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治疗

2020-11-30 04:40安静雯
心理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治疗师来访者

安静雯 曾 红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州 510006)

1 积极心理治疗的起源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一词最早于1954 年出现在马斯洛的著作《动机与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中(任俊,叶浩生,2006)。但对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 世纪30 年代,特尔曼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魏艳丽,吴荣先,200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得这些研究被迫中断,二战后,心理学的研究重心转向了对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它重新以积极的视角研究人的心理,重视人的本性与价值,突出人的动机与需要的重要性(车文博,1999),引起对积极心理层面的重视。90 年代的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主张人格、态度、情绪等心理现象是人际互动的产物、社会建构的结果。它认为人格并非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稳定结构,而是人与“特定”互动对象之间关系的反应,它取决于个体在“特定”情境中所持有的“社会身份”,即人格是由个体和互动的对象双方共同建构的。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个体与外界的互动都是彼此建构和被建构的过程,而非现代心理学框架中塑造的个体与外界的对立关系(叶浩生,2019),这与积极心理学的取向是一致的。同时它还强调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作用,也与积极心理学的取向一致,对积极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刘皓月,贾林祥,2012)。

Seligman 于1997 年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主张心理学应该注重对人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区别于传统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病态的、有障碍的患者,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般水平的普通人,致力于探索如何激发普通人的潜能以便其更好地发展、生活(黄锦文,曾光,2018)。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主要有三个(Seligman & Csikszentmihalyi,2000):在主观体验层面研究积极的体验,包括幸福、喜悦、满意等。不仅把这些积极的主观体验作为结果,探究带来这些体验的原因,也把它们作为前因,研究它们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个体层面研究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乐观、自我决定、创造力等,既关注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产生了什么正面的影响,也关注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在群体层面研究积极的组织和机构,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跳出个体视角,探索这些外部环境的积极特点(曾祥龙,2013)。积极心理学注重对人性的优点和价值的研究,提出了积极的预防思想并且兼顾个体与社会层面,对传统心理学进行纠正与补充,影响到心理学的多个领域(龚光军,2010)。

目前对于积极心理治疗的定义存在一些争论,一部分学者认为积极心理治疗特指由Peseschkian博士20 世纪70 年代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治疗方法(薛兴,徐春芳,刘秀杰,2011)。而更多学者主张积极心理治疗是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理论指导的一种心理疗法(李永慧,2010;任俊,叶浩生,2004)。本文结合两方观点,对广义上采用积极视角的心理治疗进行解析。积极心理治疗都提倡用一种积极的视角来对个体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调动个体自身的内在积极潜力和优秀品质来使其成为一个健康人(王永,王振宏,2010)。与传统心理治疗通过修复病人缺陷或受损部分来达到治愈的目的不同,积极心理治疗更关注病人自身的潜能而不是病人的疾病(Seligman,2002)。它的基本预设是:个体同时兼具患病的能力和健康的能力,治疗者不仅要消除患者患病的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和巩固其健康的能力(Duckworth,Steen,& Seligman,2005)。积极心理治疗具有积极的价值取向,认为人的生命系统是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个体既有内在的冲突,也有自我修复的潜能,因此发动患者的潜能培养正向的品质能消解其心理疾患,预防心理问题,最终达到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积极心理治疗的立足点在于激发认知能力和爱的能力两种人人都具有的基本能力,因为受不同环境影响,两种基本能力在对现实认识过程中派生的现实能力不一致产生冲突,冲突导致心理问题(王燕,2014)。积极心理治疗注重培养个体积极的人格特质,主要包括主观幸福感、自我决定、乐观情绪和快乐感四种积极品质(李永慧,2010)。积极心理治疗具有跨文化的研究视野,认为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文化背景主要来自于社区文化背景和家庭教养方式两个方面,因此积极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对个体的文化现象做出具体分析,并在跨文化的基础上激发其自身的“积极”体验并使之成为一种人格类的东西。

2 积极心理治疗理论基础

2.1 人本主义心理学治疗观

人本主义注重“以人为本”,即从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主张让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以通过自由选择实现自己的价值,强调对健康的或者自我实现的人通过整体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秦彧,2012)。其治疗模式重视个体自身的因素,当患者内心与外部环境达到协调统一时即是健康状态。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调动患者自身的潜能,帮助他们学会以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视角评价自我体验,积极追求人生的意义(Raban-Motounu & Nicoleta,2014)。

2.1.1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罗杰斯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不仅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重要内容,而且在整个心理治疗领域也举足轻重。他认为来访者本人对于“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有益的”有基本的了解,所以其本人是治疗中最关键的工具(曾昱,2011)。以人为中心的治疗观非常注重治疗者的态度与治疗的氛围,认为其重要性甚至超过治疗中所应用的技术。治疗者应该尽力为来访者创造一个温暖、有爱且融洽的氛围,让来访者感到充分的尊重。治疗的主要方法是积极式倾听,即借助积极认真的倾听方式让来访者感到高度的理解与同情(Irwin & Pullen,2019)。

2.1.2 存在主义治疗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是在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罗洛·梅认为焦虑主要源自于人们对于不稳定的存在的担心,或者说是当个体面对自身与他人以及自身与外部环境关系不断变化时,意识到自身存在也必然随之变化的紧张感(高军,2012)。因此,心理治疗的关键就在于帮助来访者认识和体验自己的存在,使其重新认识或建立自我的价值。关注来访者存在的结构方式及其与患者个体的关系、与存在感的关系,培养强烈的存在感,帮助其认识到前景的广阔,建立自信,自由选择新的生活,最终达到自我实现(Correia et al.,2018)。

2.1.3 意义治疗

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弗兰克提出了意义治疗理论。他认为痛苦是由现实生活的需求无法满足造成的,因此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明白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现实生活需求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超现实需求的满足,让他们学会寻求人生的意义,探索存在的价值(程明明,樊富珉,2010)。治疗的焦点在于协助来访者厘清当前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导他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向未来,从创造性价值、经验性价值以及态度性价值三个方面来获得人生的意义感(石春,2010)。

2.2 Peseschkian 的积极心理治疗观

其实Peseschkian 的积极心理治疗实践要早于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他于1968 年在德国的威斯巴登(Wiesbaden)开设心理治疗诊所,并创建积极心理治疗理论(positive psychotherapy)。Peseschkian 的治疗方法是内在和系统的结合,综合了跨文化、多学科、临床与心理学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现实能力是一种发展的潜能,是对心理治疗有益的行为规范。人人都具有两种基本能力——认知能力和爱的能力(Cope,2009)。认知能力是积累与传授经验的能力,它与个体过往的成功与失败经验相关,能发展出守时、礼貌、诚实、节俭、整洁、条理等第二能力。爱的能力是积极地建立情感关系的能力和接受他人给予的感情的能力,也即爱与被爱的能力,能发展出爱、耐心、信任、信仰、乐观、性、怀疑这样的第一能力。人的心理障碍是这两种基本能力在不同文化条件下分化为每个人的现实能力时发生冲突的结果(佩塞施基安,2004)。Peseschkian 还研究了18 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个体对冲突的不同处理方式,最后将冲突划分为四个领域,分别是躯体感觉冲突、成就冲突、交往冲突和未来冲突。

Peseschkian 的积极心理治疗主要以跨文化的视角对来访者的心理障碍做出解释。一些在当前文化背景下看起来不太正常的行为,在别的文化的参照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例如在德国,为了表示对主人或厨师的感谢和赞赏,客人应该把餐桌上的食物吃完才被认为是礼貌的,但在伊朗把一部分饭菜剩在餐盘里才是一种好的习俗。另外,Peseschkian的积极心理治疗不认可消极心理的存在,认为所谓的“消极心理”或“病态”产生的原因是个体需要通过积极发展各种心理保护模式来降低受到更多伤害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消极心理”是一种保护性心理(崔景贵,2009)。如此一来个体不会再因为异于常人的行为遭受他人异样的眼光或自己内心的煎熬,甚至会因保护的需要对自己的异常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接受。例如在传统心理学视角,抑郁态度被认为是长期消极情绪带来的压抑感,而在积极心理治疗看来,这是一种对外界情感做出深刻反应的能力。Peseschkian 的积极心理治疗以跨文化研究为基础,聚焦冲突,以发展来访者的现实能力为导向,把故事作为来访者与治疗师间的介质,引导来访者运用直觉和想象,释放积极的力量,最终达到疗愈已有心理障碍或者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目的 (邓铁华,2019)。

3 治疗模式

积极心理治疗是一种跨文化的、结合了多个心理治疗流派的理论与方法的治疗模式,它主要包括了主导疗法与辅助疗法两个部分,前者运用五阶段疗法,后者主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佩塞施基安,2004)。

3.1 主导疗法

以解决冲突为导向,以现实能力为依据,五阶段疗法具体分为观察和保持距离阶段、调查阶段、场合鼓励阶段、语言表达阶段和扩大目标阶段。

3.1.1 观察和保持距离阶段

此阶段的目的是通过对来访者的处境进行分析,使来访者获得从其他视角来审视自己处境的能力。此阶段强调治疗师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这一阶段,来访者要在治疗师的指导下,以文字形式记录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对他人或事件感到恼怒或感到愉快,以及自己做出了如何的反应。再与治疗师探讨自己在这样的情境下可以做出其他哪些更好的反应。这里治疗师应注意让来访者自己去探索可能的反应,而不是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法。

3.1.2 调查阶段

此阶段来访者根据对自己与冲突伙伴的观察,把结果记录在鉴别分析调查表中:自己与冲突伙伴的哪些现实能力具有积极性(标“+”),哪些现实能力具有消极性(标“-”)。然后分别找出其本人和伙伴容易产生冲突的现实能力,并对这两组现实能力进行比较。此阶段的重点在于区分,经过这一阶段的治疗,来访者能够对自己以及伙伴的性格、行事风格和能力作出较为系统全面的描述,并为下一阶段的治疗奠定基础。

3.1.3 场合鼓励阶段

在上一阶段鉴别分析调查表的基础上,来访者需要找出自己与伙伴的积极和消极的品性,学会摒弃对冲突对象的消极品性的批评,对伙伴身上的积极品性进行鼓励。也要找出与来访者自己的态度相关且容易引起冲突的同伴消极品性。与行为疗法想法相反,这一阶段的重点并不在于纠正来访者的不当行为,而要注重改变习惯的交往模式、建立伙伴之间的信任并改变来访者的态度,为下一阶段的治疗奠定信任基础。

3.1.4 语言表达阶段

在这一阶段治疗师指导来访者逐步练习和伙伴进行沟通,既要提到来访者自己的积极的方面也要提到消极的方面,需要其和伙伴讨论出现的冲突和问题。在谈话过程中,当伙伴诉说自己的困扰时,来访者要礼貌地倾听,并把自己的问题坦诚地诉说给伙伴。对导致冲突的行为进行讨论,并设想它们的后果,大家一起为出现的问题探讨共同的解决办法,同时也要对伙伴的发言给予合理的赞扬。经过这一阶段,来访者可以注意到伙伴的积极能力,并在双方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

3.1.5 扩大目标阶段

来访者对自己受到限制的目标的突破是扩大目标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具体治疗内容。这一阶段的目的在于让来访者学会不把冲突转移到其他行为领域,拓宽来访者的视野,使其脱离心理治疗,获得追求新的、过去未体验过的目标的能力。此阶段来访者在指导下找出目前被忽视的现实能力、被忽视的认识能力的媒介,以及忽视的关系。治疗过程中应有意把来访者的冲突伙伴纳入其中,同时要强调来访者的自助。最终使来访者摆脱限制,展现自己开展活动并争取朋友共同参加的能力。

在五个阶段的治疗中,观察和保持距离阶段与调查阶段属于首次治疗谈话。通过这两个阶段,治疗师会对来访者的冲突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来访者也同样会获得对自己冲突情况的认识。在治疗过程中,来访者不仅仅是来访者,也是自己的治疗师,而治疗师主要行使的是控制和检查的职能。五阶段治疗也重视来访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故提倡让来访者的冲突伙伴也参与到治疗中。虽然分为五个阶段,但各个阶段的治疗并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每个阶段的治疗都可以被视为是上一阶段的延续,也是对下一阶段的准备。

3.2 辅助疗法

积极心理治疗发现东方神话与寓言故事能为人们指出一些影响心理的冲突和误解,具有心理意义,故以其为媒介进行辅助治疗。有时来访者不愿放弃自己长期以来的基本观念,此时治疗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来缓和与来访者的对立,使其理解自己的问题。治疗师讲的故事好比一面镜子,帮助来访者用新的眼光来审视过去习以为常并未察觉的问题。来访者对于故事的解释也能给治疗师提供丰富的信息。故事还能唤起来访者的想象,当来访者在生动有画面感的想象中投入个人感情,故事会变得容易被记住并更容易在相似的现实场景中被联想到,这样故事的影响就从心理治疗延续到了日常生活中。故事是治疗的催化剂,帮助治疗师把控疗程,运用得当时能加速治疗(崔景贵,2009)。

4 评价

4.1 贡献

4.1.1 提供了看待心理问题的新视角

在积极心理治疗出现之前,传统的心理治疗一直以来把医学病理作为模仿对象,把心理治疗的注意力放在对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本身的诊断与治疗上,造成了心理学的畸形发展。而积极心理治疗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它注重个人的积极品质、自我实现以及社会的发展(何晓丽,王振宏,2011)。通过激发个体自身的潜能来达到治愈或提升的目的,不管是从方法上还是任务上来说,都是积极的取向,丰富了心理治疗理论,为新的心理治疗实践开辟了道路。

4.1.2 倡导多种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技术的整合

积极心理治疗注重将多种流派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进行整合(滑卉坤,张勇,孙健,史延卿,2010)。它并没有简单地借用其他主流心理治疗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而是把这些研究方法和手段纳入到自己的治疗体系之中,在不同的治疗阶段中有针对性地运用。比如,吸收了来自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思想,但并不强调移情而是强调反移情;借鉴了精神分析法对冲突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但同时也注重环境对于来访者的影响;在治疗中纳入了行为疗法,但重点不在于消除有问题的行为,而在于放弃习以为常的交往模式。这样的整合性运用,弥补了单一理论或方法的不足。

4.1.3 拓展了心理治疗应用范围

传统心理治疗几乎仅适用于特定的治疗场景,但积极心理治疗不仅适用于固定治疗中,也适用于心理治疗外的领域。积极心理治疗运用多种改变来访者行为的手段来补充传统心理治疗中占主导地位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场合以外同样发挥作用,让来访者同时也是自己的治疗师。积极心理治疗除了针对心理疾病进行治疗外,也涉及积极的教育、积极管理、积极的家庭生活方式和日常交往等传统心理治疗没有的应用领域。

4.2 局限

4.2.1 治疗理论复杂,方法繁琐

积极心理治疗吸收了多个心理流派的理论和技术,从一方面讲,它弥补了单一理论或方法的不足。但从另一方面讲,这样必然导致其理论结构不明晰,不容易理解,治疗方法过于繁琐,难以掌握。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和成熟的操作模式。

4.2.2 适用性范围有待考量

积极心理治疗的操作中,倡导让来访者做自己的治疗师,十分强调来访者的自助能力,治疗过程中也注重来访者的冲突伙伴的参与。临床应用上,治疗效果对于治疗者本身的主体特性有很大的依赖性。这就说明,积极心理治疗对于来访者来说是有一定门槛的。另外,目前积极心理治疗多用于团体设置中,在个人治疗中使用的研究较少(Tayyab,2015)。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治疗师来访者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厄瓜多尔传统治疗师疗愈身心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巴西著名灵媒治疗师被指性虐待遭逮捕
[失眠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