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思优习 悦心创作
——谈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四优”策略

2020-12-03 16:00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青年心理 2020年20期
关键词:导图习作情境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李 平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基础写作能力,也承担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创新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创设适合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习作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习作。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小学生知识累积和思维创新,将创作情感融入习作中,最终提高学生的个人文学修养和习作的综合品质,使学生更深刻地体悟文学魅力和中华文化深厚底蕴,最终实现习作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优化课堂情境,鼓励学生悦于习作

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累积,具备一定的探索认知能力。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综合分析语文教材习作教学要求,结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深入优化课堂情境,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语文的状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师生的和谐互动,通过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快乐学习,高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例如: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第八单元习作训练“那次玩得真高兴”这一内容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来记叙一件记忆中玩得十分开心的事,并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清楚、写具体。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结合习作训练要求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一起玩一个“扳手腕”游戏比赛,玩游戏的过程能紧紧抓住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爱玩心理,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进入交流讨论环节,让学生来发挥想象力,交流自己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游玩经历。教师要注意在交流中指导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以及内心的情感感受。通过这样的交流表达方式能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在兴趣的激发下,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理解,让学生在记事写作时能获取一写为快的感受,进一步让学生悦于写作,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优化累积习惯,增强学生习作技巧

小学阶段的语文习作教学离不开良好的阅读累积习惯,只有通过良好的知识拓展累积,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在含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累积写作素材,最终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优化学生的拓展阅读累积习惯。例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相适应的阅读计划,理出“课外读书清单”,让学生合理地安排时间进行阅读累积活动。同时,还可以定期组织“读书会”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书籍读后感交流,在交流中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也要让学生明白知识累积的重要性,优化课堂习作训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自身所累积掌握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教学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的《秋天的雨》内容后,习作训练是“写日记”,这次的习作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深入读懂例文,在理解例文的基础上,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掌握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日记的基本格式等,明白写日记就是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等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下来。

为了更好地达成习作训练中日记写作的要求,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准备专门的日记本进行随笔积累;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来自主写作。例如:可让学生积极地写说说、博客、朋友圈,写一些身边的人、事、物。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逐渐掌握遣词造句的技巧,也能让学生养成爱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积累独特的写作素材,在潜移默化的累积中,加深对写作内涵要领的把握。

三、优化思维导图,提升学生习作表达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习作训练而言,如何在习作中进行准确的情感表达,流畅地表达思想内容,是影响创作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优化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在习作中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建立习作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来层层递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引导小学生将创作情感融入习作中,提升学生的习作综合品质,也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第四单元以“续写故事—过生日”为主题的习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创设生日音乐情境,导入一首生日歌将学生引入课堂中。随后,让学生来谈论自己或家人过生日时的情景,通过交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表达。接着就可以导入习作教学内容上,利用思维导图方式,引导学生整体观察习作要求图片,从人物关系出发,通过中心人物将材料内容、情节、特点进行整体思维化。在激活学生写作思路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感,完成对故事的续编,并在故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增强写作的情感性,突出训练效果。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引导习作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也能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和语言表达,让学生的感情表达更到位,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四、优化创作探究,激发学生习作灵感

小学语文习作训练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在融入实践或亲身感受体验的前提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灵感,以此提升创作质量。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优化学生观察和想象创作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想象,创作的思路更加明确清晰,最终有效提高小学生创作质量。

例如: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三单元的习作训练“写观察日记”时,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边事物,乐于探究发掘新鲜事物的习惯。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诗文学习中的知识,再次明白观察的重要性,借鉴课文中作者的观察顺序、写作方法,将其作为本次习作训练的基础。接着,导入实践教学情境,让学生到户外进行观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分别观察植物、动物、果实等,并以日记的形式,从日期、天气、正文的结构出发,记录小组观察日记。通过这样的实践互动方式,让学生认真观察事物,获取亲身经历和感受,才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最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观察日记作业,让学生种一颗大蒜粒,并详细记录大蒜生长过程日记,在这样的实践探究力较强的活动中,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角色作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优化课堂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深入教材中习作元素的挖掘,创新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指导,以突出习作教学指导效果,让学生对习作学习形成全新的认识。此外,还要帮助学生在习作中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建立习作思维导图,更好地在习作训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灵感,进而使小学生作文写作得到升华。

猜你喜欢
导图习作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习作展示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