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鸡蛋”的命名理据与地理分布考察

2020-12-01 05:25蔡亚玲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草鸡柴鸡理据

蔡亚玲

(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当下,走进超市,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概念鸡蛋”,如“土鸡蛋、笨鸡蛋、柴鸡蛋、草鸡蛋”,这些花样繁多的鸡蛋,所指的对象大体是相同的,即多指农家散养在家中、山坡或树林里,自由刨土觅食的鸡,在正常环境下抱窝所产下的蛋。

从实际的饲养过程看,虽然农家有时也会给鸡喂养一些粮食,如玉米、小麦或麸皮等,但基本不使用或较少使用养鸡场所必须添加的鸡饲料等工业物品。因此,人们一般认为,这一类“概念鸡蛋”因为是天然和绿色的,所以会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对人体也更有益(实际上已有专家学者指出,这些“概念鸡蛋”的营养价值并不一定会高于普通鸡蛋,只不过可能口感好一些而已)。至于这些形形色色的“概念鸡蛋”的营养价值到底如何,自然有食品专业或营养学专业的研究者去讨论。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这些花样繁多的“概念鸡蛋”的命名理据是什么?也就是说,为什么把这些有别于普通鸡蛋的鸡蛋称之为“笨鸡蛋”“土鸡蛋”?从我们所了解的情况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对此是并不知情的,因此,我们打算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些“概念鸡蛋”的得名由来做一些分析。同时,我们也将考察在汉语方言中不同区域的人对“概念鸡蛋”的命名是否存在认知上的差异。

一、“概念鸡蛋”的命名理据

人们创造或发明这些“概念鸡蛋”的初衷是为了跟养鸡场所产的“洋鸡蛋”区分开来。因为养鸡场通常专门喂养产蛋鸡或者用人工饲料饲养鸡,人工饲料可能会加入很多化工药物、抗生素和激素,以促进鸡快速生长、多产蛋,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这种鸡的营养价值及其所产蛋的营业价值远不如农家土鸡以及土鸡蛋的营业价值。因此,人们更愿意花高价去购买土鸡和土鸡蛋。但根据研究资料,农业部关于鸡蛋的标准其实只有无公害鸡蛋、绿色鸡蛋和有机鸡蛋,而并无关于“土鸡蛋、草鸡蛋、柴鸡蛋、笨鸡蛋”的相关标准。

不过,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这却是一组值得高度关注的词语。因为从它们现有的形式上,我们已经无法通过对字面上的理解去真正认识该事物。“土鸡蛋、笨鸡蛋”的构造层次到底是“土鸡/蛋”“笨鸡/蛋”还是“土/鸡蛋”“笨/鸡蛋”呢?换言之,“土、笨”到底是对鸡的一种分类,还是对蛋的一种分类?人们又为什么会选择这些词语来进行分类?这是我们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一)“土鸡蛋”的命名理据

在前文所提及的四种“概念鸡蛋”中,“土鸡蛋”这一名称的得名由来是相对清晰的,因此,我们先对它的命名理据做一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对“土鸡”做出了这样的解释:

土鸡:①指地方土种鸡。也叫草鸡。②指农家散养的鸡[1]1327。

结合我们的调查和了解看,《现汉》对“土鸡”的解释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农家散养的鸡”只有是本地土种鸡的时候才会被称为“土鸡”,如果在家里散养的是外来引进的肉鸡,那么是不能称其为“土鸡”的。所以“土鸡”所指称的就是地方土种鸡。也就是说,这种家里饲养或散养的鸡是本地的品种鸡,并不是从外面引进的品种鸡。养鸡场的鸡则多是引进外地的品种鸡,其个头大,长得也肥壮,而本地的鸡则个头小,所下的蛋也要小很多。

有了这样的认识,“土鸡蛋”的得名由来就十分清楚了,它指的就是“土鸡”所下的蛋,所以“土鸡蛋”的构造层次就应是“土鸡/蛋”,而非“土/鸡蛋”。换言之,“土鸡蛋”这一名称中,“土”是对鸡的分类,而非而对蛋的分类。但地方鸡为何会被叫作“土鸡”呢?这仍是值得探寻的一个问题。

我们再看《现汉》对“土”的解释:

“土”:①土壤、泥土;②〈方〉灰尘;③土地;④本地的、地方性的;⑤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⑥不合潮流、不开通;⑦未熬制的鸦片;⑧姓氏[1]1326。

由《现汉》对“土”的释义可知,“土鸡”的“土”应来源于“土”的第四个义项,即“本地的、地方性的”,也就是说,所谓“土鸡”就是“本地鸡”的意思。从字源上看,甲骨文“土”像地上有一土块,是一个象形字,其本义就是“土壤、泥土”,引申为土地,又引申为本地的,如“土产、土话”等[2]。 因此,“土鸡”以及“土鸡蛋”的概念的是一种乡土的概念,或是一种地域观念。从认知心理层面看,“土鸡”凸显的是没有受外来品种的影响,既保留了地方鸡的品质,也保留了传统的喂养习惯。类似的命名理据或认知心理,我们还可以在“土猪”以及“土猪肉”身上看到。

(二)“草鸡蛋”的命名理据

《现汉》收录了“草鸡”一词,其解释为:

①土鸡;②〈方〉母鸡;③〈方〉软弱或胆小畏缩[1]129。

那么,“草鸡蛋”的结构层次应该是什么呢?我们认为,结合《现汉》对“草鸡”的解释,可以判断“草鸡蛋”的结构层次应为“草鸡/蛋”,而非“草/鸡蛋”。换言之,“草鸡蛋”就是指草鸡所下的蛋。但在“草鸡”的三个义项中,“草鸡蛋”中的“草鸡”应对应哪一个义项呢?根据常识,首先可以排除义项③,那么在义项①和义项②之间怎么取舍呢?我们认为应取义项①,即“草鸡蛋”中的“草鸡”指的就是“土鸡”,所以“草鸡蛋”也就是地方土鸡所下的蛋。

因为如果把“草鸡蛋”中的“草鸡”理解为母鸡的话,“草鸡蛋”也就意味着是“母鸡下的蛋”。但显然,世界上所有的鸡蛋都是母鸡下的,压根就不存在公鸡下的蛋,所以这一信息就没有任何特别之处,更不值得超市里去做特别的宣传。因此,我们认为,“草鸡蛋”也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土鸡蛋”,只不过是另一种视角的命名而已。

那么,人们为什么又会把“土鸡”称之为“草鸡”呢?它得名的由来又是什么呢?我们先看看《现汉》对“草”的解释:

①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②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③旧时指山野、民间;④〈方〉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⑤草率、不细致;⑥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⑦初步的、非正式的(文稿);⑧〈书〉起草[1]129。

据此,我们认为,“草鸡”中的“草”大体对应的是“草”的义项③。因为土鸡是农民散养在家中或树林中,有时也散养在山坡上。也就是说,土鸡大多处于一种自然放养的状态,因此,也就具有了一些“山野”的特征。但为什么把在山野中自然放养的鸡叫作“草鸡”呢?这一得名的由来是什么,我们没有发现前人所做出的解释。我们的推测是,草鸡实际上就是土鸡的另一种命名,是根据这种鸡的生活习性而得名的。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农家饲养的传统品种的土鸡经常用爪子在草丛或泥土中刨食,大都喜欢在草木中寻找虫、蚁等昆虫作为食物,而且也喜欢在草窝里下蛋,因此,人们从鸡的这一特性出发,又把土鸡称之为“草鸡”,也就是喜欢在草丛中活动的鸡。

跟“草鸡”得名由来相类似的还有“草雀儿”,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描述,在江淮官话区(如江苏南通)就把“麻雀”称之为“草雀儿”[3]3883。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命名,我们认为,这也是跟麻雀的生活习性有关系的,我们可以观察到,麻雀经常会飞到田野中,在草丛中觅食,根据这一习性,把“麻雀”称之为“草雀儿”也就是很自然的事儿了。

(三)“柴鸡蛋”的命名理据

《现汉》对“柴鸡”的解释为:

柴鸡:〈方〉农户散养的鸡,不喂人工饲料,一般身体较小,产的蛋也小[1]140。

由此可见,“柴鸡蛋”的层次构造应为“柴鸡/蛋”,而非“柴/鸡蛋”,也就说,“柴鸡蛋”是“柴鸡”下的蛋。但由此而产生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何谓“柴鸡”,鸡被人类驯化以后,为何被农家散养的鸡会被称之为“柴鸡”,这一命名的由来或理据是什么?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语言学界有深入的分析。为了了解这一得名由来,我们先看《现汉》对“柴”的解释:

①作为名词,表示“柴火”;②作为形容词,表示“干瘦、不松软、纤维多、不易嚼烂”,主要是方言用法;③作为形容词,表示“质量低或品质、能力差”,主要是方言用法;④作为姓氏使用[1]140。

但我们认为,以上几个义项都很难跟“柴鸡”发生直接的关联。那么,是不是“柴”的词义古今发生了变化,以致今天我们在常见的义项中看不出它古代的用法,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柴”的历时用法做一梳理。《汉语大词典》(卷四)将“柴”分为“柴1”“柴2”“柴3”“柴4”四个词条并做了解释。

柴1(chái):①小木散材,亦指作燃料的木柴;②枯枝、老木;③烧柴祭天;④〈方言〉干瘦,亦指贫困;⑤姓。

柴2(zhài):①编木维护四周;②覆盖;③闭塞、阻塞;④防守的栅栏、篱障;⑤营寨;⑥有篱落的村墅。

柴3(zì):积聚。

柴4(cī):只在“柴池”等组合中出现[4]967。

通过对“柴”的历时用法的梳理,我们认为,这些用法并不能对“柴鸡”得名的由来做出切实的解答。而考察“草鸡”得名的由来也启发我们,或许应从土鸡本身的习性上来分析“柴鸡”得名的由来。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农家养的那种土鸡,到了傍晚时分,鸡就会主动进鸡窝休息,而农村所谓的鸡窝,常常就是用几根木棍搭成一个架子,然后鸡就跳在上面休息。有时鸡主人也会搭建一个较为正规的鸡窝,但常常还是会有一些鸡选择树枝之类的休息场所。也就是说,农民养的土鸡常常喜欢栖息于柴草之上,或许人们正是观察到了鸡的这一生活习性,才将它们称之为“柴鸡”。同时我们也发现,农民所养的这种土鸡“腿部没有绒毛”[4]971,从外表看,鸡腿就像一根干柴,也或许人们从这一局部特征出发,将这样一种腿部像干柴一样的鸡称之为“柴鸡”。以上两种命名理据,人们也可能只考虑了其中一种,也可能是两种因素都考虑到了。总而言之,“柴鸡”是对传统的土鸡的另一种命名,只不过这一命名的理据来源于这种鸡的活动习性或身体特征。

我们还发现在汉语中有一些事物的命名理据跟“柴鸡”是相似的,据《汉语方言大词典》描述,在冀鲁官话(山东潍坊)、胶辽官话(山东昌邑)等地会把一种扁豆称之为“柴扁豆”[3]4774,而之所以这样命名,或许就是因为它常常缠绕着藤本植物或者搭建的木棍向上生长,所以才被人们称为“柴扁豆”。这也是从植物的生长习性来命名的一个物种。

(四)“笨鸡蛋”的命名理据

固始笨鸡蛋是河南固始出产的一种非常有名的地方特产,有时也简称为“固始笨蛋”,猛一看名字似乎很不文雅,但这种“笨蛋”却是亲朋之间经常赠送的物品。然而为什么这种鸡蛋会被叫作“笨蛋”,可能连很多固始人也并不了解。那么“笨鸡蛋”是如何得名的呢?

《现汉》仅仅对“笨”做出了解释:

“笨”:①理解能力或记忆力差、不聪明;②不灵巧、不灵活;③费力气的、笨重[1]63。

《现汉》中没有收录“笨鸡”“笨鸡蛋”这些词语,《汉语大词典》对“笨”的解释跟《现汉》差不多,但也同样没有收录“笨鸡”“笨鸡蛋”这些词语,虽然收录了“笨蛋”一词[5],但也仅仅将其解释为“骂人的用词”,跟鸡蛋并无任何联系。那么“笨鸡蛋”的层次应是“笨/鸡蛋”还是“笨鸡/蛋”呢?我们认为,应跟前三种名称的结构层次一样,也是“笨鸡/蛋”,而非“笨/鸡蛋”。换言之,“笨”是形容鸡的,而非形容蛋的。但是,人会有聪明与不聪明(即“笨”)的区别,鸡何来笨与不笨的区别呢?

张颖对“笨”的新用法做了考察并指出,在“笨鸡、笨猪肉”等组合中,“笨”用的不是原义,“笨xx”指的是用传统方式饲养的、不吃任何饲料添加剂长成的原生态的动物[6]。但这些描述和分析仍不能说明人们在命名的时候为何会想到“笨”这个字眼,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选择了“笨”来说明这些事物的原生态特征。

现实中,当我们说一个人很笨的时候,就是指跟同龄人相比,他的智商发展得较为迟缓,没有达到同龄人的水平。换言之,“笨”有发展、发育迟缓、缓慢的意思。在笔者所调查的新乡县方言中就有“笨花”(指的是一种棉花的品种)的说法,而所谓“笨花”就是指生长周期长、开花结果较晚的一种棉花。

再来观察我们所说的“笨鸡”,“土鸡”之所以会被称为“笨鸡”,就是因为这种鸡相对于外来引进的肉鸡或各种速成鸡,生长周期很长,而且体重也不会迅猛增长。如2012年被曝光的肯德基速成鸡事件,据媒体报道,这种鸡从孵化出来到端上餐桌,只需要45天。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计算,截止到2012年世界商品肉鸡大部分都是在42—48天出栏的,其中最常见的是45天出栏。而一般农家所饲养的当地的品种土鸡,则饲养周期较长,一般从孵化出来到长成成年鸡大约需要6个月,也就是180天,而这对于那些速成鸡或肉鸡来说,差不多已出栏4批了。而且农家饲养的土鸡的产蛋量也并不高,一只成年母鸡有时两天才会下一个蛋,这远远不如养鸡场所引入的外来的杂交鸡的产蛋量。再从体格方面来观察,一只成年土鸡,公鸡大约4到5斤,而母鸡则只有2到3斤,这也远远低于肉鸡或速成鸡的体格或体重。从以上一系列指标看,相对于外来引进的洋鸡或养鸡场里饲养的各种杂交品种鸡,农家饲养的传统品种的土鸡是发育、生长十分缓慢的一种鸡,从这一发育、生长的属性看,这种鸡具有“笨”的特性,所有也就可以被称为“笨鸡”。如此,则“笨鸡蛋”的内部层级应为“笨鸡/蛋”,而非“笨/鸡蛋”。

二、不同名称“概念鸡蛋”的使用频率与地理分布

虽然对于农家饲养的本地鸡及其所下的蛋,有多种命名方式,但是,这些名称的使用频率以及地理分布并不均衡。

(一)在期刊报道中出现的频率

在中国知网这一学术平台上,“土鸡蛋、草鸡蛋、柴鸡蛋、笨鸡蛋”都有使用,但使用频率高低不等。具体检索数据(检索时间为2019年3月5日)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知网收录文献标题中不同“概念鸡蛋”的出现频次

从绝对数量看,“土鸡蛋”是最为常见的叫法,其他名称的使用频率远远低于“土鸡蛋”。可见,人们首先是从地域视角给传统的当地品种鸡命名的,然后是从它们的生长生活习性方面给其命名。鸡在草丛中活动或者在柴草上休息,它们的这些生活习性都是看得到的,所以“草鸡蛋”“柴鸡蛋”使用频率比较高,而鸡的生长发育迟缓这一特征,则并不容易在短时间内观察出来,所以“笨鸡蛋”的使用频率也就最低。

(二)在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

基于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的检索数据(检索时间为2019年3月5日)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概念鸡蛋”在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出现频次

由表2看,这些“概念鸡蛋”在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并不高,这或许跟语料库收录的语料具有滞后性有一定的关系。语料库所收录的语料大都并未涵盖近几年新出的语言现象,而这些花样繁多的“概念鸡蛋”,则是近几年才火热起来的。

将表1和表2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土鸡蛋”是较为通用的一种说法,其次是“柴鸡蛋”,“草鸡蛋”和“笨鸡蛋”的说法则相对较少。

(三)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布使用情况

我们对不同“概念鸡蛋”在53个汉语方言点的分布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概念鸡蛋”在53个汉语方言点的分布使用情况

由表3看,使用(但不限于,下同)“土鸡蛋”的有26个点,使用“柴鸡蛋”的有19个点,使用“草鸡蛋”的有3个点,使用“笨鸡蛋”的有18个点。统计显示,“土鸡蛋”是方言中较为常用的称呼,其次是“柴鸡蛋”和“笨鸡蛋”,而“草鸡蛋”则是较为少见的一种称呼。这和前面通过语料库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基本是一致的。

当然,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员的流动及交流,有11个方言点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说法,如汝阳县、登封市、邓州市等。而在焦作方言中则有“土鸡蛋、柴鸡蛋、笨鸡蛋”三种说法。当然,在多种说法之中,它们的使用频率并不一样,通常只有“土鸡蛋”才是当地人较为经常使用的,而“柴鸡蛋、笨鸡蛋”的说法并不普遍,这很可能是“柴鸡蛋、笨鸡蛋”的说法是后来从其他方言引入的。

三、结语

姚尧考察了“甘薯、马铃薯”的命名理据和地理分布,并指出,汉语各方言对外来农作物的称呼五花八门……常引起不同地域人士的误解与争议[7]。然而仔细梳理,每一种名称的命名都有其内在缘由和逻辑可循,更与其所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其实不光外来农作物具有五花八门的称呼,就是我们传统的农作物或事物也具有花样繁多的称呼,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在使用这些称呼的时候已不能了解它们得名的由来或理据。俞理明也指出,“一些词语,尤其是长期流传于口头的词,在进入书面记录的时候,造词理据已经很不清楚了”[8]。正是受以上研究成果的启发,本文对“概念鸡蛋”的命名理据和地理分布做了一些考察和分析,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汉语名物词的结构分析以及认知理据分析的确是大有可为的。

猜你喜欢
草鸡柴鸡理据
这9 支化妆刷才最值得买?
对付回南天的6 个宝贝
深秋注意抓细节 柴鸡养殖获高产
简述肉用柴鸡的饲养管理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杨家神草鸡 中华好味道
适量杏鲍菇菌渣提高柴鸡和肉鸭性能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理据信息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