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结课艺术探究

2020-11-25 06:14刘万栋张爱琴
名师在线 2020年35期
关键词:结课一堂课主旨

刘万栋 张爱琴

(1.甘肃省古浪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甘肃古浪 733100;2.甘肃省古浪县定宁教育工作站,甘肃古浪 733100)

引 言

在写文章时强调“凤头、猪肚、豹尾”,是说一篇文章要有精彩的开头,丰富而充实的内容,以及有力度、有高度、有深度的结尾。一节语文课也应如此,导入要精妙绝伦、吸引学生,提问要层层深入、直达文本核心,结课就要厚重有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文本主题得到升华,让学生思维得到拓展,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因此,一堂语文课的结课至关重要,结课艺术也很讲究。一堂课结课的好坏,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更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一位高明的教师,常把最重要、最有趣的内容放在“终场”,越是临近“终场”,学生的注意力越是被情节所吸引。笔者听过许多特级教师的课,他们都很讲究恰如其分的结课方式,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想;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等,都显示了各自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接下来,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自己所运用过的八种有效的教学结课艺术。

一、总结归纳,提炼概括结课

课堂教学的诸多问题解决后,教师应结合教学过程,在结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和牢固的掌握,进而增强教学的效果[1]。例如,笔者在对《再别康桥》一文的教学进行结课时这样说:“这首著名的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为我们吟唱出康桥的美、作者的情,其优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和谐的音韵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透过这首优美而浪漫的诗,我们感受到了独特而灵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略带忧伤而又对康桥无比眷恋的依依惜别之情,课下,同学们要反复朗读,再次品析。”这样,便把这首现代诗的结构美、情感美、音韵美凸显出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卒章显志,深化主题结课

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提出“卒章显其志”的观点,这个观点对教学结课颇有借鉴意义。一堂课的结尾最能体现教师的语言艺术,因而,在结课时,教师应把文本主旨、作者情感充分表达出来,以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2]。例如,笔者在教学谢冕的《读书人是幸福人》一文时是这样结课的:“同学们,读书可以使我们超越自身阅历,跨越时空的藩篱,拥有更广阔的生命空间。通过读书,我们可以理解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和超凡脱俗;也可以感受到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死捍卫家国安全的英雄气概;更可懂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篇中大海的雄伟壮阔和磅礴气势。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深刻领会了这篇文章的主旨:读书人是幸福人。作者通过鲜明的论点、严谨的结构、形象生动的语言让我们领会到了读书的快乐。读书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变得灿烂;读书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读书可以搭建理想的阶梯,让岁月变得充实;读书可以品味别样的人生,让生活充满阳光。希望同学们多读好书,在书香的浸染中,努力做一个幸福人。”这样的结课让学生真真切切地领略到读书的收获与幸福,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设置悬念结课,启迪学生智慧

古典小说每一章结尾时往往非常精彩,但又戛然而止,留下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使读者或听众欲罢不能。课堂结课也应如此,应做到设置悬念,引发思考。例如,笔者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的结课语为:“爱情是诱人的,没有爱情的世界是干枯的、黑暗的。确实如此,就连主人公别里科夫这样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也对爱情怀有向往,居然从套子中探出了头。那么,这样的人究竟会不会获得爱情呢?结局将会怎样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揭晓。”这样的结课语给学生设置了悬念,让他们期待下节课的内容,也可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理解课文后续情节,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四、结课语引人入胜,让学生刻骨铭心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一堂课的收尾,应如一击重槌,敲击在学生心灵深处,给他们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例如,教学莫泊桑的《项链》时,笔者是这样结课的:“主人公马蒂尔德爱慕虚荣至极,舞会出尽风头,忘乎所以,丢失项链,虽情节好像出乎意料,但结局仍在情理之中,名贵项链变为锁链,十年辛酸空熬虚度,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当初饰品竟是赝品,咎由自取无人倾诉。”这样就把小说的主旨与主人公的形象、全文情节进行了总结,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作品讽刺的对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结课画龙点睛,一句千钧

画龙点睛就是点出事物的关键所在,让事物顿时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3]。课堂上的点睛,就是指出文本的灵魂所在,让人一听便马上知晓文本的主旨。例如,笔者在教学鲁迅的《拿来主义》时这样做总结:“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的问题上,作者先破后立,先批判了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拿来主义,并阐释了拿来主义的做法,首先要占有、要挑选,拿来后,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作者阐明了要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也就是对待外国文化和古代文化遗产,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的结课一语中的、画龙点睛,学生也能很快理解课文的主旨便是作者的观点。

六、结课余音绕梁,让课堂回味无穷

结课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它影响着一堂课教学的质量。教师在结课环节如何才能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当运用优美的语句,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产生共鸣。例如,笔者在讲解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时这样结课:“边城真美啊!美的像一幅五彩的画,又像一首抒情的诗,还像一曲婉转的歌,这种美澄清了我们浑身的污垢,洗尽了我们生活的烦恼、劳累,带走了我们的忧愁,滋润了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带来了甜蜜。请同学们也把自己家乡美的情、美的景写出来吧。”这样既总结了《边城》中至纯至善的人性美、人情美、风景美,凸显了人们的重义轻利、善良友爱,也艺术性地概括了文章所表达的诗情画意、民风淳朴的文本主旨,增强了教学活动的文学性。

七、激情飞扬,意味深长

清华大学的张学政教授曾说:“一个人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首先要充满激情,才能将自己的激情传递给学生,才能感染、打动学生,结课时更要如此。例如,在王蒙的《善良》一课结课时,笔者激情飞扬地诠释了善良的意义:“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这样结课高度赞美了善良,阐述了善良带给人们的正能量。然后,笔者让学生仿写这样的排比句,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善良是一种美丽,是一种崇高,是一种正气,是一种纯洁,是一种乐善好施的纯良,是一种素质,是一种涵养,一种魅力。”这样的结课将善良的范畴进行延伸和拓展,热情讴歌了善良的伟大力量,同时能够启发学生对人性美进行深刻思考,进而将善良薪火相传。

八、铿锵有力,发人深省

“行百里者半九十”,一堂课也是如此,越到结尾,越要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这样课堂才会精彩纷呈,引人思考。那么,如何使结课铿锵有力呢?它不只是语气上的铿锵,更是思想上的铿锵,教师要善于运用对比、举例论证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笔者是这样设计《师说》一课的结课的:“荀子曾说:‘不能则学,不知则问。’孔子也曾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韩愈的思想观点也同样如此。因为一个人一生肯定会有许多疑惑,而有疑惑就要随时向他人请教、学习。当我们考试失利时,当我们对一件事做出错误的判断时,当我们因无知和疑惑而手足无措时,可曾想起荀子、孔子、韩愈的这些名言呢?同学们是否因碍于面子没向同学请教而后悔,因一时懒惰轻易放过难题而自责过呢?我们学习本篇经典之作,关键要学习作者韩愈的这种‘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治学精神,必须养成未雨绸缪、不懂则问,即‘从师而问焉’的求知习惯,以诚恳的态度向老师和同学虚心请教。”这样的结课语让学生明白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勤学好问的优秀品质。

结 语

总之,结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胜枚举,更不可一概而论。但是,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方式结课,都力求唤起学生的激情,引发学生的思考,给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使学生在知识的宝库中探寻宝藏,让学生思想的星星之火,得到智慧的燎原之势。结课无定法,但须得其法。因此,教师在结课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教情、学情、文本,以及课堂生成情况,运用最恰当的语言,最适宜于本节课的方式结课,这样才是最完美的。

猜你喜欢
结课一堂课主旨
申庆玉:处处留心,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无限
主旨演讲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阅读教学三部曲
化学课堂导语与结课技巧探析
怎样写好“一堂课”?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结课策略探究
办手抄报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
最后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