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学法引导幼儿进行创意美术的运用策略研究

2020-12-03 16:00甘肃省天水市东团庄幼儿园辛爱菊
青年心理 2020年20期
关键词:旧衣服事物教学法

甘肃省天水市东团庄幼儿园 辛爱菊

生活教学法是建立在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基础之上的,在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后这一理论得到了推崇和运用,给当代教育带来了许多启示。幼儿创意美术是一门反映现实生活的学科,它通过引导幼儿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写意生活来锻炼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能够在美术学习中积极主动去寻找美、感受美、运用美、创作美。因此,生活教学法受到了广大幼儿美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教师纷纷就生活教学法在幼儿美术创意活动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一、欣赏生活,提高美术兴趣

幼儿美术创意活动是一项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幼儿美术创意活动中首先要做的便是引导幼儿欣赏生活,让孩子们去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物,让幼儿去感受生活中的事物所带来的美的感受,从而逐渐提升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幼儿阶段正是其探索世界奥秘的关键时期,但是受其身心发展客观规律的影响,此阶段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喜欢从兴趣出发,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就多留心观察,对于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会自动在脑海中回避。为此,要提高幼儿的创意美术能力,教师所要做的第一步便是提高幼儿的美术兴趣,这样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鉴于以上原因,欣赏生活,提高美术兴趣是幼儿美术创意活动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引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教师便可以打破传统的固定模式,将美术教育活动延伸到大自然中,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去发现,去欣赏,从而让幼儿在美的启发熏陶下爱上美术教学活动。如幼儿可以去欣赏美丽的春景、热情的夏景、白雪纷飞的冬景。也可以去欣赏大自然这个“调色板”中那些通体碧绿的叶子;那些被秋风轻轻一吹便涨红了脸的辣椒;那些如金沙铺地的稻浪;那些柔和的,泛着温柔气息的白月光……大自然的美景不仅能带给孩子们内心的欢愉,也能够从内心深处激发他们的审美需求,从而逐渐在真实的、充满了美的生活中提高美术兴趣。

综上,在幼儿美术创意活动中贯彻执行生活教学法,引导幼儿欣赏生活,这能够让幼儿从小便养成在生活中去仔细观察,认真感悟;在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的习惯,从而提高美术兴趣,提高生活兴趣。

二、取材生活,累积美术素材

艺术的本质是生活的升华,幼儿美术创意活动作为艺术的入门阶段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引导的时候应该始终坚持让其取材于生活,在生活中去积累美术素材,这样才能够为美术创意创作做好准备。

比如:在学习颜色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走进生活,到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去感受色彩的魅力。在引导之前,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和自己最喜欢的彩色照片带到课堂上来,然后再准备好海绵、夹子、旧衣服、冷暖色彩纸等。上课时,教师先引导幼儿对所带来的各种生活用品和彩色照片进行欣赏,并要求幼儿说出这些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颜色。紧接着,教师为孩子们分发早已准备好的海绵、夹子、冷暖色彩纸等教材,然后让幼儿按照自己刚才所看到的生活用品的颜色来进行颜色的绘画。在操作中,教师引导幼儿用夹子夹住海绵块,并蘸上不同的颜色,在同一张冷暖纸上画出色块,色块可以是一种颜色,也可以是几种颜色的组合,只要孩子们能够在纸上涂上自己从生活中观察到的喜欢的颜色,无论怎样画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鼓励。画完以后,教师引导幼儿对刚才的美术活动进行总结,并从中得出结论,生活其实也是一幅画,其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可能是我们喜欢的。所以,学习美术,幼儿应该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去取材并逐渐积累更多的美术素材。

幼儿美术创意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幼儿一点一滴地去积累,一步一步地去体会。生活作为美术教育活动的原始教材,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去翻开它,从中逐步去感受生活元素之美,然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自己所喜欢的元素积累起来。须知,成功源于点滴的量变积累,所以,在幼儿美术创意活动中充分运用生活教学法能够让幼儿走进生活,取材生活,孜孜不倦地去积累美术素材,为进一步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还原生活,进行美术写生

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常常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画,也不知道需要画什么。因为不知道,所以感觉很困难,再加之幼儿的心智和毅力还不够坚定,所以在画画的时候常常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这不仅不利于幼儿美术创意活动地展开,还不利于幼儿美术综合素养的提高。鉴于这种情况,幼儿美术创意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学会还原生活,到生活中去进行美术写生,从而逐渐爱上生活,逐渐明白应该怎样去进行美术创意。

比如:在引导幼儿认识简单的图形形状的时候,一部分幼儿能够很快便对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形状有了初步认识,但是还有一部分孩子却很难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从生活出发,引导幼儿到生活中去观察,然后再通过美术写生的方式来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以达到认识生活元素,并在美术写生的过程中还原生活的目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自己周围的生活进行观察,并在观察之后进行汇报,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圆形的?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幼儿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较为仔细地观察,因此,教师需要预留一到两天的时间,让幼儿能够有较为充足的准备。在观察以后,幼儿会发现在其日常生活中圆形事物有很多,他们是大星球,是小水珠,是飞驰的车轮,也是妈妈项链上的珍珠……并且在观察以后,孩子还会逐步感受到在圆形的世界中总是更加优美、柔和、活泼。比如:圆圆的太阳能够给人们带来温暖;亮晶晶的露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总是那么的活泼可爱等,这些美好的事物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因此,孩子们在生活中对这些事物进行观察之后会在潜意识中有想要留下他们的念头,此时教师便可以让孩子们进入写生阶段,即拿起手中的画笔,将自己所见到的事物画下来,让他们的形状永远在脑海中定格。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因为孩子们还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所以多数孩子还只能对自己的所见进行最直观的反应,所以,教师也应该充分遵循幼儿的这一客观规律,让其以圆形的世界为例,对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进行写生,以促使幼儿明白,绘画活动的最基本作用是还原生活,让生活中的客观事物能够在自己的大脑中成像,然后再针对这样的画像来进行美术创意,比如进行添画等。

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走进生活,在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仔细认真的观察以后,必定能够让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在这些印象深刻的事物中,每一位幼儿都会有自己较为感兴趣的东西。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以还原生活的方式来进行美术写生创意,让幼儿在还原生活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从而逐步陶冶情操。

四、高于生活,实现美术创造

幼儿美术创意活动是幼儿开启艺术之门的一把钥匙。因此,在幼儿美术创意活动中,教师不但要让幼儿对生活的本来面貌进行形状的反映,关键还要让幼儿在这些客观成像之中领悟到事物发展的精髓,并在客观现实之中激发情感的共鸣,然后进行内心情感的外化,最终进行美术活动的创造。

例如:在引导幼儿进行废物再利用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对周围生活的了解基础上,对自己家中的旧衣服进行改装,让原本已经成为旧物,或者即将被遗弃的事物能够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被重新利用。为了确保旧物改造课的有效进行,教师提前一个星期让幼儿将自己家中最喜欢的旧衣服准备好,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多件。与此同时,教师准备好剪刀、颜料以及其他可能需要用到的材料,当这一切准备妥当以后,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对自己所搜集到的旧衣服进行了解,同时讲解一些关于服装设计和美术创作活动的简单知识,接着引导幼儿充分运用自己所搜集到的旧衣服以及身边已有的这些工具对旧衣服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幼儿既可以利用相关材料和色彩颜料对衣服进行花纹的涂画,也可以采用剪刀等材料对旧衣服的形状进行改装和搭配。总之,这个过程是一个幼儿充分发挥自由思维,进行充分的想象和创作的过程,因此教师除了保证幼儿的安全之外应该尽量地不对其创作活动进行干涉,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在自由活泼的氛围中积极创作,快乐创作。当然,当幼儿的创作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还应该组织幼儿对整个创作过程进行中肯的评价,这主要包括了教师对幼儿的创作过程、创作态度、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幼儿与幼儿之间就创作过程、创作难易度以及创作的结果进行相互评价,幼儿对自己的创作过程、创作结果进行评价等。

每一位幼儿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在他们灵动的因子中有着无限的艺术细胞,随时准备着破土而出,长成美丽的风景,但是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忠实于生活,以生活为根本,并在对生活的如实描绘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对生活元素进行创作,然后才能够让艺术的气息弥漫在其成长之路中,也才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美术创作,创作出赏心悦目,且能够作用于现实生活,代表人类基本情感的艺术作品。

五、结语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因此,在幼儿创意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贯彻执行生活教学法,在充分融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积极营造幼儿美术创意活动的生活化情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去发现生活之美,在生活中去探索生活的基本规律,让幼儿以生活为源泉,理解和夯实相应的美术基本原理,为幼儿美术创意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旧衣服事物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特别看台”链接:旧衣服 新创意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神奇裁缝最省布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光线越来越明亮
TINY TIMES 3: A REAL HIT