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策略探析

2020-11-25 16:05章绍耘
名师在线 2020年34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写作能力习作

章绍耘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福建莆田 351100)

引 言

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有较大分值,作文水平的高低能够体现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开展单元习作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其对单元的重难点知识、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还要让学生体会多种不同的习作风格和方法,掌握文章中心思想,同时要增加学生的写作训练,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在单元习作中积累词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个单元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基本上会对该单元涉及的写作方法、词汇和优美语句等进行归纳与积累,并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描写人物、事物、事件等的方法,而且会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促使其熟悉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学会提炼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运用想象、联想等方式将整个单元的课程内容进行串联记忆,进而积累写作素材[1]。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课文有《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在单元总结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总结并积累本单元中的词句,特色词有碧波万顷的大海、眷恋祖国(或故乡)的心等,描写景物的词有风光旖旎、宿鸟幽鸣、烟波浩渺等,特殊词语有毛嘟嘟、蓝悠悠等,还有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优美句子。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如《梅花魂》中,“我带走的,岂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幅丹青、几朵雪梅?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啊!”这句话与前文相互照应,并在文章中起到了点明中心的作用,表达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同时借助对梅花的喜爱寄托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不仅增加了写作素材的积累量,还有效提高了对素材的运用能力,从而促进了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在单元习作中模仿写作

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包括几篇不同的课文,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部分段落或语句进行仿写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仿写前需要先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明确每句话的意思,并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领会课文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再进行仿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主题内容进行讨论,仿写相同主题的作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在仿写的过程中培养写作能力[2]。

以五年级上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课文有《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几篇课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首先,仿写句子和段落。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多次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从仿写简单的句型开始,要求写出的语句通顺、完整,无错字、错词。在学生掌握仿写句子的基础上,教师再增加难度,让他们对段落进行仿写。例如,《四季之美》一文的每段的第一句话就写出什么季节的什么景色最美,如第一段以“春天最美是黎明”为开头,接着整段内容围绕这一句话(黎明)进行详细描述。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照此结构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写关于四季的景物,可以把美景的顺序换一换,然后展开详细描写,如春天的黎明是最美,夏天的夜晚是最美等,或者让学生发挥想象描写这四个季节中其他的景物,如山坡、湖水、公园、城市或乡村等。

其次,探讨本单元几个课文的主题,围绕主题进行仿写,即通过分析和探讨,使学生了解本单元主要以景物描写为重点,生活中景物无处不在,只要认真观察,运用正确的写作方式都可以写出来,如雨景、雪景、日出日落的景色、田园景色等。教师可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后根据课文的结构和布局仿写描写景物的作文。

最后,在学生掌握仿写方法后,教师还要教给他们运用修辞手法、积累的词汇和优美的语句来丰富文章内容,并在学生完成写作后对作文进行评价,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提高写作能力。

三、在单元习作中布置习作题目

教师在设置习作题目时需要围绕本单元内容和主题,依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安排练笔,如要求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写400~500 字的作文,要求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写500~600 字的作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强调写作内容要围绕主题,这是习作的重中之重,即便语句写得再优美,一旦脱离主题,便是白写。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章题目中找出关键字词,以主题确定习作方向。

以《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这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文章均以作者的童年经历展开叙述,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的难忘和眷恋之情,同时借对童年的怀念表达了对亲人、故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以此为主题来布置作文,如“童年的一件事”“童年的玩具屋”等,让学生以童年的事或玩具屋为中心进行习作,明确了学生的习作方向。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拟题目,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并以趣促写,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在单元习作中学习习作方法

习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必须创新习作教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逐渐提高其写作能力[3]。在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熟练运用于自己习作中。学生在写作前先要构建写作思路、内容和主题思想,再进行选材和写作,在写作中要熟练应用写作方法,通过运用修辞、对比、前后呼应等方式丰富文章内容,写出的文章要段落清晰、结构完整,抒发真情实感。

例如,教学完《白鹭》一文后,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写作方法,文章第一句点题,接着分别从白鹭的外形特征及钓鱼图、瞭望图、低飞图对这首“诗”进行详细描绘,结尾又与第一句首尾呼应。通过教师的介绍,学生能很快学习并掌握本文的写作方法。不同的课文内容运用了不同的写作方法,因此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并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使他们在分析中加深对写作方法的理解,这样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在单元习作中加强课文阅读指导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使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各个单元阅读中,由于主题不同,每个单元的阅读、训练方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写景单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熟练阅读课文,学习景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让他们通过讨论和独立思考,对经典语句进行分析和点评,从而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口述能力和写作能力。

以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为例,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写,通过观潮前、中、后的不同描写表现了潮水奇特和雄壮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多次阅读体会重点段落的描写手法,如第三段对时间、声音、动作、场面进行了细致描写,写出了人们对观潮的期待,同时本文运用了对比法(潮来前和潮来时)、先声夺人法(潮来前用声音吸引人)为潮来时做了铺垫和渲染,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然后对具体段落的某一节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在单元习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因此,语文教师在单元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这也是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还不够完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4]。培养观察力需要学生用心发现生活中的事物,教师可以针对单元主题进行选材,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观察和想象,这既能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以《绿》为例,这是一篇诗歌小散文,教师在讲解完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笔下的绿和自己想象的有什么不同,并写一篇体会。教师不要对写作内容和方式有具体要求,否则就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但要要求学生的习作做到中心思想明确,语句通顺、优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单元拓展环节要多给学生提供观察的机会[5]。以学习《母鸡》《猫》《白鹅》这一单元为例,本单元以描写动物为主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起学生兴趣。在讲解课文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以什么方式介绍动物,如《猫》中,小猫高兴时会有什么表现,它乖的时候有什么表现,刚满月的小猫们是怎样的……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动物观察日记,如可以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时间、空间等)来写出动物的特征、习性等。教师在单元拓展中为学生提供关于想象和观察的练笔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进而促进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

结 语

总之,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单元整理和总结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单元总结中积累词汇、模仿写作、掌握单元主题写作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6]。此外,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单元总结,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拓宽了他们的写作思路,还能使学生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写作能力习作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探索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指导重在运用
画一画,写一写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习作展示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