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三生教育”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探究

2020-11-25 16:45汤树根
名师在线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三生教育小辉法治

汤树根 王 晶

(长沙县泉塘中学,湖南长沙 410100)

引 言

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不同的价值理念交流碰撞,青少年面临着各种舆论导向的冲击。由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首要目的就是引导与教育青少年发现科学的理想信念,选择科学的理想信念,坚守科学的理想信念并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1]。将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善于生活为理念的“三生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为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立德树人目标提供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一、“三生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迫切需求

最近,电影《少年的你》成为热议的焦点,“校园欺凌”问题也被推上风口浪尖,牵动无数家长的心。从总体来看,校园暴力事件多发生在中小学,并且呈现单人校园暴力、少数人校园暴力和多数人校园暴力的形式,并且呈现出规模化的趋势。

在校园暴力中,主要存在四种校园暴力的形式:言语欺凌、肢体欺凌、网络欺凌、社交欺凌。言语欺凌包括嘲笑、辱骂、起侮辱性的绰号等;肢体欺凌包括拳打脚踢、推撞、扇打、抢夺财物等;网络欺凌包括施暴者在网络上曝光他人隐私、发表恶意言论、对照片恶搞等行为;社交欺凌的形式包括孤立、排挤受害者等。例如,有些学生因不喜欢某个人,就会采用恶意的方法孤立他,让其在学校没有朋友,遭到排挤。

在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下,一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沟通障碍,导致其在社会交往中形成骄横、偏执、自卑、怯懦、孤僻等不良性格倾向。并且这些青少年比较容易卷入校园欺凌行为,成为施暴者或受害者。为此,有关专家认为,这些现象显示出“生命教育的缺失”“一些青少年生命意识淡漠”,呼吁“让青少年接受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也有明确要求:帮助学生过健康积极的生活,做一名负责任的公民;帮助学生准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对成长的引导,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积极探究与感受。因此,有必要将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善于生活的“三生教育”理念融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从而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递生命平等观和珍爱生命的理念,以此减少和预防校园欺凌,增强生命平等观教育的实践性。

二、“三生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具体实践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死板说教并不适用于这个时期的教学。将道德与法治中的理念与他们每天的生活结合起来,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力,从而落实教育教学目标[2]。

长沙县泉塘中学一直倡导将“三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学校德育,培养学生做到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善于生活。特别是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将“三生教育”的理念融入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既体现了教学的生活化,又达成了立德树人的目标。初三时,班上有一位学生小辉,自从进入初三第二学期,情绪波动很大,课堂违纪现象不断,各科任教师都找他谈话,他依然我行我素,并出现了逃课、抽烟等一些不良行为。他的家长很着急,但没有什么好办法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多次与他沟通,对他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严肃批评教育,但效果都不甚理想,违纪现象仍时有发生,甚至愈演愈烈。面对这一严峻问题,教师开始思考怎样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小辉进行有效的生活化指导,使其平稳度过这段生命迷茫期。

当复习到“生命的思考”这一课时,笔者让小辉在课堂上谈谈他的看法。不出所料,他说的都是一些消极、负能量的观点,然后又在征得他同意后让同学对他的观点进行评析,各抒己见。大部分学生对他的观点进行了针对性的反驳。虽然小辉知道大部分同龄人不认可他的观点,但他依然无动于衷,这时教师对他的观点进行分析,表示有些观点自己能够接受,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时候自己也产生过一些类似的想法。这时小辉一怔,诧异地望着教师,教师继续解释,在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不开心、不如意的事,这时的情绪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有时会产生一些不理智的想法,这些都是正常的,需要及时自我调节,而不是放任自流。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和成就感,增强生命的韧性,活出生命的精彩。后来,教师多次和小辉家长交流沟通,并在中考冲刺阶段到他家主动家访,发现小辉喜爱看科幻类书籍,脑海中有各种奇幻的想法。于是,针对他的这一爱好,教师在与其交流中经常涉及这方面,聊我国的航天事业和天文学知识。他也乐于与教师交谈,把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表露出来,让教师及时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教育。在平常观察中,只要谈到体育,小辉也很有兴趣。他的体育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并且引以为傲。于是,教师在复习“青春飞扬”相关内容时,特意把小辉在校运会中的精彩表现进行情景重现,让大家看到一个阳光上进、拼搏进取的少年。学生不自觉地鼓起了掌,他的脸上也露出久违、羞涩的笑容。此后,只要小辉稍有出色表现,教师就在班上当众表扬。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逐渐改变了对小辉的看法,他自己也找回了学习的动力,各科成绩也实现了稳步提升。各方面的行为和习惯不再离经叛道,成为一个有着良好道德素养、神采飞扬的少年,并且顺利考上了理想的高中[3]。

在讲到“敬畏生命”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宝宝出生时母亲极端痛苦的录像片,然后唱《感恩的心》,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并要求班上学生模拟写遗书,给学生直击心灵的对生命的敬畏。一堂课下来,学生都深受震撼,切实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课堂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因此,道德与法治课需要生活化教学,并巧妙融合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知。只有让学生走近生命,感悟生活,掌握生存技能,才能达到“三生教育”的效果。

三、“三生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注意事项

“三生教育”不是新事物,它本应融入学校教育、素质教育、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如今有些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依然停留于让学生简单地背记知识,一味地实行理论灌输,导致素质教育被“应试教育”所俘虏,被应试教育所改造。素质成为可考量的高考加分项目,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4]。在此环境下,我们不得不呼吁道德与法治教育要回归生活,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重视“三生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当然,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系统。缺失任何一种“生”的教育,都会出现教育扭曲。当“三生”尽失时,教育就会走向误区,信仰就会迷失。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什么是生活教育》一文中这样描述: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一种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任何时候都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要随着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地挖掘教学素材,紧贴生活实际,将“三生教育”理念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做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结 语

道德与法治是立德树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这就必然要求以人的有尊严地生活和发展为根本,以人的生命、生存、生活为促进现代教育的切入点、支撑点和基本点,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为推进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内容选择的基本依据,奠定教学的基础。实施生命教育,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发展生命。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提升人的生命境界,完善人的精神世界,形成文明的价值追求[5]。开展生存教育,增强意志力,掌握生存技能,主动适应社会。在个人生存的基础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建立正确的生存前景,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有能力、有办法应对生存危机和生存困境。实施生命教育,立足现实生活,注重生活体验,在生活中收获幸福。在个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理解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集体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充满社会责任感;在生活中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创造幸福的生活。这就是将“三生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三生教育小辉法治
千里之外报警,救了轻生少年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大学生“三生教育”的性别差异分析
荷花下的秘密
高考前一夜
妈妈干扰我交朋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