景和意境。另一方面,结合太极拳历史价值和医学用处的角度,让学生对太极拳的综合价值产生足够的认知。只有学生对太极拳深入理解,才会在一招一式的学习过程中尽力揣摩。

(二)培养兴趣

当代大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更倾向于追求刺激。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对太极拳产生足够的兴趣至关重要。“学拳先明理”,为此任课教师要重视教学理念的科学性和文化性,还原太极拳的本质,突出太极拳的技击性,提高学生的灵活和思维对应,以此来突出其健身功效。技击性是武术的灵魂,在实际教学中可采取多元举措让课堂变得富有激情和挑战性。例如将对抗限制在安全合理的境地,适当设立小组对抗形式,通过实践对抗认清太极拳的本质。在教师的规范和指导下,太极拳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学生也会在学以致用中加深学生对于招式的领悟,从而更喜欢更认真的去学习。

(三)分组学习

太极拳的招式繁多,而且步骤烦琐,需要教师做好示范动作的讲解。然而课堂时间有限,加之学情差异化现象普遍存在。为了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确保学生每一步招式都做到位。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改变现有的教学思路,不断探索具有主体性、时代性的教学组织模式。例如采取分组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变上述困境。首先需要教师挑吸收最好的几个学生作为分组教学的小组长,由其作为该小组学习的负责人。其次,组长站在前面,其它组员分散开来模仿学习。最后,教师及时对小组分组教学进行指导和评价,针对容易犯的错误或者不规范环节集中进行示范讲解,最终提高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成效。

(四)注意基本功和文化培养

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一种流派,包括功法、套路、推手、散手等内容,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智慧。基本功练习是实践运用的基础,在教学内容的完善过程中,还应该优化场地设施和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基本功的学习和练习,这样才能实现借力打力才能发挥效果。此外依据育人思想,讲解实战用法,修正太极拳评价内容与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太极拳氛围,注重“精”而不是“多”,逐步提升技术动作的难度,提高太极拳套路的“可记性”,帮助学生感悟中和思想、四两拨千斤的精髓,

总之,太极拳不仅能够锻炼大学生的体魄,还可以磨练其毅力,长期坚持练习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气质。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公共体育太极拳教学改革实践中应继承研究、广收博取,着眼于使太极拳回归传统,开发太极拳健身修心、技击防卫、文化传播的特殊教育价值,讲解实战用法和功法练习,多途径修正评价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避免流于把式的练习。通过挖掘和开发太极拳的特殊教育价值,形成独具教学特色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相对应的文化修养,最终提高高校太极拳公共教学的成效。

猜你喜欢
太极拳体育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42式太极拳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