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以湘西州为例

2020-11-24 14:36熊哲欣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雷英吉首大学
灌篮 2020年21期
关键词:湘西文化产业资源

熊哲欣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雷英 吉首大学

一、湘西州文化产业发展背景

(一)国内外发展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繁荣阶段,几大趋势的涌现表明文化创新及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加剧。世界各国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和修订其政策措施。各国在文化研究方面也支持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总规模稳步扩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更好地满足了人们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级文化部门实施一系列文化艺术创作支持计划,推出一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开展了扩大文化消费的试点工作,引导地方政府探索促进文化消费的政策措施和有效模式,加快文化消费需求的培育和释放。表演,动画,游戏,艺术,在线音乐,网络文学等文化产品逐渐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一批文物单位将其藏品资源转化为可带回家的文化创意产品,成为使文化资源生存的重要途径;社会投资日益活跃,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逐步完善。

(二)湘西文化产业发展背景

湘西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民族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禀赋,是湘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丰富内容。生活在该地区的土家族和苗族人民历史悠久,历史悠久。主要表现在: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风景,独特的民俗风情,丰富的民间艺术,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

二、湘西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丰富

土地资源:湘西州具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能对各类文化产业项目的落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湘西州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为961.34公顷,增长了15.8%,供地率17.5%。生态资源: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6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6个,保护区面积30.15万公顷,占全州土地面积的19.5%。在“八百里绿色行动”的推动下,生态州建设不断推进,为文化产业旅游资源的发展提供优良基础。矿物资源:湘西自治州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矿种多样,形成了湘西特色的产业文化。截至到2015年底,湘西自治州已发现45种(亚种63种)矿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38种。

(二)民俗资源丰富

丰富的人文民俗资源使得湘西享誉盛名,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广泛的关注。主要可从人口民族、历史文化、风土人物、旅游资源、信仰传说、民俗节庆、非遗文化等几方面来看:人口民族:湘西地区有43个民族,每个民族长期处于混居和小居住的状态。历史文化:有“秦简”三万枚,有中国苗疆南长城;有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有永顺老司城;有黄丝桥古城;有溪州铜柱;这里有奇异的景观,如屯溪河遗址和箱形岩石的筏子;旧石器时代遗址,唐代水崖的20座墓葬;还有古丈老司岩古遗迹等等。这些都是罕见的国家文化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风土人物:教育家吴鹤;抗倭英雄彭翼南,民国总理熊希龄,著名学者石启贵,中国当代国画大师张一尊;现代作家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民族歌手何继光,宋祖英,著名作家彭学明,世界冠军杨霞,龙清泉等。旅游资源:著名景点包括凤凰古城,庙江长城,德胜风景区,猛洞河漂流,坐龙溪大峡谷,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立业古城,芙蓉镇,奇峰湖,龙山火与岩溶洞,以及塔与湘江革命根据地旧址和土家族古都土家族,明代古代黄寺桥。“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大臣熊希龄,文学大师沈从文故居。信仰传说:吉首以苗族为主,信仰“万物有灵”,崇信万物皆为神灵,如:阿玛妈妈,土神,磐石神,神树神,狩神神,飞山神,杰旺神,茶神,楼公楼,厨神,土神,粮神,太监神。苗族祖先蚩尤的传说流传至今,并以白虎为民族图腾。民俗节庆:经过统计,我国已经确定了100 多个国家传统节日。土家族,苗族,秋节,赣州春节,六月,土家族摆动节,屯节(土家族,苗族),金库节,苗年,土家龙古节,百狮子会,苗族鼓节,苗族太阳俱乐部,钢火龙,龙舟赛,纸牌,苗歌俱乐部,土家族八大祭祀,公募,气味,苗椎牛节,凤凰苗族银文化节,古丈茶文化节,土家族毛原节,苗池友文化节,湘西土家织锦文化节,凤凰国际摄影双年展。

三、湘西州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一)新兴业态成长迅速,创新敏感度较高

文化产业的新兴产业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新媒体和新行业的出现;二是新兴数字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变;三是在文化产业化过程中加入文化内容后,传统产业产生的新的盈利模式。

湘西文化产业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三种新的媒体形式,新的娱乐形式和新的旅游形式。湘西文化产业的新兴产业呈现出一种发展模式,即媒体和表演艺术这两个新兴产业相互竞争。重点是数字电视和出版,卡拉OK表演和特色酒吧。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了湘西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同时也呈现多丰富多彩的旅游形态。主题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是湘西文化旅游中较为明显的四种新兴旅游形式。主题旅游创造的收益非常可观,主题旅游已成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新重点。同时,湘西紧跟时代潮流,综艺节目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等形式的宣传新模式也不断被发展起来。湘西文化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底蕴深厚,近些年,湘西文化产业取得的傲人成绩也为全州文化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民俗产业化带动作用明显

红色旅游资源发展迅速,“湘西红色文化主题馆”是我州第一个红色文化主题馆,在永顺芙蓉镇开幕。在配套政策的支持下,生态旅游慢慢出现,相继建设了生态公园、乡村农业观光园、湿地保护区等等。大湘西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还是以凤凰为先,大家看到甜头以后,才在全州慢慢推出来。大湘西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加上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打造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时机已日趋成熟,农民可以在家自主经营,目前已形成休闲生态农业、小桥流水人家、菜园、观光园、生态度假村等多种新兴业态,旅游项目推陈出新,五花八门。

(三)现代化产业化与市场相融合

旅游演艺提质升级:文化演艺是娱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更注重精神文化生活,消费者对休闲娱乐的追求为文化演艺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旅游表演艺术市场正在蓬勃发展。还有一个新的大型剧目“陈家高草”剧集,在陈河大剧院上映。“白天看美景,晚上赏大戏”它已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文化体验消费方式,受到游客的青睐。新媒体应用推动作用显著:以技术为载体的新兴宣传、娱乐方式也不断地跟上时代步伐。打造了例如秀色,你好大湘西等特色公众号,将本地历史风俗,人文特色,以及经典文章进行展示,打造一个属于湘西的互联网平台。

四、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融合发展研究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文化产业属于新兴朝阳产业,低能耗、低污染、绿色可持续,适应我国当前社会产业转型的要求以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符合我国当今时代潮流。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旅游产业的提质升级创造了条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经济红利。

(二)政策导向推动文旅创新结合

在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个关于文化产业的直接谈话:一个是谈论增加“旅游业”,另一个是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看到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和新举措:文化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文化消费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2018年,文化旅游部门合并将明确文化旅游深度整合的制度和制度障碍,有利于扩大文化旅游消费,拉动内需。文化旅游一体化,整合资源和载体,两者深度结合,丰富内容与形式,增加休闲与体验,创新业务思维,加快消费与产业升级,实现高标准发展。

(三)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收益显著

文化产业的帮助最终将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彼此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旅游业把文化发扬光大,为文化传播提供了载体。与此同时,文化是旅游业的内涵和灵魂,通过文化的创意,文化增加了附加值,更加有吸引力,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最后形成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两者的共同发展。倘若没有文化,旅游是孤立的;反过来,倘若没有旅游,文化也是空洞的。这样一来,旅游业是文化传播发展的最好方式,文化是内在的东西,丰富了旅游业的内容和价值。

五、结束语

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业抓住文化的内涵来改变旅游产品的形态,提升旅游产品的档次和级别,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塑造了品牌,提高其自身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快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不可忽视。

猜你喜欢
湘西文化产业资源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湘西 国画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与诸子湘西游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